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萍 姚文 曹志红 冷萍
(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山东青岛26600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控制
时萍 姚文 曹志红 冷萍
(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山东青岛266003)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评价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入住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感染,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2 201例,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17%和1.28%(P<0.05);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4.11‰和2.12‰(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32‰和5.18‰(P<0.05)。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感染性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先行和基础[1]。我院在连续多年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2009年原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展开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日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监测对象
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入住我院NICU>48 h的患儿,患儿转出后继续追踪48 h,期间发生的感染计入NICU医院感染,共计2 201例,其中2009年8月1日-2010年1月31日为监测期(947人),2010年2月1日 -2010年7月31日为干预期(1 254人)。按照新生儿入室体质量分为体质量≤1 000 g、1 000<体质量≤1 500 g、1 500<体质量≤2 500 g、体质量>2 500 g,共4组。
1.2 监测方法
按照《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试行)》(鲁卫医发〔2007〕7号)和2009年原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病房,采取床旁查体及查阅病历等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入住NICU患儿的各项基本信息及监测数据;密切关注所有可能存在潜在感染的患儿,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上报,填写“NICU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定期召开座谈会与科室交流,探讨感染因素。在监测期,观察不当医疗操作行为,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干预期,针对监测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将每个监测阶段相关监测数据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医发〔2001〕2号)[2]进行诊断与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共监测NICU患儿2 201例,发生医院感染者46例。干预前后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74,P<0.05),见表1。
表1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2.2 NICU日感染发病率
监测期平均日感染率为4.11%,干预期为2.12%。整个监测期间1 000<体质量≤1 500 g组别患儿日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见表2。
表2 NICU日感染发病率(‰)
2.3 VAP发病情况
VAP病例均发生在1 500<体质量≤2 500 g组别的患儿(监测期VAP日感染发病率为12.82‰,干预期VAP日感染发病率为11.49‰),干预前后VA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
2.4 CR-BSI及CA-UTI发病情况
未见CR-BSI及CA-UTI。
2.5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表型]多见,提示新生儿易产生多重耐药菌,应加强新生儿耐药菌监测的管理,见表3。
3.1 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并实施的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明确规定了目标性监测内容,即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
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3],NICU患儿属于目标性监测的主要对象。目标性监测期间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深入病房,采集各项监测数据,观察不当医疗操作行为,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例如侵袭性检查与治疗因素、基础疾病、导致免疫系统损伤因素、手卫生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等。
表3 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
3.2 干预期针对监测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实施以下干预措施:
3.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感染防控意识实行院科两级培训方式,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不定时参加科室查房并现场提问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
3.2.2 加强手卫生规范管理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暴发非常重要的因素[4],指导科室合理设置洗手、干手设施;每张婴儿床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科不定时督查手卫生规范执行,保证医务人员提供清洁的医疗护理服务。
3.2.3 切实落实执行各项目标性监测内容的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内容有:VAP的预防控制措施、CR-BSI预防控制措施、CA-UTI预防控制措施。以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积极执行《WHO医院获得性预防控制实用指南》[5]中已证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例如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严格手卫生措施,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继续教育等。废弃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规范呼吸机使用管理、吸痰等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3.2.4 转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理念 加强患者医院感染的时效监测管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环节如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通过针对性的环境物体表面监测,规范了NICU内所有仪器、新生儿暖箱的清洁、消毒措施。
3.2.5 联合医务科、药剂科、微生物室等相关科室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医院感染。
3.3 监测资料统计分析显示,我院NICU医院感染率监测期为3.17%,干预期为1.28%,较国内的文献报道中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低[6-7],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说明目标性监测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干预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监测期 (χ2=9.74,P<0.05)。说明针对监测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许多资料表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程度与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呈线性关系。体质量愈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愈高。本监测资料显示,体质量≤1 000 g及1 000<体质量≤1 500 g组为我院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风险组,与相关报道一致。低体质量组患儿的医院感染控制是我院NICU管理的重点。
[1] 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 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S].卫医发 〔2001〕2号. 2001-01-02.
[3] 原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WS/T312-2009.2009-04-01.
[4] 伍平,邓玉英,赖海燕.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019-1021.
[5]WHO.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实用指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 吴俊,吴本清,黄进洁,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64-2966.
[7] Sarvikivi E,Kärki T,Lyytikäinen O,et al.Repeated prevalence survey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Finnish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J Hosp Infect,2010,76(2):156-160.
Targeted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hi Ping,Yao Wen,Cao Zhihong,Leng Ping(Pharmac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Qingdao 266003,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to explor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argeted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Targeted surveillance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neonates enrolled in NICU over 48 hours,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and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2 201 monitoring cases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3.17%and 1.28%(P<0.05)respectively,the daily infection rate was 4.11‰and 2.12‰(P<0.05),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per patient day was 3.32‰and 5.18‰(P<0.05).There was no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and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The main pathogens were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neumoniae.Conclusion:Targeted surveillance was helpful to discover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 and to provid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various risk facto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osocomial Infection;Targeted Surveillance;Intervention Measures
10.3969/j.issn.1672-5433.2013.12.001
2013-05-28)
时萍,女,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qingyilunli@126.com
冷萍,女,硕士,临床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通讯作者E-mail:qdlp781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