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与培养途径

2013-03-31 17:13何利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何利萍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勿庸置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在失去责任的国度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都背负着神圣的责任。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肩负起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概述

在西方思想史上,苏格拉底把责任看作是“善良公民”对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应具备的本领和才能。后来,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坞鲁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进一步阐述了责任是表示人应对自身选择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的思想。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责任概念成为当代伦理学的一个关键性范畴,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

在德国学者伦克看来,责任是一个多关系的、结构性概念,是一个复合概念,一个关系范畴[2]。德国哲学家汉斯·约纳斯强调“责任首先是人对人的责任”[3]。学者沃特·舒尔茨对“责任”提出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责任”包含着对别人的问题作出反应或给予恰当的回答,是出于自由的内极或自我承诺,责任有赖于、需要有内在的决断,认为一个负责的人不能躲在一个给定的角色后面[4]。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责任伦理”范畴,他认为“一切具有伦理意义的行为,都可以归属到两种准则中某一个之下;而这两种准则,……这两种为人类行动提供伦理意义的准则,分别是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5]并强调实践主体对实践行为后果的自觉担当,这是一种伦理责任的道德自觉。

由此看来,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社会责任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社会责任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2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问卷》,选取了宁波一所民办院校和一所公办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男生、女生;大一、大二年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有效率96.3%。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同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处理中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的结论,以及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访问和座谈等多种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随着中国发展进入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整个价值系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这场变革,这必然影响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确认。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国家主人的意识和行为;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在现实中这种社会责任好像离他们很远,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趋势。

在对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问卷中,对“你觉得缺失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严重吗?”这一问题,有38.30%的学生认为“较严重”;23.40%的学生选择“严重”,34.40%的学生认为“一般”;而认为“不严重”的仅占0.30%;认为“不太严重”的占3.60%。对“你觉得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这一问题,有21.09%的学生认为“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20.80%的学生认为“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31.80%的学生认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26.86%的学生认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渐取代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12%的学生认为“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缺失”;10.60%的学生认为“麻木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卑意识”。对“从身边观察,最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地方是什么?”这一问题,有18.40%的学生表示“不爱惜公共财物”;25.10%的学生认为“破坏环境卫生”;39.60%的学生认为“缺乏奉献精神”;34.60%的学生认为“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基于对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2.1 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轻社会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索取而不愿奉献;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一些大学生盲目夸大自我价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在对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问卷中,对于“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你在社会责任和切身利益之间徘徊时”,有36.60%的学生选择“切身利益”;37.2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只有26.20%的学生选择“社会责任”。

2.2 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为个人意识逐步取代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权力普遍金钱化现象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已渐成必然。此次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对“你进入大学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有18%的大学生回答是“拿文凭”;15%的学生选择“学习更多的知识”;19%的学生选择“学会一门技能,找一个好工作”;46%的学生是为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仅有2%的学生选择“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这证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了事。例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某些学生加素质拓展分、思想品德分的手段,学雷锋的行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2.3 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功利主义,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在学生们看来,唯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也承认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保障。有些大学生表面上也关心社会,就国际国内局势发表看法、提出见解,但由于他们不能深刻地了解国情,不善于考虑行为的社会效果,言行脱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心理宣泄和自我表现的成分,缺乏真正的主人翁意识。对“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这一问题,18.60%的学生“很关心”;26.70%的学生“比较关心”;37.44%的学生“一般”;16.20%的学生“不太关心”;1.06%的学生“不关心”。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也更多地表现出功利性,甚至沉迷于网络世界。对“你经常参加(或关注)院系或者班级的各类活动吗?”这一问题,18.80%的学生选择“很少参加,不怎么关注”;33.01%的学生选择“很少参加,但经常关注”;17.30%的学生选择“经常参加,并很关注”;30.89%的学生选择“看情况,与自己的安排不冲突就参加”。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社会责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以学校教育为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同时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利用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并转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

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一体化的格局,也导致世界文化向多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3.2 以学校教育为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果。

学校可以通过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如:通过业务上不断拓宽视野、树立现代化的价值观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立足传统文化,利用传统道德教育,创新教育方法;以加强榜样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社会要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可以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赏罚制度,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通过优化社会环境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堂课,家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具有长期、稳定、深刻的影响。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发挥身教示范作用;提升家长教育方法,以促进和强化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尤其要学会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作为教育者可以采用QQ、微博、论坛、课程网站、MSN等方式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从而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打造一个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3.3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统一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入手。一是教育方法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参与式、引导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责任意识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心灵,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人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内在因素;必须让学生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多层次性,帮助他们完成目标的转变[6]。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5.

[3]张荣,李喜英.约纳斯的责任概念辨析[J].哲学动态,2005,(12).

[4]苏玲.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吴允侠,吴健.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20-123.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