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3-03-27 12:29齐爱军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隐性政治课人格

●齐爱军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初中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是国家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而专门开设的一门学科。将隐性课程恰当的引入并应用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十分有利。

一、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课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属于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不能够仅仅通过强制灌输的手段来使学生硬性接受,这十分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过程中,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往往都是过分的对书本上的课程知识依赖,然而书本上的知识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不良现象有着鲜明的反差。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要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但是我们往往在课程中对于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有时过于强调,而将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忽视,这样的教育手段所取得的效果怎么可能好呢?目前我们的应试教育将知识的掌握等同于道德情况的掌握,而将学生精神境界和道德层面的培养大大忽视,这是造成我们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有效加入隐性课程,能够使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过程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环境的优化

所谓的环境优化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优雅的学校环境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一个良好的家庭化解,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环境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孩子都是单纯的,但是当他看到日渐富裕的社会、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大款们一掷千金的高消费会怎么想呢? 只会有样学样,从而其不健康的心灵逐渐形成。因此,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学校,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净化一个干净的社会环境,这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所起到的教育意义,远远高于我们单纯的采用说教的方式。

(二)人际关系的协调

所谓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真诚纯真的友谊,相互帮助,对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同学间的关系能够有利于同学之间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也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真挚的关心爱护,教师在课堂、生活中都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注,能够使教师更多的对学生实际情况得到掌握,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也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对老师的劳动成果掌握,以达到相互尊重的目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良好交流,融洽的亲子关系,对于家长对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了解十分有利,并且能够使家长那种生硬的“一刀切”似的强制命令得到避免,这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丰富课外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各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远离科学信息技术的影响,真正达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教育效果。目前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视、网络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追求知识的心态,使其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因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自己去辨别、选取和吸收社会文化中的那些即将健康的因素,由此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如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让学生的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情感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教师利用隐性课程因素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中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呢?笔者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学科渗透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通过隐性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课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教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其思想、行为、作风以及仪表和气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在其自身形象上出一点点的疏漏。特别是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对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带头先做到。同时将自己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表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自己自律、敬业的良好人格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如,在玉树发生地震的时候,学校组织捐款,但是有些同学只捐了1 元,而在平时他的零用钱也不止一天十元钱的水平,在课堂中我就这一事件对同事们展开了有关人性、爱心、人道方面的教育,但有的学生就问我捐了多少,我告诉他们我捐了1000 元,他们就再也不出声了,而后我开始了对学生们的教育,学生通过这堂课都充分的、真诚的表达出了自己对灾区人们的祈祷、关心以及以后会对灾区更加帮助的决心。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表率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形象十分的重要,而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形象更加的重要,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连人格魅力都没有,那即使他的课再怎么精彩也无法对学生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因势利导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对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需要从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计划。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做出适时地点拨、引导,指导到位。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他们有意安排一些出头露面的机会,同时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性格脆弱,对于该类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方式,给他留有一定的面子,同时需要对其良好行为适时的给予肯定,使其不会由于挫折而消沉;有的学生狂妄自大,对于该类学生,需要对其缺点注意留心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课后与其进行私下谈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让其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师必须树立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俯下身子教学,由此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平时需要与学生经常交流,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若意见属于正确的、积极的,则予以采纳。若是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自我批评,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同时,教师应当经常转换视角,站到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由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必需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以宽厚的同情心来理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体验到被人关注、爱护的温暖与幸福。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形成完美人格。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要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经历,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进步。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判断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其自我意识觉醒后,学生就会通过自觉的选择、内化外来的健康人格,并参照目前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对自我人格进行审查、评价,从而对自我人格上的优点进行发挥,对缺点进行克服。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进行指导、调节,由此使自我监督、激励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4.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张显东,方留.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

[4]马多秀.论隐蔽课程的德育意蕴[J].教育学术月刊,2009,(4).

猜你喜欢
隐性政治课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