马苗苗 (陕西省延安市延大附院眼科二病区,陕西 延安 716000)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术后复发率高达25% ~30%[1],手术切除后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笔者进行一整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使患者术后的感染及复发率降至最低,其中一组患者术后护理自诉疼痛、流泪、预后较差,难以满足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的要求,而另一组通过一套综合护理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现将这一整套护理程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012年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翼状胬肉患者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40~65岁,平均50岁,2010年~2011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1年~2012年3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护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医生用同一种手术方法做翼状胬肉切除术,常规消毒皮肤在局部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由于结膜富有弹性和很好的依从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邻接翼状胬肉切除区的球结膜分离,作适当的松解剪开后进行移位移植,以修复暴露的巩膜区[2],此手术方法效果好,复发率较低。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术后情况,1次7 d为有效,<7 d为无效。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认识程度、结膜、角膜、分泌物、视力、患者的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首先测量生命体征,术前要进行一系列常规的检查,如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常规检查尿糖等。
2.1.2 术前准备:术前2 d需滴抗生素眼药水,注意眼睛卫生,术晨冲洗结膜囊,包上无菌纱布;术前30 min打止血药,术前有活动做假牙,要取下用冷开水浸泡,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术前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术中呕吐。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有疼痛剧烈、异物感、流泪等情况出现,可能是伤口的线摩擦引起,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给予适当的处理。术后要卧床休息,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用力揉眼,洗脸时不要弄湿敷料。
2.2.2 术后第一天护理:术后第一天滴抗生素眼药水,更换干净敷料,伤口无明显渗血及无其他不适时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有利伤口愈合,勿食刺激性食物,5 d后拆线。
2.2.3 特殊护理:术前患者无胃溃疡病史的,给予术前半小时口服美洛昔康,有利于患者术后减轻疼痛。
2.2.4 术后第1天去除伤口敷料,每天换药,换药时首先给予患者冲洗球结膜,减少分泌物,防止感染,嘱患者闭目休息,给予患者局部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眼药水,以促进角膜修复。将眼药水滴入患者结膜囊内,告知患者闭目休息5 min。
2.2.5 一般术后2~4 d上皮覆盖角膜创面,移植区光滑无充血,巩膜暴露区轻微炎性反应,分泌物少,刺激症状轻,拆线后消失,术后1周结膜充血基本消失,观察术后伤口:术眼无疼痛,眼睑无肿胀,球结膜稍充血,角膜清亮,伤口无渗血,敷料清洁干燥,无感染的发生。
2.2.6 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教,应避免对结膜的不良刺激,积极防治眼部慢性炎性反应,户外工作时,应注意保护眼部,可戴防紫外线眼镜,以减少对眼部的刺激,防止翼状胬肉的发展。
3.1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眼部情况
3.2 其他: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充血、水肿、异物感,术后恢复较好,术后第2天,见角膜上皮修复,早期结膜植片不同程度充血、水肿,术后7 d,结膜轻充血,水肿消退,角膜透明。本组病例无一例复发,无巩膜穿孔、内直肌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因为此处地处高原地带,翼状胬肉患者较多,但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虽然复发率较高,通过进行术前及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结合临床观察发现,从患者的术后护理两组数据对比差距很大,观察组术后的临床观察的数据明显降低,所以是一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他使患者术后眼部的感染率降为零,分泌物减少,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使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并发症降低,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使患者能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有效的护理。
[1] 杨德旺.眼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376.
[2] 陈 霞.翼状胬肉围手术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