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思考

2013-03-19 16:12:28焦更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德青年教师

焦更生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攻方向。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2012年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从2000年以来,随着各大高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实施跨越式发展,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方师范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同时吸纳了大量的非师范院校的硕士或博士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他们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这些青年教师,硕士或博士,学历较高,专业知识较全面,基础扎实,但是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扩招高校目前面临的普遍课题。不同的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措施。[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6-9]本文从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入手,对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一、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教育理念的限制,在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上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校本培养或学历补偿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博士毕业人数的增多,大量采取引进模式以补充师资力量。据教育部网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专任教师达到70多万,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8.51%。[10]这一方面为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但另一方面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引进的人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但与地方师范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科建设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他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青年教师普遍师德修养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教师是直接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履行教师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传承文化和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因此要求高校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义务把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法规等,尤其是符合目前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信念要求的意识形态传授给所带学生。但是,目前由于受境外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滑坡。从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的青年教师能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同时也能够看到,在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潮影响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校中有部分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偏离了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事业要求的轨道。在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中,部分年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够,为人师表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缺失,职业认同感低,缺乏人生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的状况比较严重。[11-12]

同时,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相互理解,也缺乏对所从事事业的进取心。一般来说,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来自非师范院校,刚刚走出校门,性情比较浮躁,他们的年龄虽然比在校大学生大不了几岁,但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心理情况,不知道学生目前在想什么,想要什么,长期下去,这些青年教师就会消极颓废,必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和前途。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青年教师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意识缺失,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2.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够、教学能力不强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在职青年教师大都为2000年后引进的年轻硕士或博士。他们大都来自非师范院校,这些青年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宽,但是教学经验几乎没有,教育理论素养先天不足,不懂教学规律或者教学能力弱,缺乏教学设计意识,随意性强。在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过分估高学生的基础,往往把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强加于学生,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学中对学生要求偏高,传授知识缺乏必要的过渡。另外,也有一些青年教师上课大而化之,讲解内容过于笼统,不能细化,不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自“弹”自“唱”,学生意见很大。

这些教师不论是在知识深度与结构上,还是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认知能力、教案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教学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调控能力上都需要提高。

3.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差、科研水平低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中有很多青年教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做学问,而是急功近利,在评职环境的逼迫和影响下拼凑、抄袭论文,片面地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注重专业文章的质量。更有甚者,绝对地放弃不搞科研,到校外做一些兼职等活动。这些现象虽然没有普遍性,但确实存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定会严重地影响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年轻人,敢闯敢干。但他们到地方师范院校后,受环境、科研条件和专业限制,大都吃硕士博士期间的老本,不能根据现实情况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在职称评定的压力下,拼凑抄袭,论文质量不高成为必然。另外许多青年教师成了高校教学的主力,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很难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科研精力不够。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都处在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化的关键时期,学校都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作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理所当然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途径

根据以上地方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需要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开展师德建设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地方师范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成立专门的师德工作领导小组,对新进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风、教态和科研情况进行监控。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念,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师德规范对自己的要求,创建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地方师范院校要将师德建设工程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也要重视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学习国内先进典型的事迹,学习身边的师德标兵、师徳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如网络、电视、报纸、宣传橱窗的作用,以期能对青年教师起到影响、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同时,还要给青年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家庭、子女、个人成长等。地方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风华正茂,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生活的现实与自身理想的差距也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学校的管理层应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尽量排除阻碍其工作发展的后顾之忧,能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2.引导和检查并重,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目前大部分的青年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教龄短,教学经验欠缺,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艺术的利用,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教育理论和从教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但他们充满朝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和学生交流,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所以,只要所在院系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就可以使他们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胜任本职工作。一般来说,地方师范院校都要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应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教师角色的全面培训。同时,其所在院系要安排好一些工作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重点从教学和科研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指导教师要根据被指导对象的特点来设计和确定自己的指导计划。在引导的同时加强检查的力度,要检查其教案、课堂情况、作业批改,还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平时多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整改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手段,为青年教师录制教学录像。课后通过大家的评议和自己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帮助青年教师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和弱点,以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方面,组织学生评课、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督导、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都是很好的培养方法。

3.创造科研环境,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地方师范院校不仅要抓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科研能力的培养,造就符合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申硕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青年教师队伍。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发展,这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也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进入21世纪,实行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高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目标。因此,这就要求地方师范院校中青年教师必须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高校应成立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各种科研项目,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大力改善科研环境,同时要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各种学术研究活动。在项目带动下,通过专项的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使地方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能尽早成为教学科研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定期的校内外学术交流、科研导师制、科研进修和访问学者计划都是提高其科研能力的一些具体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青年教师是地方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地方师范院校应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师德、教学和科研三个方面加强培养。我们相信,通过地方师范院校的培养和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他们一定会在高等教育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相信,各个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精心培养,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1]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2]陶宁,姜光明,兰卫.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2):1442-1443.

[3]生华.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校研究,2011,(8):223.

[4]周荫庄.化学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101-103.

[5]郭明维,何新征,杨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3):31-35.

[6]吴盛卿.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7(1):38-70.

[7]董勇,赵天玉,李梦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140-141.

[8]谢尚果,李伟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保证高等教育质量[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31(3):135-138.

[9]马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57-58.

[10]曹晨忠,龚日朝,黄玲娟,等.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素质提升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17-19.

[11]田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若干问题之谈[J].科技资讯,2010,(34):193.

[12]张玉新.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9):80-81.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德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2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4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