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惠玲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黄石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心功能较差,尤其是多个瓣膜出现病变时,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手术难度大,死亡率较高,因此,对术后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现就2011年4月至12月施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术后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本组共62 例,其中男26例,女36 例,平均年龄46.1(25~65) 岁,平均体重55(33~72) kg。主要临床症状为: 气促、活动后心悸、胸痛和下肢水肿等。平均心胸比0.66 (0.60~0.75), 大于0.70者1例。 26例术前心电图示有心房纤颤,其余病例均为窦性心律。彩超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29例;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33例。 62例均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和中重度以上的关闭不全,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者5例, 三尖瓣轻度狭窄并关闭不全者14例。 术前心功能Ⅱ~Ⅲ级56例,心功能Ⅳ级6例。
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行单纯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48例,行双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14例。其中机械瓣38例,生物瓣24例。62例患者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平均为102(76~156)min。术后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6~53 h,早期常规泵入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及硝普钠,对心功能差的6例患者可以加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支持心功能。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清醒时间168(60~180)min。本组早期死亡2例,60例康复出院,死亡率为3.3%。术后早期并发症:低心排量综合征6例,予常规泵入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及硝普钠等处理后4例好转,2例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予术中使用改良超滤后好转;心律失常6例,加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支持心功能等措施后好转;大出血行再次行开胸1例;肺部炎症3例,经术后控制感染后好转。除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都治愈出院。
风湿性心瓣膜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心理负担重, 手术危险性大,对健康的需求较多,如治疗效果、疾病知识、术后及监护期间应对、配合和心理调整、人工瓣膜性能的了解等。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双瓣置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请已接受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法。
3.2.1 术后早期应避免监测及药物中断
在到达ICU的路上,可使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及监护仪,避免心律监测和药物使用的中断。到达病房监护室后,立即接好呼吸机,听诊呼吸音,保证气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打折、脱出。
3.2.2 监测呼吸系统
由于病人呼吸与循环功能不稳定,术后早期正确地应用呼吸机是关键,以帮助病人减少呼吸做功, 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全身供氧, 预防肺部并发症。
3.2.3 正确设置呼吸机和监测血气
术后控制呼吸, 潮气量设置为12 ml/kg, 氧浓度50%, 设呼吸频率为12次/ min, 吸呼比为1∶2,PaO2<80 mmHg(1 mmHg=0.133 kPa)时,加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治疗,一般用5 cmH2O,保持SaO2>95%[1]。常规应用镇静剂、肌松剂, 以保持病人安静。清醒后转同步间歇指令呼吸。待病情稳定、握手有力,无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胸液过多、气胸等严重问题时,可逐步减少呼吸机的支持。在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要根据患者动脉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机达到理想的工作标准。呼吸机的使用原则:①没有明确的禁忌症,气管插管应尽早拔除;②病情危重或体质很差者,应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③脱机自主呼吸试验在拔除气管插管前必不可少[2]; ④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血气及双肺呼吸音情况, pH 维持在7.35~7. 45之间, PaO2>90 mmHg, PaCO235~45 mmHg。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每班的护士测量插管距门齿距离并记录,为了避免频繁吸痰造成气道分泌物增多,增加气道粘膜损伤和感染机会,应按需吸痰。吸痰管应选用大小合适的硅胶管,由浅入深地吸,插入深度不超过终端0.5 cm[3],每次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为增加氧储备,应吸入纯氧。痰液粘稠者可将生理盐水滴入气道内, 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如出现心率快、血压不稳、口唇紫绀等, 应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机, 待稳定后再吸痰。遵循有痰即吸、吸则有效、短而快、长间歇的原则。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者,采用面罩给氧、雾化吸入2次/d,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
3.2.4 监测循环系统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损害心脏功能,再加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停跳时间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破坏了心脏解剖结构,并反复灌注心肌停跳液,术后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5,6],甚至导致低心排。因此,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应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平均动脉压数值并记录,结合血气分析中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血红蛋白、剩余碱(base excess,BE )等检查结果,判断有无低心排和血容量不足等并发症。
