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评,杨 勇,蒲艳春,杨宏健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天然药物的重要手段。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课是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训(验)教学,可以使药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有关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具体的实训(验)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直接影响实训(验)教学效果,不利于高职高专药学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习内容和生产实践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研究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大纲不符合实际,实训(验)课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不合理,不能体现高职高专以掌握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2)实训(验)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验)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系统的实训内容,没有体现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的应用,没有体现学生智力及认知、情感、技能的培养[1];(3)教学方法陈腐,主要以灌输知识为目的[2],实验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训(验)考评方法不合理,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训(验)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3];(5)学生顶岗实习能力差,不能马上适应实习岗位对相应技能的要求。
从以上实训(验)教学大纲、实训(验)教学内容、实训(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训(验)教学考评方法和学生实习几个环节来看,显然现行的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教学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极不协调,且缺少现代科技气息,学生体会不到现代科技在实训(验)中的作用,从而缺乏实训(验)兴趣,严重影响实训(验)教学效果。因此,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教学的整体改革已刻不容缓,这种改革不仅包括实训(验)教学大纲的设置、实训(验)教学内容的精选、实训(验)教学手段的更新、模拟实训(验)教学的建立和实训(验)考评方法的合理化等,而且实训(验)教学过程中还得考虑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调发展,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校园网及数字图书馆对学生的开放,给高职高专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计算机技术、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实训(验)教学模式。特别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训(验)模拟技术有机地融入高职高专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中,使实训(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并通过教学互动,既可使学生学到先进的实训(验)技术,又可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实训(验)数据处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实训(验)教学仪器的更新和实训(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将带动实训(验)教育理念的革新、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
(1)调整原有教学大纲,适当增加实训(验)学时。针对原有教学大纲存在的总课时偏少、理论课时较多、实训(验)课时较少的具体情况,有必要对大纲进行大胆调整,增加总课时,并适当减少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验)课课时。把理论课中基本操作部分放在实训(验)课堂上讲解,并增加现代化教学元素,把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超声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科学手段用于实训(验)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技能得以提高。
(2)改革传统实训(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理念上,将传授知识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在一起,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选择符合要求的项目任务,精心设计项目实训(验)。坚持以项目为导向、用实例训练职业能力、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先进职业教育观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①改革实训(验)内容。传统的实训(验)教学大多是单一性、验证性实验,即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按照要求整理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训(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的过程,但长此以往,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逐渐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自己所设计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②更新实训(验)教材。为创建新的实训(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和药学实验中心应编写新的实训(验)教材或实训(验)指导书,该教材或指导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正确处理传统经典内容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关系,既借鉴原实训(验)教材的编写经验,又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加新方法、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既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又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3)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探索高职高专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教学规律。兴趣是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出学生对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的兴趣,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的实训(验)教学往往把学生看作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结果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常规的实训(验)教学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①教学多边互动化。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或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训(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②学习情境合作化。课堂上的3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中,我们将采取分组实训(验),组内、组间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协作配合,相互交流,以期收到学习的最佳效果。③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学生禀赋因人而异,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实训(验)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意提高个体学习的参与度,并提倡实训(验)教学的“个体性”和“个别化”。④目标达成全面化。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上比较单一,大多只关注系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等目标则涉及不多。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中,我们将以具体实训(验)项目为载体,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为主线,达到教学目标。⑤教学方法综合化。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收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能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4)完善实训(验)考评体系,科学评价学生能力。过去那种把实训(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价标准,重成绩、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学生教育,考试内容、目的、方式及管理与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课程考评的多种功能均没有充分体现。我们把实验态度、课堂表现、实验结果和报告、期末技能考核、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方案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全面体现。
(5)逐步实施开放性实训(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开放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检索、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做好实训(验)设计方案及学时安排,经指导教师论证,反复修改,获得批准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提交实训(验)报告(含实验总结)或实验论文,教师批阅实验报告和修改实验论文并进行实验总结。把实验设计方案、实训(验)操作以及实验报告或论文的优劣作为开放性实验考核的主要依据。②开放教师科研室。吸纳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设计。通过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设计项目的辅导,积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发现创新点、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书写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和写作能力。
(6)加强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实习前,组织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有关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基本操作、相关仪器的强化训练,旨在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的学习和工作。
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旨在淡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紧扣“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训练”3项重要原则,以实训(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办法、实训(验)室开放和技能强化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在逐步完善现有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新的符合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完全掌握实训(验)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的实训(验)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这就使天然健康的产品成为医疗保健的重要选择。天然药物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的药品、食品、化妆品、饮食补充剂、保健用品等领域,作为天然药物提取物也已经从上述领域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天然原料产业,这将进一步烘托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训(验)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盛习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内容改革探索[J].中医药导报,2008,14(2):102-104.
[2]兴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05,5(4):153-154.
[3]刘频健,陈剑.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评价内容改革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