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认知易感性的多进程模型综述

2013-03-27 16:1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双系统易感性信息处理

周 娜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心理学各个领域通常认为,个体倾向于以与他们对世界及自身的看法保持一致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处理。莫格等人在2004年做了一个大型的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患者在何种程度上优先处理威胁相关材料,是与焦虑症状相关的。然而在该文献中,对于焦虑认知易感性在哪一个阶段上的信息处理才是最重要的,还具有相当大的争议[1]。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注意偏见在焦虑认知易感性中承担着一个重要角色,但也有的研究强调了解释性偏见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信息处理中的自动流程和战略流程之间的区别对了解焦虑的信息处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许多认知功能都包含着这两种元素。而且,建立“纯的信息处理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任何措施都包括了多个不同的自动和战略流程,这也进一步对把信息处理分为自动和战略流程的有用性提出了挑战[2]。

我们认为,当代信息处理的双系统模型可以为研究焦虑认知偏见提供一个综合框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包含了威胁相关注意和解释偏见的焦虑多进程模型来重新诠释焦虑的认知易感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关联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过程中个体差异在引起焦虑认知易感性时是如何相互发生作用的。

一 焦虑的认知偏见

恐惧和焦虑可视为是对潜在威胁刺激的一种正常的、适应性的反应。当前的焦虑认知易感性模型认为,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对作用是有区别的,而且研究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威胁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或对不明信息的偏见性解释的功能上。但是,这些模型对焦虑认知偏见的解释却尚未被集成在一个总体的框架中。

(一)注意偏见

相对于非焦虑控制组,焦虑群体对威胁刺激会更加注意,这种注意偏见已在高特质和高状态焦虑的非临床样本中被证明。然而,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它可以分为四个概念上不同的阶段:(1)对给定刺激的注意定向;(2)对该刺激的注意参与;(3)脱离注意刺激;(4)避免对注意刺激[3]。定向和参与阶段的注意偏见通常使用斯特普效应和点探测范式来进行评估。从点探测范式实验中得到的结果与斯特普效应是一致的,焦虑组比非焦虑组倾向于对威胁相关刺激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见。在刺激定向和参与之后,紧接着的是对刺激的脱离。控制或停止参与威胁刺激这种能力的减少可能会带来病理性焦虑的特定易感性。例如,比较具有高焦虑特征和低焦虑特征的人分别在一致性、不一致性和中性试验中的反映时间,结果显示具有高和低焦虑特征的人在一致性和中性试验中的反映一样快,这表明对威胁相关刺激和中性刺激的参与是一样的[4]。与强调焦虑个体对威胁脱离的重要性相反,一些研究者认为焦虑首先是以定向和对威胁的参与为特征,其次是作为一种应对机制对恐怖材料的避免。这表明,注意避免是焦虑认知易感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释偏见

有研究表明,焦虑性个体倾向于将不明刺激或事件解释为威胁性的或者负面性的。例如,与康复性临床焦虑或者没有出现焦虑的样本相比,在临床上诊断为焦虑的参与者在看到一个句意不明确的句子时,更有可能给出具有威胁性的解释[5]。这表明,焦虑易感性是因为,至少部分是因为威胁相关的解释偏见。

(三)自动与战略处理

自动流程是无意识的、非故意的、不可控制的以及能有效地使用其自身的认知资源。战略流程是有意识的、故意的、可控的和低效的,并且使用认知资源的效率低。正如麦克利纳所指,对注意进行一个纯过程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存的范例都是混合了自动和战略流程[2]。另外,将认知过程分为自动和战略的效用值得商榷,因为这样的一个区分可能会与下面这个定性不同的流程混为一谈:定向、解释、参与、脱离和避免,相对于强迫地把它们区分为自动和战略流程,考虑定向、解释、参与、脱离、避免这些过程的性质可能会更有意义。

二 双系统模型

双系统模型假定联想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两个不同处理系统能够协同运作地去解决问题、做出社会判断。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双系统模型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阐明焦虑认知偏见的性质。关联系统的信息处理特点是通过扩散迅速激活相关概念,并在相似性和时间连续性的基础上组织心理表征。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的信息处理是对概念之间的真实关系的理性分析[6]。博登豪森认为,命题之间一致的排斥反应,是关联和以规则为基础的流程之间解离的主要原因[7]。例如,作为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处理结果,否定“蜘蛛是很危险的”这一命题,可能导致支持这一主张的人减少,然而并不一定在关联系统中否定蜘蛛和危险之间的潜在联系。这表明,行为反应的抑制往往提高需要避免的行为。此外,如果觉醒是比较低或非常高,以规则为基础的处理将会被削弱,而由关联系统产生的冲动倾向则会特别强烈。

三 焦虑认知易感性的多进程模型

基于双系统模型提出的关联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过程之间的区别,本文提出了一个焦虑认知易感性的多进程模型。我们的核心主张是,两种处理的个体差异可能是造成在不同阶段处理威胁相关刺激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

