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探析

2013-03-20 03:03刘锦涛王小卫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负性危机中学生

刘锦涛,王小卫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是指自身状况或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的学生,主要包括贫困生群体、有生理缺陷群体、学业不良群体、恋爱受挫群体、网络迷恋群体、家庭不和或单亲家庭群体等.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一个人面对突然而重大的逆境时,比如损失、危险、不幸、羞辱、日常生活的挫折等,他惯常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不能够应付当前的状况,这时所产生的短暂而激烈的心理失衡和紊乱状态就称为心理危机[1-2].中学生特殊群体由于身心发展或成长环境方面的特殊性,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如何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有效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率,是体现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指标.

1 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特点

虽然以往研究中,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少有专门性的探讨,但有研究指出:中学生因学习、情绪、家庭、网络、恋爱等原因引发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比较突出,应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3-4].心理危机的临床特征是多方面的,其外在表现主要是认知反常、神经过敏、行为怪异、情绪波动、思想偏激、逃学或出走,或情绪方面的抑郁、自卑、焦虑、空虚、敏感和冷漠,而自杀和自伤行为是心理危机的极端表现.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可以从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识别:第一,认知状态.包括学生对自身所处境况的认识,比如自我评价偏离、思想偏激、兴趣下降、信念不足、自我实现丧失等.第二,情绪状态.包括情绪表现的形式和强度、情绪状态与环境是否协调一致、情绪与自我危机解决的关系,如否认、自责、逃避、情绪不稳等.第三,社会功能.社会接触的程度和频度、能动性水平、自我控制力、危险行为、确定对自我和他人伤害的危险性,比如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人际关系不良、行为叛逆等.通过对以上特点的认知分析,帮助我们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性质、程度水平加以识别.

2 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2.1 青春期普遍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生理发育正经历第二次高峰期,主要的表现为骨骼、肌肉、神经系统、身体机能、性的快速发育.另一方面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生活体验加深,自我意识发展突出,独立性增强,开始关注成人世界,也开始关注自我的成长.与此同时,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又决定了其认识和判断力不足,情绪调节欠缺,以及在社会认知方面的矛盾和冲突,闭锁、叛逆、自我、敏感、不安和好奇等多种特征的交汇,形成这一时期心理的突变和不稳定.而特殊群体的学生由于自身感知到的缺陷或所处环境的异化,很容易影响到对自我的定位、评价和规划,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按照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时间持续长,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2 性格缺陷或自我评价能力不足

心理危机是应激源与自我认知评价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有效的应对解决方式和良好的适应有密切关系,消极回避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适应不良.[5]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对外界刺激因素和自己的遭遇缺乏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而言,虽然所遇到的负性事件各有不同,但性格方面的缺陷,比如自卑、狭隘、依赖、暴躁、嫉妒等,这些习惯化了的态度体验和行为方式,影响对事件的反应以及对自身遭遇的不良认知和评价,可能会成为心理危机产生的中介,一些在别人看来并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会让他们无法走出和过分纠结,心理冲突无法正确认知和应对,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2.3 负性事件或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

负性事件既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个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包括自身遭遇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变故,对负性事件的认知和自我应对是自我心理调节的关键.负性事件和性格缺陷相互作用,很容易造成学生危机心理的产生[6].比如特殊群体学生经常遇到的人际交往困难、学业挫折、家庭变故、恋爱失败、躯体疾病等,这些事件对于自我弹压能力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不容易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偏重学习,给学生的只是学业和升学的压力,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外部环境不能及时改观,心理问题长久积压就会转变为危机隐患.

2.4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人的活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人际氛围是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对学生内心的关注、关爱和关怀是教育者的职责所在.研究指出,社会支持对预防中学生心理危机存在普遍的增益作用[7],当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之后,处于认知偏离和情绪低落的状态中,这时更应该有一个疏通和宣泄的渠道.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比如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对心理问题自我了解,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心理问题的继续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和家长由于缺乏危机干预的意识,忽视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不少学校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机支持系统.因此,增加了心理问题向心理危机演变的可能性.

3 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评定与鉴别

3.1 评定目标与具体要求

心理危机评定的目标是借助危机预测的手段,通过对临床指标分析,从症状类别、程度、产生原因等方面识别,鉴别高危人群,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干预手段,防止自杀或伤害性事件.在具体评定过程中应该做到:(1)常规工作中融入危机评定.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及时关注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学生心理测查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评定结果.(2)心理档案动态更新.高危学生及其潜在危机是不断变化的,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因其隐蔽性发现困难,应在心理档案建立的基础上不断调查、验证、调整,才能便于把握.(3)量化评定与质性评定相结合.一方面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测验工具,对其心理行为问题的性质、程度、原因进行量化鉴别与分析.同时也要清楚测验本身的局限性,应把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这样的评定结果才能有价值.(4)对评定对象的保护.评定过程应该隐蔽,避免评定对象的敏感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的用途仅限于为其提供有效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更显重要.

