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贞
【摘要】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题,参与行为和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自主参与和自主发展的教学。努力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乐学、会学。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兴趣培养 教学需要 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培养,培养在于乐教。在教学中,善教者使学生如乘轻舟,扬帆顺风。学生待听课为“乐事”;不善教者使学生如入泥潭,举步艰难。学生视学习为“苦差”。同样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学生百听不厌;讲得教条,枯燥乏味,学生呆如泥塑,事倍而功半。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提高讲课艺术。笔者就此从和谐乐,导入乐,实验乐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1.和谐永远是快乐学习的主旋律
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两者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以至于升华,使总目标实现,所以和谐的氛围永远是快乐学习的主旋律。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和谐呢?
首先,相互沟通交流是关系和谐的桥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课堂上的提问,课外的辅导或课后的一个问候。教师的眼神,手势、姿态、幽默等能够为和谐的课堂提供充足养分,肥沃的土壤。例如:微笑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翘拇指、点头,表示你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已点头,常常会受宠若惊,对老师倍感亲切,对自己充满信心;专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尊重信任学生的表现。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创造出一种教学良好的情感气氛,使他们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其次,严格要求与人格尊重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法宝。由于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只要在学生遵守纪律,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要允许学生保留此个性,甚至发扬,但也要严格要求,不能使之犯错,且事不过三。平时还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早说服教育时,要注意方式,说话要委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要师生彼此以诚相待,教师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理去说服学生,相信最和谐的,最有力量。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乐在艺术的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新课的序幕——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头开得好,将会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乐在其中,在实验中轻松学化学
通过化学实验拉进学生与化学学科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像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真实,直观,趣味性强,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等特点,学生可以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自行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验证“钢铁生锈的条件”时,在学习本课一周前就可以将家庭小实验的探究布置好,让学生回家进行,并让学生认真做好记录。为了保证学生能及时完成家庭小实验,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的同时将实验的程序讲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套实验操作的基本规律。如上述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一周内观察铁丝在:①水中,铁丝一半露出;②水中,铁丝完全浸没;③油中,铁丝完全浸没;④ 盛“雪饼”干燥剂的瓶中,用盖子密封。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铁丝腐蚀的快慢程度。在家庭中没有试管怎么办,学生经过比对和思考,可以找一些医用青霉素的小瓶子,无色透明,和试管相似,而且在家庭中,铁丝很容易找到,不仅节约药品,节省时间,而且操作安全,污染少。提升了化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4.化学与生活,渗透想象的快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可以说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讲《分子原子》时,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分子原子的概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除了运用一些数字说明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外,可以在教室里洒几滴香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实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学生思维的诱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能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化学,学好化学,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