(一)定向

与双系统模型的基本原则一致,我们的模型假设遇到一个给定刺激并在关联系统中激活相应的概念,这些概念与威胁相关概念的关联达到一定程度,以安全为导向的行为图式将会被激活。因此,在处理的初始阶段,个体差异的核心因素是刺激和威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联强度。定向反应可以看做是无意识的,因为在开始时它们不需要任何意图。然而,即使定向反应不需要对威胁刺激产生自觉意识,注意定向至少占有最低限度的认知能力。

(二)解释

尽管在以往的焦虑文献中解释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战略流程,本文认为把解释描述为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过程更确切,因为它同时包含了自动和战略的功能,而且威胁或不具威胁性刺激的命题分类涉及对事物状态命题的真值分配,这本身代表了一个基于规则的过程。此外,解释过程并不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参与,只是至少需要关联系统中的输入信息能毫不含糊地支持某个特定解释。例如,一个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能快速定向于激活威胁相关关联的刺激,然后这些威胁相关关联可以为输入的信息提供一个快速的解释,即刺激是具有威胁性的。

(三)参与

在定向反应启动后,关联系统中的威胁相关关联将会在解释该刺激的过程中提高对刺激的注意力参与。这种参与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的,因此,对威胁刺激的参与占据了大量的认知资源。根据双系统模型的逻辑,对一个刺激提高参与可能会增加相配关联的活性,这意味着威胁相关关联的激活提高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参与,而反过来又增加了威胁相关关联的活性。因此,为了克服这种不正常的回路反馈,个体必须克服关联系统的注意效应以及脱离对刺激的注意。这两者与在关联系统中生成的参与反应相联合,决定着脱离的成败。

(四)脱离

焦虑相关注意偏见的一些模型认为,脱离在焦虑症的诱发和维持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研究认为,脱离并不代表威胁相关刺激序列中的一个独立阶段,相反,它是在关联系统中引起的增强参与反应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中产生的无效回避反应的一个联合产品。例如,威胁相关关联可以激活一个冲动倾向去注意一个给定刺激,并且这个倾向可以干扰在序列里将一个人的注意力从该刺激转到下一个的决定。从这个角度看,注意力脱离只是参与阶段的概念性区别。

(五)验证和避免

如果一个刺激被解释为具有威胁性,对这种解释的验证过程至少涉及三个能产生独特心理效应的不同情形。首先,个体可以确认刺激的威胁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在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中产生的行为决定往往会导致对刺激的注意避免,以减少由刺激引起的威胁相关关联的持续活化。其次,个体可以否定刺激的威胁性质,避免对引起焦虑的刺激的注意这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决定可能会降低。第三,使用不同的分类对威胁刺激重新进行解释,这相当于概念的重新评定。如果这个新的解释表明刺激或环境是安全的,避免注意刺激的行为决定将会减少。

四 对研究和干预的影响

(一)关联活化

一个中性条件刺激与一个积极的或消极的无条件刺激的重复配对可以直接影响记忆中的关联结构。因此,通过低水平的关联过程对抗威胁相关关联的治疗比强调把威胁相关对象看作是无危害的治疗可能更有效。例如,在先前害怕的环境中屡创佳绩,可以在恐怖刺激和积极情感之间创建一个新的关联。最后,仅是接近一个威胁刺激都可能建立积极的联系,这反过来又可以减少恐惧反应。

(二)威胁的失效

干预的另一个潜在目标是威胁相关关联的失效。如上文所述,重新评估对减少威胁相关关联的活化相当有效,而否定实际上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威胁相关关联的活化。我们的模型认为语言的选择在使威胁失效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对蜘蛛重新评估为是无害的可能只激活最小伤害,并可能因此产生相当于否定结果的激活效应。相反,将蜘蛛重新评估为是安全的更可能使威胁概念活化的减少。

(三)执行控制

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中的行为决定的执行,在焦虑的减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这个进程的有效性能被提高。根据多进程模型,调停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在治疗过程外减少觉醒水平,治疗应在决定行为反应时调节威胁相关关联和以规则为基础的过程之间的相对强度。

五 结论

基于对焦虑认知偏差的述评,我们提出了焦虑认知易感性的多进程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定向、解释、参与、脱离和避免等焦虑相关偏见的有效因素。我们的核心观点是焦虑症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威胁相关关联的强度以及用来使威胁相关关联失效的特定策略共同决定的。因此,通过将焦虑相关症状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相联系,我们的多进程模型整合了各种不同的焦虑认知偏差,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

[1]Mogg K.A cognitive–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processing of threat information and anxie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McNally R J.Automaticity and the anxiety disorders[J].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5,33(8):747.

[3]Bar-Haim Y.Threat-related attentional bias in anxious and nonanxious individual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

[4]Musa C.Selective attention insocial phobia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a concurrent depressive disorder[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3,41(11):1043-1054.

[5]Amir N.Interpretation bias and social anxiety[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5,29(5):433-443.

[6]Wiers R W.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proc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dictivebehaviors in adolescents[J].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2007,86:263-283.

[7]Gawronski B.Associative and propositional processes inevalu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6,132(28):692-731.

猜你喜欢
双系统易感性信息处理
区域实时双系统精密卫星钟差估计及PPP精度分析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基于Revit和Dynamo的施工BIM信息处理
地震烈度信息处理平台研究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解决双系统平板的常见问题
好事成“双” 直击双系统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