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现代化背景下提升人素质的路径探讨——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3-03-27 16:1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广东素质文化

吕 志

(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广东广州510006)

人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进步的手段之一,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在广东的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关键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广东的吸引、凝聚和提升人的素质息息相关。三十多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的素质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度前提、有利环境和保障条件,使得在广东地区生活、工作的人们在身心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开放兼容、务实创新、敢于拼搏方面的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是广东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广东改革发展带来了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的整体素质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创新素质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精神文化素养与物质财富的增长差距颇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尚需加强、注重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体系尚需完善、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尚需补课、精神文化氛围尚需改善。在对广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个城市开展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广东人的素质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笔者提出了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素质提升量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考核指标是提升广东人的素质的前提保证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了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已经成为广东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并且体现在发展蓝图的规划之中。为了将理念和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推进人本理念成为政府管理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广大民众活动自觉的价值内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衡量标准和激励手段。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制定一整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尺、奖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从而使整个社会自觉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其要点有:一是制定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将其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评价依据和衡量指标,每年根据评价指标发布人的素质发展提升的年度白皮书。二是将人的素质提升作为政府官员奖惩、考核、晋升的指标之一,促进政府官员对人的素质提升的关注度、积极性和激励性。三是将企业员工素质发展作为政府实施优惠税收政策、提供贷款优惠等相关政策的参考指标,从而提升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整个社会关注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五是抓住建设“幸福广东”的契机,将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与“幸福广东”指标实现整合,从而在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推动人的素质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广东梦”。

二 加快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提升广东人的素质的根本路径

当今时代,教育已经成为提升人的素质的主要途径,注重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早在199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任务,十多年来,广东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巨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乃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相比,广东的教育发展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从调查数据尤其是教师、大学生为对象的数据来看,广东的教育发展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素质、大学生素质提升面临着积极性不高、途径不畅、氛围不佳等诸多不利因素,教育规模、质量、教育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广东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2009年统计数据来说,在教育发展上广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劣势:一是人力资本在教育上的竞争力较弱,其每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为546人;二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小,科教文卫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0.9%,人均教育经费仅为770.84元;三是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低,城镇居民家庭平均人均全年教育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为6.40%、农村居民家庭平均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9.73%;四是人力资本在教育方面的培养条件弱,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机构)专任教师为6人,仅为京津冀的一半。人力资本在教育方面的培养条件弱,表现在普通高校生师比比京津冀的低0.28个百分点。目前正值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时机,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制度保证、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这将是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的素质的根本路径。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优化资金利用效率。各级政府应当下决心,提高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力争在近三年内逐步实行教育投入在GDP中占4%以上;同时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改善办学硬件,而不注重改善教学软件的投入方式,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大对科研、教学等内涵式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推进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建议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改变政府单一办学的局面,推进教育投入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二是根据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教育结构,增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契合性,实行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教育内在结构上,要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高职高专、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关于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要求,培养出一大批掌握熟练技术、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育几所具有较强竞争力,能站在世界高等教育前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广东教育的创新创造形成导向;在基础教育投入上要加强省政府的投入和统筹协调,保证地区之间的公平公正。

三是拓展教师进修培训渠道,完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夯实教育内涵发展。教育质量关键系于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素质应当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针对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性规定,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同时还要改善教师生活待遇,缓解生活压力,为教师提高素质奠定基础;建立常规的学历学习、教育培训和教育交流制度,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破除论资排辈等陋习,让优秀教师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人的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将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提升上来,是提升人的素质的重要路径

广东推动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与提升人的素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既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其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又需要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发挥引领功能作为其重要表征,其本质就是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效益增长、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而,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与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是一个相互促进、正向统一的过程。为此,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应当成为广东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企业将增长动力从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转变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才能实现。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私营企业主、“三资企业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人的素质提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是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投资而形成的,主要形成途径有五种:教育、医疗保障、劳动者迁移、移民和信息获得,其中教育是核心。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优厚的报酬、优良的环境、良好的机制吸引大量优秀的人才,还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得优秀人才安心工作、发挥才能,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将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目标。同时,将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氛围留人、事业留人结合起来,为员工个人事业发展和情感归属提供契合点。

二是注重员工成就动机的激发,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西方学者提出了员工成就动机开发的基本原则,包括(1)始终保持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对受训者在言语和行动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尊重,增强其自信心。(2)在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自我提高、自我改进的重要性,增强其自觉性。(3)突出团队精神,强调员工的新动机与新行为方式是通过大家共同讨论之后获得的,是团体成员的共同行为体现。实际上,员工成就动机的激发,就是企业文化积极营造的过程。广东的企业既要面临市场带来的外在压力,同时还要注意激发企业主和员工的成就动机,提升素质,科学发展,积极面对转型升级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三是全面提升企业主与员工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更灵活应对市场的变革。营造公平公正的融资环境和技术支持环境,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的困境创造条件,要消除一些制度性壁垒,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涉足高新技术行业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提供政策性支持,为中小企业创立品牌,提供便利条件。从企业的角度而言,要确立自我发展的意识,强化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和经营水平。要引导企业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训和外部人才的引进机制。不断完善薪酬制度等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影响企业行为的动力机制,要积极运用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模式。从提升员工的创新力而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完善选拔、考核、奖惩的管理机制,营造鼓励员工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以创新素质为核心,注重提升员工自我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的发展模式。

四 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把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与建设“文化强省”统合起来,是提升广东人素质的重要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重要任务。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广东人的素质提升的内容、机制、保障措施、以及方式途径等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为未来十年广东文化发展、广东人素质提升做了设计规划。人的素质提升与精神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文化建设同时也为提升人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因此,统合人的素质提升与建设“文化强省”的各项目标密切相关,赋予了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时代契机。其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普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促进人文与自然、人文与社会的教育协调发展,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把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新人作为目标,要为提升广东人的素质提供良好的氛围、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导向性、批判性功能。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为广东人的素质提升提供思想智库、价值引导和知识平台。

二是要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增强文化活力和创新力。通过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单位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精品,为广东人的素质提升,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机制和文化氛围。

三是要形成提升广东人的素质的合力。从建设主体的角度,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弘扬人文精神、时代精神,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建设途径的角度,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舆论宣传、学术研究、大众媒介、文艺形式和文化活动等介体对广东人的素质提升的功能,形成教育宣传、舆论引导、理论研究、英模示范、作品感染、活动熏陶和环境净化等立体的广东人的素质提升战略模式。从建设战略的角度,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内容上要以塑造现代广东人的精神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广东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法制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升。在途径上要以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为主,同时还要发挥英模塑造、理论研究、作品感染、活动熏陶和环境净化等媒介的功能;在项目安排上要以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为重点,兼顾文化建设其他项目的贯彻落实。在资源统筹中要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同时兼顾资金投入、文化机制和文化环境的改善。

总之,在实现广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明确人的素质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设计和环境优化等途径来切实提升人的素质,形成人的素质提升的新理念,发挥人的素质提升对广东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猜你喜欢
广东素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谁远谁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