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双瓣置换病人术后护理体会

2013-03-21 13:27:11成惠玲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主动脉瓣电解质呼吸机

成惠玲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黄石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心功能较差,尤其是多个瓣膜出现病变时,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手术难度大,死亡率较高,因此,对术后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现就2011年4月至12月施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术后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2 例,其中男26例,女36 例,平均年龄46.1(25~65) 岁,平均体重55(33~72) kg。主要临床症状为: 气促、活动后心悸、胸痛和下肢水肿等。平均心胸比0.66 (0.60~0.75), 大于0.70者1例。 26例术前心电图示有心房纤颤,其余病例均为窦性心律。彩超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29例; 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33例。 62例均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和中重度以上的关闭不全,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者5例, 三尖瓣轻度狭窄并关闭不全者14例。 术前心功能Ⅱ~Ⅲ级56例,心功能Ⅳ级6例。

1.2 手术方法

全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行单纯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48例,行双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14例。其中机械瓣38例,生物瓣24例。62例患者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平均为102(76~156)min。术后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6~53 h,早期常规泵入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及硝普钠,对心功能差的6例患者可以加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支持心功能。

2 结 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清醒时间168(60~180)min。本组早期死亡2例,60例康复出院,死亡率为3.3%。术后早期并发症:低心排量综合征6例,予常规泵入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及硝普钠等处理后4例好转,2例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予术中使用改良超滤后好转;心律失常6例,加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支持心功能等措施后好转;大出血行再次行开胸1例;肺部炎症3例,经术后控制感染后好转。除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都治愈出院。

3 讨 论

3.1 心理支持

风湿性心瓣膜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心理负担重, 手术危险性大,对健康的需求较多,如治疗效果、疾病知识、术后及监护期间应对、配合和心理调整、人工瓣膜性能的了解等。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双瓣置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请已接受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法。

3.2 术后监测

3.2.1 术后早期应避免监测及药物中断

在到达ICU的路上,可使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及监护仪,避免心律监测和药物使用的中断。到达病房监护室后,立即接好呼吸机,听诊呼吸音,保证气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打折、脱出。

3.2.2 监测呼吸系统

由于病人呼吸与循环功能不稳定,术后早期正确地应用呼吸机是关键,以帮助病人减少呼吸做功, 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全身供氧, 预防肺部并发症。

3.2.3 正确设置呼吸机和监测血气

术后控制呼吸, 潮气量设置为12 ml/kg, 氧浓度50%, 设呼吸频率为12次/ min, 吸呼比为1∶2,PaO2<80 mmHg(1 mmHg=0.133 kPa)时,加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治疗,一般用5 cmH2O,保持SaO2>95%[1]。常规应用镇静剂、肌松剂, 以保持病人安静。清醒后转同步间歇指令呼吸。待病情稳定、握手有力,无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胸液过多、气胸等严重问题时,可逐步减少呼吸机的支持。在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要根据患者动脉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机达到理想的工作标准。呼吸机的使用原则:①没有明确的禁忌症,气管插管应尽早拔除;②病情危重或体质很差者,应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③脱机自主呼吸试验在拔除气管插管前必不可少[2]; ④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血气及双肺呼吸音情况, pH 维持在7.35~7. 45之间, PaO2>90 mmHg, PaCO235~45 mmHg。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每班的护士测量插管距门齿距离并记录,为了避免频繁吸痰造成气道分泌物增多,增加气道粘膜损伤和感染机会,应按需吸痰。吸痰管应选用大小合适的硅胶管,由浅入深地吸,插入深度不超过终端0.5 cm[3],每次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为增加氧储备,应吸入纯氧。痰液粘稠者可将生理盐水滴入气道内, 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如出现心率快、血压不稳、口唇紫绀等, 应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机, 待稳定后再吸痰。遵循有痰即吸、吸则有效、短而快、长间歇的原则。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者,采用面罩给氧、雾化吸入2次/d,鼓励深呼吸、咳嗽、咳痰。

3.2.4 监测循环系统

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损害心脏功能,再加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停跳时间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破坏了心脏解剖结构,并反复灌注心肌停跳液,术后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5,6],甚至导致低心排。因此,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应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平均动脉压数值并记录,结合血气分析中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血红蛋白、剩余碱(base excess,BE )等检查结果,判断有无低心排和血容量不足等并发症。

