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佃金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参加工作32年来,我沿着教育科研之路拾级而上,从关注鲜活的教育案例起步,到从众多案例中发现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再到从教育实践和专题研究中提炼研究课题,以科研的方式探求教育规律。教育科研使我从一个年轻教师成长为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
教育科研并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但也不是轻易就能掌握的。对教育实践中那些让人感动、顿悟的精彩故事进行案例研究,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台阶。案例研究是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方式的有效入门之径,也是迈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在每个班级总有学习、纪律相对差些的学生,学校和社会给他们起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差生”,有的叫“后进生”,有的叫“可转化好的学生”。我觉得对他们的称呼并不十分重要(以下仍用加引号的差生),重要的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以及对他们施加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优生老师喜欢,“差生”往往不爱。这样学生本来就存在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就无法对“差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转化,对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学生不仅要爱,而且要“偏爱”。这些学生往往是站在一条“好”与“坏”的临界线上。拉他们一把,也许他们仍考不上大学,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由我的第一个教育案例得出的结论。
我的第一个教育案例:刚参加工作时,班里有个学生小张,由于父母工作调动,频繁转学,落下了很多课程,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厌学发展到逃学,又加上他结交了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染上了吸烟喝酒的恶习。他的父亲多次用棍棒、皮带教训他,也不见好转。为了转化教育他,我多次到他家进行家访,一面劝家长,一面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几十次找他谈心。从各方面关心帮助他,棉袄上的扣子掉了帮他缝上,课本丢了再帮他买来,也帮他树立起了学习的初步信心。多次把逃学的他从大街上、大桥下找回,和他的父母一起制定教育计划。三年过去了,这个连父母都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毕业后参军入了党,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复员后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府公务人员。
也许就是这次对所谓“差生”成功转化的良好体验,使我坚定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在我的教育下一批批学生考上了大学,也有一些成绩相对差些的学生,提高了个人素养和思想品质,走向社会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样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学生又用我对待他们的方式,毫不放弃地教育着他们的孩子,还时常与我分享着孩子进步的喜悦,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最最幸福的!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总要举行很多活动,如果对每次活动都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活动过程,以研究的方法科学指导活动,其意义和影响就会大大超出活动本身。这是1991年我调入桓台一中第一次担任高中班主任后一个案例的体会。
排球赛失利之后。高一女排决赛在我们91级2班和8班之间进行。2班结果第一局取胜后又连输两局,终以一比二失利。当时赛场十分紧张,队长张秀玲的嘴被球垫破肿得老高,仍坚持打完三场球。比赛后回到教室,她和她的队员们都趴在桌上,“呜”的一声哭起来。见此情景,我故意问张秀玲:“你的嘴很疼吗?”张秀玲扬起满是泪水的脸,向老师说:“我,我哪里是嘴疼,我是为咱班,……,唉!”半句话道出了女排队员不服输,不甘落后的决心,也激起了全体同学的共鸣!我及时召开主题班会,介绍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多次夺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故事。分析失利原因,号召全体同学学习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特意安排张秀玲担任值日班长,她在总结球赛后说:“赠上几句话让我们共勉吧!一句是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永远不是好士兵’,另一句是:成功了可以庆幸,失败了可以哭泣,可是朋友不要忘记庆幸和哭泣之后,仍应潇洒的站起!”博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还在班级日志中写道:“多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我充实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排球赛就在今天,我们虽然输了,可我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愿我们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夺魁!!!”最后还注上三个大大的惊叹号。由于及时引导,这次排球赛虽然输了球,却赢得了意志。就在此后不久举行的女篮比赛中,队员们做好了战略、战术准备,以较大优势顺利夺魁。1991级2班是我调入桓台一中接手的第一个班,也许就是这些活动的原因,这个班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较好的学习氛围。1994年高考有25人考入本科院校,是其他班级的2至3倍。三年中,我也连续两次评为桓台县优秀班主任,这是我最早的县级荣誉称号。
案例研究不是对教育现象的客观记录,而是要用教育科学原理反思教育过程,及时优化和改善教育过程。对“义务值日”的案例研究,使我的教育方式更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体味“义务值日”。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实行星期六义务值日,在我的倡导和带动下,学生参加的很多。但是,随着对参加学生的记分、表扬、奖励,这义务值日越来越显出其功利色彩。2003年我担任27班的班主任,我决定改变一下,让学生体验真正的义务值日。规定:“这义务值日,参加不表扬,不参加也不批评,不作为思想品德评定的依据,更不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条件,全凭学生自觉。”我也有意很少参加。一年下来,每次参加义务值日的人数逐渐增多,最后为了能参加义务值日,同学们不自觉地把值日时间提了又提,这一天成为我班卫生最好的一天。他们都有了良好的体验,正如卫生委员于成龙说的:“义务值日和平常值日比起来,轻松了许多。这种轻松不是指劳动量的大小,而是在心情上。每次参加义务值日我都觉得好像为集体作了一件好事,就像小时候帮不在家的妈妈作了一顿饭,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尽管每次义务值日任务不轻,可心情总比平时好得多,就连这天的学习也感到特别带劲。”这成功的义务值日,激发了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唤起了对无私奉献的美好体验。正如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所说,“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为儿童确定他们不理解和不需要的目的。如果把活动的价值看作能否达到目的,那么这种活动就变成了苦役。杜威认为,只有“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如果目的在过程之中,那么活动的自身便成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样的活动便是生动的,具有真正教育意义的。反之,如果目的是在过程之外,即外部强加的目的,这样的活动便不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激发智慧,是盲目的、机械的和有害的。
