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纯生
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问题长久以来都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医学难题。合理有效的中西药剂配伍可有效提高药物对患者的治疗质量,反之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疗效,甚至还会造成病患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中西药配伍进行有效探讨和分析,分析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指导临床用药。现报道如下:
致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后,会发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身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热原检查合格的单品种药品,与其它药品联用后热原检查不一定合格。张玉武[1]等对六批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与含不同细菌内毒素浓度的大输液配伍后,即双黄连注射液与 5%葡萄糖配伍后,结果有两批出现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引起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原因除了与联用药品的内毒素累加有关外,与注射器、输液器、配药环境污染等因素也有关系。
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注入人体后,由于在人体内无法代谢,会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侵入组织还会引起肉芽肿,此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郭忠对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双黄连粉针等六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 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现其内直径≥2 μm,≥5 μm,≥10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加[2]。李新旺对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岩舒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长龙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穿琥宁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等十二种中药注射剂与 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现不溶性微粒增加[3]。赵华琪等[4]对足叶乙甙注射液与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不溶性微粒增加的原因与溶液的pH值改变、中西药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与注射器的质量、配药室的洁净度等因素也有关系。
3.1 葛根素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颜色变深,含量下降。因为葛根素为含酚羟基的化合物,遇碱,溶液变黄,与金属离子易形成络合物。
3.2 茵栀黄注射液与 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颜色变深,含量下降,可能与钠离子作用有关。与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输液管壁有絮状沉淀,药液变浅绿色,可能茵栀黄中的茵陈含有的绿原酸与钙离子作用有关。茵栀黄注射液与庆大霉素注射液、卡那霉素注射液、丁胺卡那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配伍产生混浊,与头孢噻肟粉针配伍后,紫外吸收峰发生偏移[5]。
3.3 清开灵注射液与丁胺卡那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立即产生沉淀。与青霉素针、维生素C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配伍,pH值下降,在 276 nm处的吸收度放置 2 h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 h后紫外吸收度明显下降。清开灵注射液在pH6.8~7.5 稳定,在酸性环境不稳定,在pH值 5.34 时澄明度下降,故不能与酸性药物配伍。
3.4 双黄连注射液(及粉针)与氨苄西林针配伍,颜色立即变深,pH值下降。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链霉素针、妥布霉素注射液、丁胺卡那注射液配伍产生沉淀。双黄连针由黄芩、金银花、连翘提取制成,含有的黄芩甙等甙类成分在酸性溶液中会水解,从而发生配伍变化。
3.5 丹参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环丙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妥布霉素注射液、丁胺卡那注射液配伍产生沉淀。与细胞色素C注射液配伍颜色加深,甚至混浊,丹参用量越大越明显。与利多卡因注射液配伍发生结构改变。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丹参含量下降。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产生黄棕色沉淀,但是先与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再混合则稳定。
3.6 穿琥宁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妥布霉素注射液、丁胺卡那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配伍产生沉淀。穿琥宁注射液是二萜类酯化合物,易水解氧化,尤其是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遇酸后易产生沉淀。
3.7 刺五加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注射液产生沉淀。与双密达莫注射液、维拉帕米注射液配伍产生沉淀。
3.8 灯盏花注射液与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立即产生白色悬浮颗粒,并逐渐析出沉淀。与硫酸镁注射液混合出现混浊,4 h后有浅色絮状沉淀析出。与头孢拉定针、氨苄西林针、呋塞米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 6 h颜色变深。与庆大霉素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立即产生沉淀。与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后 4~6 h有少量悬浮白色沉淀析出,振摇后溶解。
3.9 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与氯霉素注射液配伍,0.5 h后出现沉淀[6]。
3.10 炎琥宁粉针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产生乳白色混浊。
4.1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伍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心跳停止等严重不良反应[7]。
4.2 柴胡注射液与庆大霉素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配伍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与安痛定注射液混合有可能引起心动过速伴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7]。
5.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易受酸碱、金属离子影响,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应避免与中药注射剂配伍。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多数为硫酸盐,显较强的酸性,与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容易改变,产生混浊、沉淀[8]。喹诺酮类抗菌药多数为盐酸盐或乳酸盐,与中药注射剂配伍后,溶液pH值也容易发生变化,而产生混浊、沉淀。维生素C有酸性和还原性,与中药注射剂配伍易发生配伍变化。碳酸氢钠显碱性,易引起溶液pH值改变。
5.2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的品种越多,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应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多种药物混合使用。
5.3 两种颜色较深的注射液肌注时,为便于临床观察,建议分开注射。
5.4 临床应用某几种药物静滴时,虽未直接配伍应用,但有可能更换输液后,在输液管发生配伍变化,建议中间插入一组不发生配伍变化的输液,以避免这种配伍变化。
5.5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时,应充分考虑药物成分、性质、pH值、浓度、时间、用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1]张玉武,陈桂新,邱汝先,等.双黄连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及其限值的确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6):403-405.
[2]郭忠.对 6 种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J].中国药业,2003,12(6):52.
[3]李新旺.十二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J].中原医刊,2002,29(7):44.
[4]赵华琪,夏运岳.足叶乙甙注射液在三种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传染病药学,2003,13(4):25.
[5]窦金凤,方缘源.茵栀黄注射液与 17 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5):39.
[6]李文杰,曹力,李红梅.常用中药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变化[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2):83.
[7]贾公孚,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538-583.
[8]李孝东,袁建华.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中的注意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