3.2.5 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心电图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应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即神志、瞳孔、体温、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氧分压,正确认识和鉴别低心排综合征。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肺动脉压、肺楔压、心排出量。应用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改善和支持心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 75 mmHg,心率80~120次/min。每小时监测尿量,成人应>0.5 ml/(kg· h),尿少通知医生予以利尿, 尿多则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低心排临床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升高、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脉搏细弱、肢体湿冷、烦躁不安、缺氧等,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强心,适当控制输液滴速,减轻后负荷。 护士要熟悉室性早搏、房颤、心动过缓、房扑、室上速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 护士监护应细致,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容量过度充盈、低氧及人为操作失误等隐患因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3.2.6 监测和补充血容量

心瓣膜疾病患者往往病程长,大部分存在静脉系统的淤血,肝肾功能损害,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流增多,再加上术后尿量多,易造成容量不足,应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根据液体出入情况、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容、电解质检测来补充。

3.2.7 监测心功能

由于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差,术后应常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3~5 μg/(kg·min)和硝普钠0.5~5 μg/(kg·min)支持心功能,维持收缩压100~110 mmHg,平均动脉压80 mmHg。如大剂量应用多巴胺>10 μg/(kg·min)仍然不能维持理想的血压,则提示心功能较差,要加用多巴酚丁胺,甚至米力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降低心脏做功。同时检测血气,根据电解质的结果给予补充。为维护心功能,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者需根据病情、CVP高低来决定单位时间液体入量、速度。如合并以下情况需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和速度:①左心室偏小、左房成形;②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加左房血栓清除;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换瓣;④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此时既不能限制入量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又不能过多过快地补充液体,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本组患者发生6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死因为术前心功能Ⅳ级,低血压时间过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2.8 监测神经系统

本组26例术前心电图示房颤,术中26例左房清除血栓,术后更需监测神经系统及肢体栓塞的并发症,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本组术后平均开始清醒时间168 min,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3.2.9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瓣膜置换患者因术前禁食、长期利尿、术后尿多等因素,电解质易发生紊乱。严重低钾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勤查电解质,保持血清钾在4.5~5.5 mmol/L,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补钾同时注意补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本组6例患者因低钾出现心律失常,均予及时处理。

3.3 各种管道护理

术后各种管道装置的护理要求:①保持无菌,尤其各管口接头,输液管、输血管及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管分开;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影响BP和CVP 的监测;③观察并记录心包、纵隔管内液体的量、颜色和性状。术后为保证有效引流,应每15~30 min挤压引流管1次,引流液少后可适当延长挤管时间,防止管口被血凝块堵塞。如引流较多,则应增加挤管次数, 防止心包填塞, 若引流液的颜色鲜红, 浓稠,量>4 ml/(kg·h)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④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及早拔除。

3.4 加强抗凝治疗

引流管拔除术后当天或第2 d口服华法林维持凝血酶原时间达18~25 s,活动度在30%为宜。服用华法林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抗凝方法:凡换机械瓣者,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者抗凝3~6 个月。如发生齿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如需拔牙或接受其他手术,应在术前暂停抗凝药2 d;如同时服用其他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7]。

3.5 出院教育

换瓣手术后,心功能恢复需6 个月左右,护士应详细告诉病人及家属出院注意事项。

3.6 生活指导

术后病人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疲劳,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大量食用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削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8],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均衡营养;女患者术后1~2 年心功能良好要求生育者,必须在整个怀孕过程中与医生保持联系,接受孕期保健和生活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宏耀, 吴信. 心脏外科监护[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150-153.

[2] 胡盛寿. 阜外心血管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

[3]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心血管病护理手册[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120.

[4] 石美立.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7):539-541.

[5] 王立辉, 刘宏岩. 心脏瓣膜替换术328例治疗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9):158-159.

[6] 郑培秋, 覃少洲, 陆升.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56例手术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33.

[7] 周玲.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40.

[8] 李书田, 麦一峰. 新编实用药物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669.

猜你喜欢
主动脉瓣电解质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陶瓷学报(2021年1期)2021-04-13 01:33:40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保留二叶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置换术疗效分析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电源技术(2015年9期)2015-06-05 0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