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莉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执行口头医嘱不规范;转抄输液执行单后未双人查对;准备药物、用品时不仔细检查核对;配药过程中不规范行为造成的污染;操作前的健康教育不到位等。
(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违反一人一巾一带、输液前后手部消毒原则,造成加药、穿刺、更换液体等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输错、加错液体,或因污染而引发医源性感染。
(2)静脉输液微粒的存在。水剂药物大多为玻璃安瓿,在安瓿切割掰开时造成玻璃微粒有不同程度的脱落污染;粉剂药物为小瓶胶塞装置,液体和小瓶的胶塞目前各药厂均采用丁基胶塞,其韧性差,塞易脱屑。有报道,输液准备时输液带入的微粒与进针的针头号及次数有关[1];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颗粒明显增多[2]。
(3)药物配伍问题。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药物进行合理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另外,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对新药的配伍禁忌在注射液的药物配伍变化表里查不到,导致护士在注射中合理安全使用药物时产生了困惑。
(4)外用液体警示标志。如一个输液架上经常挂有患者的静脉输入液体、膀胱冲洗液、引流管冲洗液、气道湿化液等,并且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遇到粗心的护士就很容易把外用液体和静脉输入液体互相换错。
(5)输液反应。①发热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所致;输入的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也可导致发热反应。②循环负荷过重: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③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④空气栓塞: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患者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6)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从而使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目前存在着输液患者无输液卡、输液执行时间漏填、更换液体时间漏填、输液时间与输液速度不符等现象。
(7)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穿刺失败;输液时未按照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造成滴速过快或过慢,输液后未及时巡视,未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引起不良后果。
(8)静脉置管的穿刺技术与封管方法不妥,可能造成堵管、出血、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
(1)巡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输液过程中没有按时巡视,未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健康教育不到位,存在输液速度过快或部分患者自行调节滴速等现象。
(2)拔针按压方法不妥,交代注意事项不到位,出现渗漏、出血等不良后果。
杜绝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转抄输液执行单后把好第一双人查对关;准备药物、用品时要仔细检查核对,把好第二查对关;输液前再次双人查对,即把好第三查对关;输液中的再次查对,即把好第四查对关;输液后再次查对,即把好第五查对关。把好以上5个查对关,杜绝差错。
改进安瓿的切割与消毒方法:采用易折型安瓿,或控制安瓿锯痕长为1/4周,开启安瓿前对折断的部位进行消毒;加药时避免使用过粗针头及多次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并严格执行一人一具,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输液器终端采用双重过滤器。
治疗室内悬挂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制订《新药药物说明书手册》,对一些新的、特殊的药物查看说明书,注意用法及配伍。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没有列入的药物应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对存在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应在治疗单上加以注明标识,间隔输入,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冲管后再输入。
护理部及护士长应加强输液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制订温馨静脉输液流程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使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建立“膀胱冲洗”、“气道湿化”等外用液体警示标识,同时建立“重点药物”“、青霉素+”“、控制滴速”“、注意安全,防止导管滑脱”等警示标识。加强对护士处理各种输液反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确保其遇到输液反应时发现及时、判断准确、处置得当。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输液巡视及做好床边交接班,及时发现异常输液速度,确保输液安全。
善于与患者沟通,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实告诉患者。如短期内快速输液可使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液体外渗可造成患者局部的损伤,尤其是化疗药物、氯化钾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患者及陪护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从而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随机宣传与示范宣教相结合等多种形式[3],杜绝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等现象的发生。
临床科室按1∶0.4的床护比例进行配制,对护理治疗繁多的科室,如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等适当增大护士的比例。科内实行弹性排班法,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在工作量大的上午增加上班人员,下午则减少上班人员,中午、夜班实行双班制,使护理工作忙而不乱,忙而不错,忙中有细。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体状况及治疗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以免导致电解质紊乱或循环负荷过重等输液反应。如见尿补钾原则、先盐后糖原则,心肺疾病、高龄患者及婴幼儿需减慢输液速度等。在给患者加压输液时,护士不可离开现场,以免空气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1)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以免出现皮下血肿和渗血。PICC置管时,要准确掌握导管长度,置管后做胸透、拍片,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防止导管过长或误入颈外静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引起局部感染。
(2)置管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贴覆盖固定,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敷料贴边上注明置管时间,并签名。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使导管受外力牵拉时能有一定的余地。更换敷料时从向心端揭开,动作缓慢,防止牵动导管。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以免引起导管脱出或移动。
(3)预防导管堵塞、感染。定时按要求用肝素钠盐水封管,留置过程中应定期换药和更换敷料贴,用碘伏换药2~3次/周,以有效预防感染。
[1]王大平,魏红光.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控制输液不良反应[J].中原医刊,2006,33(15):71-73.
[2]吴雪梅,钟智.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1-83.
[3]董明芳,林爱宝.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