3.2.5 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心电图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应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即神志、瞳孔、体温、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氧分压,正确认识和鉴别低心排综合征。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肺动脉压、肺楔压、心排出量。应用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改善和支持心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 75 mmHg,心率80~120次/min。每小时监测尿量,成人应>0.5 ml/(kg· h),尿少通知医生予以利尿, 尿多则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低心排临床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升高、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脉搏细弱、肢体湿冷、烦躁不安、缺氧等,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强心,适当控制输液滴速,减轻后负荷。 护士要熟悉室性早搏、房颤、心动过缓、房扑、室上速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 护士监护应细致,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容量过度充盈、低氧及人为操作失误等隐患因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3.2.6 监测和补充血容量
心瓣膜疾病患者往往病程长,大部分存在静脉系统的淤血,肝肾功能损害,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流增多,再加上术后尿量多,易造成容量不足,应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根据液体出入情况、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容、电解质检测来补充。
3.2.7 监测心功能
由于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差,术后应常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3~5 μg/(kg·min)和硝普钠0.5~5 μg/(kg·min)支持心功能,维持收缩压100~110 mmHg,平均动脉压80 mmHg。如大剂量应用多巴胺>10 μg/(kg·min)仍然不能维持理想的血压,则提示心功能较差,要加用多巴酚丁胺,甚至米力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降低心脏做功。同时检测血气,根据电解质的结果给予补充。为维护心功能,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者需根据病情、CVP高低来决定单位时间液体入量、速度。如合并以下情况需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和速度:①左心室偏小、左房成形;②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加左房血栓清除;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换瓣;④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此时既不能限制入量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又不能过多过快地补充液体,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本组患者发生6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死因为术前心功能Ⅳ级,低血压时间过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2.8 监测神经系统
本组26例术前心电图示房颤,术中26例左房清除血栓,术后更需监测神经系统及肢体栓塞的并发症,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本组术后平均开始清醒时间168 min,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3.2.9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瓣膜置换患者因术前禁食、长期利尿、术后尿多等因素,电解质易发生紊乱。严重低钾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勤查电解质,保持血清钾在4.5~5.5 mmol/L,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补钾同时注意补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本组6例患者因低钾出现心律失常,均予及时处理。
术后各种管道装置的护理要求:①保持无菌,尤其各管口接头,输液管、输血管及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管分开;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影响BP和CVP 的监测;③观察并记录心包、纵隔管内液体的量、颜色和性状。术后为保证有效引流,应每15~30 min挤压引流管1次,引流液少后可适当延长挤管时间,防止管口被血凝块堵塞。如引流较多,则应增加挤管次数, 防止心包填塞, 若引流液的颜色鲜红, 浓稠,量>4 ml/(kg·h)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④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及早拔除。
引流管拔除术后当天或第2 d口服华法林维持凝血酶原时间达18~25 s,活动度在30%为宜。服用华法林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抗凝方法:凡换机械瓣者,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者抗凝3~6 个月。如发生齿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如需拔牙或接受其他手术,应在术前暂停抗凝药2 d;如同时服用其他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7]。
换瓣手术后,心功能恢复需6 个月左右,护士应详细告诉病人及家属出院注意事项。
术后病人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疲劳,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大量食用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削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8],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均衡营养;女患者术后1~2 年心功能良好要求生育者,必须在整个怀孕过程中与医生保持联系,接受孕期保健和生活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宏耀, 吴信. 心脏外科监护[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150-153.
[2] 胡盛寿. 阜外心血管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
[3]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心血管病护理手册[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120.
[4] 石美立.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7):539-541.
[5] 王立辉, 刘宏岩. 心脏瓣膜替换术328例治疗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9):158-159.
[6] 郑培秋, 覃少洲, 陆升.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56例手术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33.
[7] 周玲.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40.
[8] 李书田, 麦一峰. 新编实用药物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