我对这次义务值日进行了研究,写出了论文《体味义务值日》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
课例是一种特殊的案例,以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平民化的研究方式,越来越被学校、教师所接受。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与研究同步协调。
球的体积的MM方式设计。在执教“球的体积”一课时,围绕课堂引入、教学主线、教学思想、课堂小结、教学环节反复说课、研讨。首先由引例“梵塔探圣”让学生体会“分割求积、组装求和”的思想,再由有限分割到无限分割探求半球的体积,并介绍刘徽的极限思想。刘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宋徽宗追封他“淄乡男”的数学爵位,是淄博人,淄博的教师在淄博的课堂上给淄博的学生介绍淄博古代数学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由此写出的论文《球的体积的MM方式教学设计》,在2002年 《中学数学杂志》发表。这是我在进行“数学MM教育方式”课题研究时的一个典型课例,在教育方式、方法、模式的课题研究时,课例研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还进行过 “自卑的小张”、“二次曲线的相交问题”、“这个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吗?”、“一节失败的复习课”等300多个教育教学案例研究。
生动鲜活的案例是教师宝贵的资源,案例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认识与反思的过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教学举一反三的手段。案例研究以其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启发性等特点,使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的起点,也是更高层次研究、发展所必需的。它将伴随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
从案例研究出发,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拓展为研究专题。运用恰当的教育理论,采取科学的方法,设计可操作的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与策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味的目的。使教师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我从“自卑的小张”等案例提炼出研究专题“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了自卑学生 “胆小、懦弱、孤僻、不爱交往、缺乏知己”等外在表现。研究了自卑学生“对待同学和班级态度冷淡、出现人格障碍、导致学习下降”等心理现象。提出了教育措施:让自卑学生理解掌控自己的性格,利用由自卑产生的“发展自我的愿望”,树立人生目标,突破心理障碍,逐渐走向成功。研究论文发表在1996年《山东教育报》。
我从“一节失败的复习课”提炼出研究专题“解析高原现象”。人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并取得一定成绩后往往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仿佛水平已到了极限,再学习也无济于事;如同登山时的高原缺氧反应一样,思维麻木甚至停止运转,心理上产生极度厌倦、再也进不去的窒息感觉,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从哲学的角度看,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原现象就是将要发生质变前的量变过程。我研究分析了心理、知识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给出了“激发学习热情、改进学习方法、掌握学习强度、理解学习要领、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等消除高原现象的措施,增强了复习课的效率,避免了在高考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高原现象”。我的研究论文在2010年《新校园(学习版)》发表。
2007年,我参加齐鲁名师赴美培训活动,21天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区大学共11所学校,听课45节,先后居住在3个美国家庭,参加了教师集体备课,观摩了康州中学生机器人大赛和第二届康州中华艺术节,参观了社区游泳馆、棒球馆、滑冰场、游乐场、游艇俱乐部、社区图书馆等学生社区活动场所,拍摄了一千多张照片,形成了两万多字的考察日记和感悟。我对赴美考察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论文《零距离接触美国中小学教育》在2008年 《新校园 (理论版)》发表,论文《从美国的学校没有“围墙”谈起》入编论著《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
伴随新课程改革,在当今的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环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我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进行了专题研究。要科学规划“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接受学习中进行“探究”,重视“网络式学习”等信息化学习方式,探求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式。我的研究论文《素质教育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在2009年《新校园(学习版)》发表。
在一次县教研会上,执教教师采用了教学参考书上一个没有通项公式的数列的课。我仔细思索,终于找到它的通项公式。我又继续研究下去,什么样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什么样的数列有通项公式,有什么样的通项公式。我用高等数学知识证明了有穷数列都有多项式型通项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只要输入数列已知项,就可以输出其通项公式。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我发表了3篇论文。沿着数列这条线研究下去,长时间思考杨辉三角的推广,终于在一个早上突然有了灵感,从平面到空间,(a+b+c)的n次展开式系数的三角剁型结构已经形成。
这些针对教育问题的专题研究,从日常教育事件与偶然现象中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从教师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与智慧,从实践经验与教育取向中发掘研究课题,谋求教育的性质和规律。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现象的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其功能在于教师审视教育实践,发现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实质,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使教师教育科研和专业发展跃上新的高度。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积累的大量课例进行了研究;反思了“MM数学教育方式”等课题实验;对赴俄罗斯、韩国、美国短期教育考察与我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学习方式、高原现象、多元智能”等专题研究,设计了研究课题“心智数学教育方式”,2006年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研究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心智教育方式以数学方法论、文化论、学习论、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为满足课题研究需要,我购置了1000多册图书,有《大教学论》《杜威教育文集》《古今数学思想》等经典著作,有《数学方法论》《数学学习论》等数学理论;还有教育哲学、学习心理、教学模式、教育科研、多元智能、教育史、数学史等。通过学习、阅读,形成了我的个性读书方法:一是围绕课题研究博览群书,集中学习大量教育理论;二是结合研究专题实际联系理论,寻找研究实际所需教育理论;三是结合研究的中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探求教育理论的实践注释。
