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军 彭瑞美 苏晛 陶怡 吴修信
免疫吸附疗法是应用一种来自于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单链多肽蛋白与抗体免疫复合物结合,在经血液循环流动时经过吸附柱内的柠檬酸脱洗液分离,从而将体内的致病物质去除[1]。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本文将我院通过免疫吸附疗法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抗体的变化,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31例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抗体为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标准,蛋白尿检测为阳性。排除对象: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数低于70×109/L,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皮肤细菌感染者。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3±12)岁;病程5.3~54.4个月,平均病程(33±12)个月;按 SLE标准,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肾炎综合征17例。
1.2 方法 应用血液透析机和免疫吸附柱,对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作为血管通路,应用肝素抗凝,使血液经血液透析机进行分离,再进入免疫吸附柱,循环净化后,血液重新回到体内。体外循环血量为100~150 ml/min,血浆流量为20~50 ml/min,时间2 h。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进行1~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单次免疫吸附治疗3 d后ANA、ds-DNA、免疫球蛋白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患者肝肾功能情况。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6个月的观察走访,再次观察上述项目,并记录患者缓解情况。评分标准[2]:SLEDAI小于5分为完全缓解;SLEDAI下降大于3分为部分缓解;SLEDAI不超过3分为持续活动;SLEDAI增加大于3分为SLE发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患者体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抗核抗体、抗双链ANA抗体阳性率迅速下降(P<0.05)。IgA、IgM、IgG等体内免疫指标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变(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体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表n=31,±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体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表n=31,±s
?
2.2 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等相应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观察走访,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同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的含量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变化(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等相应指标变化比较表n=31,±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等相应指标变化比较表n=31,±s
?
狼疮性肾炎是由于自身抗体对身体内细胞表面的抗原产生免疫作用,形成一种循环免疫复合物所形成的一种自身免疫病[3,4]。其血液中含有大量ANA抗体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其次以抗核抗体等为代表。传统的治疗狼疮性肾炎是以药物抑制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迫使免疫复合物在机体内的含量降低[5]。但自从1995年发明了免疫吸附柱,2001年获发明专利,并与2005年正式问世作为治疗方法之一[6]。免疫吸附疗法是应用一种来自于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单链多肽蛋白与抗体免疫复合物结合,在经血液循环流动时经过吸附柱内的柠檬酸脱洗液分离,从而将体内的致病物质去除[7,8]。有学者应用免疫吸附疗法后观察患者体内的肾小球的变化,发现其内的电子致密物和新月体吸收活动明显降低[9]。本试验对3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治疗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阳性率迅速下降,IgA、IgM、IgG等体内免疫指标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免疫吸附疗法可以通过降低患者体内抗体指标含量,减轻患者病情。此方法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有良好的疗效。我们对接受治疗后的患者进行16~36个月的观察走访,患者术后SLEDAI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同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的含量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变化。其致使肾功能改善的原因可能是由在进行吸附的同时,血液中其他有毒废物也被吸附排除体内,减轻肾的负担,从而肾功能提高。且治疗后未发现有并发症患者,询问患者无任何明显不适症状。同时根据治疗情况,我们建议治疗狼疮性肾炎结合抗免疫系统药与免疫吸附双管齐下,以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但据市场调研发现,免疫吸附治疗法在临床治疗上价格较为昂贵,对普通患者无法长期使用。建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家庭状况,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免疫吸附疗法可以较大程度的清除体内ANA抗体和ds-DNA抗体,调节体内免疫指标含量,缓解狼疮性肾炎的发作,提高改善肾功能,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1 李政,赵勇智,王杰,等.免疫吸附疗法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吉林医学,2009,30:1928-1929.
2 庞金奎,杨秀峰,陈加俊.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09,30:8421.
3 吴汪丽,于力,温捷,等.免疫吸附疗法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0,31:38-41.
4 Mbller LL,Klingel K,Nikolaev O,et al.Immunoadsorption in a 40 year old man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underlying active myocarditis.Clin Res Cardiol,2008,97:787-790.
5 韩志武,姚国乾,徐友平,等.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远期疗效观.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69-71.
6 何旭,夏正坤,刘光陵,等.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7-59.
7 刘颖,吴玉斌.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狼疮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0:760-763.
8 刘建辉,孙志平,杜月菊,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内皮微粒和狼疮抗凝物检测的意义.河北医药,2011,33:1610-1612.
9 何先红,林波,李明清,等.DNA免疫吸附柱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