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摘 要: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数学课堂中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探究空间;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注重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
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从其产生过程来看,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产生的。探究学习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探索,研究事物的性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所学概念和原理。施瓦布的“探究学习”,指出教师应以探究的方式将科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应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现在提出的“做中学”,其实质都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现在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这种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也都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是,由于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也不免落入旧套:教师不厌其烦地精讲例题,学生反复练习巩固,考前大搞题海战术……怎样才能真正摆脱这种旧套,将探究式的教学思想行之有效地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呢?
一、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探究空间
(1)教师的组织、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探究式学习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是把课堂直接交给学生,而淡化教师教的作用,这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了解学生,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从个性、爱好等方面来说,他们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差异,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对话、协商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以自由表现和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允许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讨论和质疑,允许学生自由发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的想法错了,也应保护和鼓励他们探究的积极性,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似乎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许多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惯用 “是不是”“对不对”来向学生提问,无法引起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只不过是教师的“口头禅”罢了。另外,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十分严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不等学生思考出结果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答到点子上,教师也会急匆匆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迫不及待地抛出答案,使教学回到“正轨”。结果使学生的思维造成极大的依赖性。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是无形的,但对学习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交流顺畅,双方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信息交流的效率会大大提高,理解起来会比较准确和容易;反之,则双方情绪不佳,信息交流的效率会大大降低,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产生误差和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实质是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教学场”,此场正如“电磁场”一样,能使师生相互之间产生一种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教师所教的知识较为复杂和深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十分容易和有趣。所以,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二、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一般都是通过一个问题引入的,问题情境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反之,问题设置过于复杂,也不利于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情境设置的有效性不取决于外在形式的热闹,而取决于能否吸引特定年龄和特定认知水平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思考中来,在于能否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唤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问题意识。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符合以下三点要求:①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针对性。能凸显本节课的重点。③引导性。引发学生思考,能迅速导入主题。
例如学习“相似形”一章时,利用世界著名的金字塔的测高问题来导入。故事是这样的:在19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旅行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看到了这样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算出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这位数学家一思索,想到了一测高的妙法。故事到此我就让先讨论测高的方法,然后接着讲故事。他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上,在太阳光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竹竿长和影子长,又量出金字塔的影子长,终于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得到了神父的重赏。故事讲到这儿,学生们都在思考这位数学家测算出金字塔高度的方法,进而引入课题。
三、注重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反思
对探究过程的反思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又是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发现问题的实质,而是通过反复思考,得出一些不符合“正轨”的结论。不同结论之间发生碰撞,观点经过多次修正,才找到问题的实质。这才是真正的思考过程,尽管想错了,也有想错的理由,同样也闪现出思维的火花。所以,探究活动结束以后,要让学生去回顾自己的思考问题过程,在某些地方自己是怎么想的,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为了更好地教与学,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协作,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甘肃通渭县常河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