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富有“人情味”

2013-03-27 23:11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人情味教科品德课

●张 巍

思想品德课指向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它不可能通过知识技能的简单堆积或者教师的机械讲授而达成目标。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研究教学的策略,让课堂富有“人情味”,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行。

一、巧抓“结合点”,体现教学生活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善于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 有哪些? 如何联系? ”之类的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无可胜数,我们不可能把什么问题都拈过来,因此,科学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如《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教材“国策经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小平,您好”、“三个代表”、“可持续发展”。该单元理论性非常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初中生接纳这些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如我国GDP 已经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多少年来梦想的“飞天梦”、“奥运梦”;取得了利比亚撤侨事件、抗震救灾等的胜利;实施小清河治理、大明湖扩建等工程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把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到农村、周边地区调查采访,通过访问观察身边的变化,深刻体会和理解这些变化蕴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和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发展就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观点,又明确了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政府如何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艰苦探索,这有利于学生产生爱国的思想情感,并有助于他们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巧抓“生命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必须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提疑”、“质疑”和教师“答疑”、“解疑”有机融合的、互动式的课堂。德育,来源于生活,也必然要回归生活。因此,课堂上必须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让课堂真正实现生活化。如在讲授《思想品德》教科版七年级教材“学会交往”中“人际关系”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课下自学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着重对后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学中可通过观看有关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自编自导小品等形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们归纳总结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在班级或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们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所谓的知识就建构起来了。学生们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与教师讲授的知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学生们自主建构起来的知识内在于学生心灵之中,而教师讲授的知识几乎外在于学生的心灵的。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是真知识,而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是假知识。

三、巧抓“兴奋点”,激发学习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品课由“自发”变为“自觉”行动。课堂上要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去探究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级教材第八课“共同的愿望”中,充分阐明了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是邓小平理论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页,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用通俗的语言、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可通过“讨论”、“观察”、“调查”、“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着力加强探究的力度,去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讲授此课时,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以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邓小平同志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这一钢铁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的片段:“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然后再回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举世瞩目的那些庄严的场面。最后结合国民党主席来大陆访问及目前大家所关注的两岸实现“三通”等问题,共同展望我国将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景,让学生再一次领会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整堂课不是就理论谈知识,而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为目的,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发展空间。

四、巧抓“情感点”,尊重学生求知欲

要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就要避免沦为教材的“播放机”,师生之间建立纯洁的情感联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情感点”去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多交流,多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关心他们的成长,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博得他们的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教材第五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中——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这又是一节难以理解的课题。此节主要阐述问题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运用,如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根据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用大量的事实(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就)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且只有发展生产力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最后用学生搜集来的大量事实(如“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向学生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联系当前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让学生深刻体会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将来为我们的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巧抓“选材点”,把握目标准确性

思想品德课,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行,所以上好思想品德课,一定要准确定位目标,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究竟落实知识重点、提升考试技能重要,还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这个答案,我想大家一定会一目了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实现教材为我所用,的确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和定位“三维”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突出位置上。如《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级教材第五课“男生女生”一课,可以从网上精选下载央视一期名为《长大未成人》的新闻调查节目,通过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交流观后感悟,从而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青春期男生女生交往不当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青春期男生女生正常交往的积极意义。通过小组分组合作讨论“青春期男生女生应该如何交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异性交往之道。这样,既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很好的落实了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还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能只注重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借助信息时代的丰富资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其所关注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解答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同时,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给我们的思品课堂注入“活力”,使之更加生活化,更富有“人情味”,真正实现“灵动高效”的华丽变身。

猜你喜欢
人情味教科品德课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人情味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俄罗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