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文学教学比较研究

2013-03-25 06:33王丽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段文学作品课程标准

王丽波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第一学段(1~2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5.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5.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6.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二、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对文学教学目标则是分总目标和年级目标表述[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在总目标中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表述为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3]。

美国一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特点与复杂程度。除了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外,到4年级时,学生每年要阅读50万词左右,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报纸、杂志、联机信息)。

信息材料的结构特点

1.能看懂只含一个步骤的说明书。

2.能联系上下文确定歧义词句的含义。

3.通过确定关键词来证实对文章中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测。

文学反应与分析

4.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区分文章的结构特点与文学术语或要素(如:主题、情节、背景、角色等)。

对适合本年级的文章进行叙述性分析

5.识别并描述一个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它的情节、背景和人物。

美国三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用书名、目录、章节标题、词汇和索引寻找文中的信息。

2.区分说明文中的主要思想和支持性细节。

3.看懂含有多个步骤的说明书(如怎样按步骤安装一个产品或如何下棋)。

文学反应与分析

(同一年级)

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

1.区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非小说文学作品)。

对适合本年级的文章做叙述性分析

2.理解来自世界各国的经典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传奇和寓言的基本情节。

3.通过作品中人物所说或所做以及作者或插图作者描述的方式来决定人物的性格。

4.决定小说和非小说作品中隐含的主题或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美国五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复杂程度。此外,到8年级时学生自己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说明性的评论

区分文中的事实、支持性的理论和观点。

文学反应与分析

学生阅读历史上或文化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并作出反应,他开始寻找方法澄清观点和在文学作品之间进行联系。

文学的结构特点

1.确认并分析诗、戏剧、小说、散文作品的特征,解释作者为特定目的而选择的文学体裁的合适程度。

2.确认情节的主要问题或冲突并解释是如何解决它们的。

3.对比小说中的行为、动机(如忠实、自私、良心)和人物的外表,讨论这些对比对情节或主题的重要性。

4.要理解的主题是指一段选文中的意义或寓意;能识别范文中的主题(不管是暗示的还是直陈的)。

5.描述普通文学手法(如想象、暗喻、象征主义)的功能和效果。

文学批评

6.能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推测在神话与传说中发现的古体字和符号的意思。

7.评价作者为影响读者的看法而使用的各种技巧(如图画书里人物的吸引力,情节和背景的逻辑性和可信度,修辞手法的使用)。

美国八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基本特点和复杂程度。此外,学生每年还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理解与分析本年级适宜文章

1.比较原文与摘要并判断摘要是否准确地抓住了主要思想(包括重要的细节)和表达了隐含的意思。

2.遵照技术说明书来理解和解释复杂机械的使用。

说明性的评论

评价文章的统一性、连贯性、逻辑性、内部一致性和文章的结构模式。

文学反应与分析

学生阅读历史上或文化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并作出反应,这些作品反映并促进他们对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学习。他们能澄清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联系。

文学的结构特点

决定并清楚地表述不同形式的诗歌的目的和特点之间的关系(如歌谣、抒情诗、史诗、挽歌、十四行诗、双行诗)。

叙述性分析本年级适宜文章

1.评价情节的结构要素(如衬托情节、平行情节、高潮)、情节发展及冲突是怎样表述和解决的。

2.比较与对照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学人物碰到同样类似情境与冲突时的动机和反应。

3.分析背景(如地点、时间、风俗习惯)与文章情绪、语气、意义的联系。

4.识别与分析传统和当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善与恶)。

5.识别体现一个作者的风格的文学手法(如暗喻、方言、讽刺)并用之解释作品。

文学批评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显示它如何反映文化遗产、传统、态度和作者的信仰。

三、分析与启示

1.中美文学教学目标的相似点

(1)都对文学作品阅读目标提出了数量上的明确要求

中国文学教学总目标提出九年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也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同时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美国一年级要求除了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外,到4年级时,学生每年要阅读50万词左右,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报纸、杂志、联机信息)。一年级里学生开始向此目标迈进。三年级则进一步要求在三年级里,学生在达到这一目标上应取得巨大的进步。五年级要求到8年级时学生自己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5年级里,学生朝这一目标迈进。八年级要求学生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升学生文学品位的有力工具和陶冶学生情操的良师益友,中美两国的文学教学都很重视课外阅读,并明确规定了具体的量化要求。