心智数学教育方式吸收众多教学方法的优点:采取情景式、问题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欲望。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我手拿一张白纸走上讲台,提出问题“一张厚0.1毫米足够大的纸,若把它对折30次有多高?”学生们纷纷拿起一张纸试着叠起来,1次、2次、7次、6次……,七嘴八舌地猜想着,有的说1米,有的说1千米……学习相关知识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算出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为107374米,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从中体会指数增长的速度之快。
心智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既是严谨的演绎科学,又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与判断、证明等演绎推理的交织互动。数学探索中艰难坎坷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是十分珍贵的经历。我在进行归纳法教学时,引导学生用不完全归纳法先猜想结论,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3+3=6,3+5=8,3+7=10…”中,发现规律:“任意两个奇素数的和都是偶数”,这是一个真命题。从反过来 “6=3+3,8=3+5,10=3+7…”中猜想结论:“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体会伟大的猜想和发现就在我们身边。
心智数学教育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学生心智。我带领学生步入“最近发展区”,让他们独立获得建构所需的外部信息和条件。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到高中毕业也不能对立体几何有很好的掌握。我指导学生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用模型演示点、线、面、体的各种关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对各种概念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较好的理解每个概念和定理的生长过程。学生的立体感逐渐建立起来,很快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我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心智数学教育方式的教育理念与设计原则,对课堂导入、课堂小结、目标设计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六个操作变量的实施方法,形成了导学启悟、以点带面、题组教学、变式教学四种基本教学模式。该课题已于2011年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组的结题鉴定。我课题的实验班级教学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在平时考试与高考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心智数学教育方式实验结题后,我进而思考,如果对各种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赴美考察时,康州教育厅葛丹先生介绍了美国的九种教学策略,美国学校校长评课、教师教研都围绕这九种教学策略进行,我还获赠一本介绍美国九种教学策略的书籍。由此我萌生了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的想法。我设想通过师生问卷、课堂观察,梳理出高中数学常用的教学策略,然后进行定量研究。我申报了“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现已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另一方面,我对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全过程进行了反思、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着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大量问题。我由此提炼出“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课题,现被确定为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
我在近几年省级课题研究中增强了问题意识。中医理论讲究辨证施治,往往达到对疾病根治的效果,这与对学生的教育不谋而合。混沌理论有著名的“蝴蝶效应”,影响一个复杂系统的因素也许特简单。学习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可能就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次鼓励、一次谈话。如何对影响学生的因素做出分析?如何辩证地为学生诊治学习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讲究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我将继续思考下去……
回顾我过去走过的教育科研之路,主持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心智数学教育方式”等3项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围绕案例研究、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我有33篇论文发表,参编7本教育专著,总计达30多万字;作为淄博市教育科研的先进个人,在淄博市第五届教育科研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我在教育科研中提炼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我的“多元教学观”:数学教学是“多元”的,数学学科功能是“技术功能”与“文化功能”并重;数学的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并重;数学学习方式是“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形成心智数学教育方式等教学特色。
我在教育科研中成长为齐鲁名师,从桓台县首届十佳名师、淄博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到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再到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每一项荣誉无不凝结着教育科研智慧的火花。
教育科研使我不断超越自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依然坚持: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中寻找支撑点。让教育科研陪伴我在教育这永恒的事业中追求人生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