3.2 评定指标与评定工具

中学生因不良心态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其诱发的刺激源是自身状况、个人学业与前途、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对心理危机的评定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考量.有研究选取了4组共15个预警指标作为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分析的依据:[8](1)个体发展状态指标.包括学习动力、兴趣、成绩,就业信心,成长机遇,个体人格和气质特征,个人对挫折的应对方式,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2)社会环境指标.包括与家庭成员、父母的关系,家庭及教养环境,对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的满意度,对社会氛围的满意度.(3)人际交往指标.包括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和满意度,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和满意度.(4)负性情绪指标.包括负性情绪类型、强烈程度、持续时间、排解方式,刺激源,躯体症状.也有研究提出可以从负性情绪、躯体症状、应激源、个体发展和社会环境这五个指标进行评定.[9]其重点在于通过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发生频率、强度、影响后果及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危机评定.

目前在学生心理危机诊断和量化评定工具方面,有大学生心理危机自评量表编制的探索和成果,是今后编制中学生心理危机的量化评定工具的参照.[10-11]实际工作中可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测验中所用的常规量表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还可根据特殊群体的学生的临床特征,分别采用Y.G-WR性格量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等测验工具辅助进行,以达到对问题的确切认识[12].

4 中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4.1 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档案,构建信息网络系统

要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必须依据不同特殊群体的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认知研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通过常规的心理测验工作,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筛查,将其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全面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分类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档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应对.其次,在学校层面组织构建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以学校为主导,心理辅导人员联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对日常班级生活中的信息及时掌握,全面了解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同时,形成稳定的家校共建工作模式,通过与家长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特殊学生群体的行为动向和家长的需求,并结合学校掌握的信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形成完善的危机心理预防与干预的信息网络系统.

4.2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支持

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不但可以降低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应激水平,而且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危机免疫力和耐受力,完成其心理的成熟成长.学校可通过学术讲座、素质拓展、课堂渗透、普及宣传、班会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知识,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树立危机预防意识.也可通过研讨会、家长会等形式帮助教师和家长增强对学生心理发展、心理需求及问题行为的了解,要求他们改善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对待学生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沟通交流,有效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冲突.尤其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应共同构建一个宽松、融洽和关爱的人际环境,能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需求时及时提供援助,使其感受到来自周围的爱心力量,增强对负性事件认识和应对的信心.

4.3 建立成熟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指的是心理危机的形成、爆发前的预测和干预,通过对关注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学校可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条件,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具体做法是由校领导、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共同组成的危机干预小组,联合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实行网络共建.可在学校主导下,形成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配合、教师和家长配合、学校和社区配合,全员广泛参与,主动、互动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互通机制.如在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课堂渗透,开展小组辅导,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术讲座,在此过程中渗透危机干预的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多元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4 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者危机干预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术

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每一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行为特征和问题表现有全面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干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懂得各类特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心理危机的临床表现、规律性、诊断要点,还要求能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包括危机介入、干预和预后巩固等技术方法.这些理论和技术层面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意识紧跟时代社会的发展.学校可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一些有关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学术交流或技术培训活动,增强应对危机的意识、理论和技能,以此实现对每一学生发展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对特殊群体学生心理问题关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结论

中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意味着不断地突破自身的平衡状态,逐渐建立新的自我认同,尤其特殊群体的学生,更有一个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的发展期望,只要生存环境中有不和谐因素存在,心理问题就不可避免.因此,对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特殊学生为关注重点,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处理机制,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使学校教育获得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1]Caplan G.The Principles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1964.

[2]Caplan G.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M].New York:Basic,1970.

[3]姜晓梅.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沈岩,况利.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6,35(18):1712-1713.

[5]Brian L P.Stress-bufferer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olescent Coping:A Path Analysis[J].Adolescence,1999,34:715-734.

[6]陈君,杨娟,朱熊兆,等.高中生自杀意念的素质—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11,(3):392-395.

[7]甘秀英,聂衍刚,罗蕴琪.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2):114-120.

[8]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3):63-67.

[9]陈香,贾巨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6):110-111.

[10]金宏章,刘晓明,孙文影.大学生心理危机测验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3):272-274.

[11]李洪波,王俊红,金宏章.大学生心理危机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1499-1501.

[12]杨佐廷.中小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负性危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危机”中的自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