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地方信息产业相结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3-03-31 17:13庆,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学研信息

胡 庆,程 方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0 引言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联合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本知识、科研效果、实践能力、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对地方产业而言,产学研教育能够联合多方力量,发挥合作教育的优势,培养专业型人才,使地方产业能够持续良好地发展。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产业链发展的重点。我国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缩小在前沿领域中与国际先进研发水平的差距,以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产学研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与地方信息产业结合起来。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在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形势下,信息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二是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信息产业即将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新局面下,如何改革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怎样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渠道,以更好地发挥信息行业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 我国信息产业产学研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对产学研教育重视不够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以及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一番理性思考。那种一味强调把学科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内一流或国际领先的口号,是无助于解决企业招不到足够的人才与高校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实矛盾的。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多是理论性人才,缺少针对实际问题和生产环境的实训和实践教学机会,上岗适应周期过长,应用和实践能力不适应企业要求,众多小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对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许多高校仍在“闭门办学”,对来自市场的信息并不敏感,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化,专业设置仍停留在多年以前的人才需求分析上面,外语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作为培养信息类人才的高校应该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国际型+实用性+前瞻型”的IT人才培养方针,结合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同时,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上需要加强合作,改革信息产业类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产学研合作教学直接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才能有效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格,满足信息产业需求。

1.2 企业人才需求出现“空洞”

产学研结合,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在深入调研重庆市信息产业的用人需求时,我们发现重庆市信息人才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重庆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而目前不但合格的信息类专业人才显得十分缺乏,而且成熟的IT精英,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本地信息类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将是重庆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人才资源,如何让本地信息类高校大量培养出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且愿意服务于本地IT企业的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2 信息产业的产学研人才培养

2.1 坚持当地的产业特色

信息类高校应当根据重庆特色经济建设所形成的信息产业岗位群,重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培养体系、课程建设,积极创新,形成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操作办法,是将质量工程与服务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邀请重庆信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参与学科发展和行业信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建立动态培养机制,从企业和科研一线及时获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对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和论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遵循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整体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专业基础与前沿技术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设置体现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前沿课程,教学内容增添最新成果。实施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专业实验结构的开放性实验体系和个性化实验模式。

2.2 推进企业走进校园

高校应当开拓与重庆信息产业间互动合作的新领域,在校园融入先进企业文化。高校应当主动走出校门与企业联合,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教育。合作内容应当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室共建、兼职上课、学生科技讲座、科技竞赛、学生实习等多个层面。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使人才培养环节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接轨,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让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紧密联系,使先进、积极、高效、科学的企业文化熏陶、感染教师和学生。重庆邮电大学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利用重庆信息化产业大发展的平台,发挥高校在本地信息领域产业和教育的双重优势,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行业院校和地方行业间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教师教学、科研与信息产业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促进高校走进企业

学校应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主动联合地方企业,充分利用重庆市信息企业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积极开展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各种合作,实现科研、产业化与教学实践一体化建设。在重庆市信息企业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一是为企业职工开展职后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组织学生随岗实训、顶岗实习。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为就业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积累。还可以通过科研立项、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加强实习实践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重庆邮电大学依托重邮信科、重邮东电等重庆产学研示范基地,定期或以项目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在企业学习、操作各类科研用仪器设备,体验最新的科研成果,亲历技术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究、产品与服务创新的过程,亲历通信与信息技术从开发、设计、调测到规模生产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受到学、研、产完整过程的锻炼,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增长。

3 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探索

针对目前优势信息产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信息类高校应当汲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当前,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学研结合最理想的方式。由于“订单”式教育因企业和岗位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需要实行模块化。“订单”式教育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模式,提倡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强调向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与技能,强化某一特定方向的能力和素质,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全面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按需要调整培养内容。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高校也要遵从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确保本科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保护其发展潜力,以区别于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格。

与此同时,还要汲取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重点总结和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计划、专业开发、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产学研结合和开放办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只有调动产学研各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产学研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建设、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产学研结合作为联系高校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和产业比翼齐飞的动力平台。在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高校科研人员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决定着高校产学研合作水平的高低。通过广大高校科技人员的产学研结合,来推动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能够为学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提供可靠的保证。

[1]教育部科技中心.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2008-2010[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莫建文,林基明,张顺岚,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54-55.

[3]苗瑜.产学研结合促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2012,(7):64-65.

[4]胡常伟,毛宁,陈新度.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2,(5):163-165.

[5]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3):15-17.

[6]李成龙,叶磊.互动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4):30-33.

[7]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2,(10):17-23.

[8]李岱素.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19-22.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产学研信息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7524亿元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订阅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