(2)中美文学教学方法相同或相似

比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分组学习法等方法都是相同或相近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文学教学自身规律所致,二是因为中国主动学习美国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致,如讨论法、探究法、分组学习法等。又如美国的探究法又叫“发现法”,是布鲁纳倡导的;中国的探究法是在借鉴美国的“发现法”的基础上另赋新意的教学方法。

中美两国的文学教学方法都强调联系上下文来自主理解文学作品。比如中国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求“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美国一年级文学教学也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确定歧义词句的含义”。

此外,中美两国都提到了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和利用互联网(联机网络)来获取信息。比如中国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和第四学段提到“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美国不仅明确提出阅读的字数要求,还要求每个年级都要阅读“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2.中美文学教学目标的不同点

(1)中国文学教学要求较为笼统和抽象,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则较为具体

中国文学教学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中国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又如中国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

美国文学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比如美国文学教学目标的表述用到“识别”“描述”“区分”“比较”“找出”“分析”“看懂”等较为具体的动词。此外,还针对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别对文学作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美国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分为阅读理解和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两个板块。对信息类文章的解读,目的是为获得信息和理解而读,统称为阅读理解;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则需要进行“文学反应”和“文学分析”[4]。

(2)中国文学教学要求注重熏陶和感悟,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则崇尚实用。

中国文学教学注重美读。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朗读、诵读、默读、分角色读等等。中国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的语文教科书选入了较多的古代诗词、曲赋、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等,而这些课文最适宜应用美读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加之传承文化的需要、教学传承的需要、教学传统的习惯,中国对美读法情有独钟。

美国语文课标的要求则注重实用。比如一年级要求能看懂只含一个步骤的说明书。三年级要求能看懂含有多个步骤的说明书(如怎样按步骤安装一个产品或如何下棋)。八年级要求遵照技术说明书来理解和解释复杂机械的使用。而中国的美读法、情境教学法、摘记法、提要法是美国所没有或不常用的。

3.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的优劣也有衡量的标准。美国一家学术研究机构——太平洋研究所对比研究了美国国内各州州级和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综合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一套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具有什么属性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他们认为一套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具有九大特性,并以此为标准区分好的课程标准和差的课程标准。这九大特性具体是严谨性、明晰性、可测性、具体性、全面性、学术性、均衡性、可控性、累积性[5]。

总体来看,中美语文课标关于文学教学的要求在严谨性、具体性、全面性、均衡性、可控性等五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然而在明晰性、可测性、学术性和累积性方面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们看明晰性、可测性、学术性和累积性四个标准。

(1)可测性。为了使课程标准能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标准必须是可测的。制订的标准必须要求学生做出可以测量的学习成果,因此“标准中必须使用有强烈动作意味的动词,如分析、比较、描述、评价、解释、说明、确定、做到、查寻、使用等”,从而“指向可评价的行为”。中国文学教学要求多使用“体味”“体验”“体会”“感受”“粗知”“领悟”“欣赏”“推敲”“了解”等动词,都比较空泛,难以测评。而美国的“识别”“描述”“区分”“比较”“找出”“分析”“看懂”等动词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2)学术性。学术性是对课程标准性质的定位,强调主要围绕某门学科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来设立标准,着眼于使学生提高该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美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其根本目标是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其基本结构是按读写听说本身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循序渐进地设置相应的标准,学术性和科学性比较强。而中国的语文课标常常会附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求,似乎要求文学教学要承担更多道德教化的任务,这和学术性的标准和要求略有疏离。

(3)明晰性。即标准的语言表述明确清晰。“一是词语和句子本身必须易于理解,在语意上没有模棱两可之处,也没有多余的专门术语;二是所用的语言从学科和教学上讲是确切的,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无疑义,对师生的要求也无疑义”。不难发现,中美语文课程标准都缺少一份概念术语表。为了使概念术语被教师和学生确知和无疑义,一份概念术语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美国语文课标文学教学要求中的“文学体裁”“联机信息”“叙述文”“支持性细节”“结构模式”等概念和中国语文课标文学教学要求中的“朗读”“默读”“诵读”“欣赏品位”“情感体验”“描写”“议论”等概念也都需要做权威性的科学解读。

(4)累积性。学习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低年级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在随后高年级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中国的文学教学传统一直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学段都有类似的要求。而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却鲜有提到“积累”二字。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文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秋千,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1-151.

[3]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EB/OL].(1997-10-14)[2010-1-22].www.lib.ynnu.edu.cn/e_resource/gdsj.html,vi~vii.

[4] 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方彤.浅议美国学校课程标准的标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课程标准》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4).

(责任编辑 任洪钺)

猜你喜欢
学段文学作品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