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课程视角 和谐师生关系高效达成目标
——以华中师大一附中龙泉老师地理生命课堂为例

2013-03-15 07:3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唐甲力
地理教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探究老师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唐甲力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630100) 张晓娟

开拓课程视角 和谐师生关系高效达成目标
——以华中师大一附中龙泉老师地理生命课堂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唐甲力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630100) 张晓娟

2012年11月16日,笔者跟随国培计划(2012)——中学骨干教师华中师大地理班观摩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地理教师龙泉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公开课,感触颇深。深深地被他那种开阔的地理视野、开放的地理课程观、科学家式的教学思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所吸引。对于一些教师难以习惯的新课程教学环境,难以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以及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策划组织者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在这一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教学设计呈现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一节课有关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媒体等的预先安排和筹划。[1]是一节课教师课程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体现。下面笔者将呈现出华中师大一附中龙泉老师关于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教学设计。具体见下表。

二、课堂特色

龙泉老师这节课之所以能给观摩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这节课是一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命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活动教学,具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1. 开阔的地理视角

开阔的地理视角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这堂课中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教师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这节课,用开阔的思维把地表形态与Google Earth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龙老师首先“通过Google Earth软件从空中看地球,展示湖北省所在的区域”导入,让学生从自己所在的学校出发逐渐扩大视野,观察武汉市、湖北省,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浓浓兴趣。而且整节课都通过Google Earth软件的演示串联起来,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第二,基于Google Earth技术的课堂打开了学生的地理视角。龙老师用数字地球技术平台让学生观察学校、武汉和湖北省的区域地貌概况,首先让学生对湖北的地形地貌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开拓地理学习的知识视角,为观察半环状牛轭湖打下基础;其次,这种方式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视野和地理信息技术知识视野。并且在后面的讲解中不断地通过Google Earth 软件展示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河漫滩、山麓冲积扇等地貌,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然地貌现象,开阔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视角。

2. 开放的地理课程观念

开放的地理课程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特色,首先,开放的课堂知识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龙老师并没有仅仅将知识局限于“河流发育地貌”这节内容,而是以课程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为依据,把“河流地貌发育”这节内容放到这一章甚至是放到高中地理必修一整册书的高度来把握这节课,把这节课看作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河流地貌为例”,并在学习河流地貌的过程中引入风力侵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这样就使得这节课的教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知识构建空间。其次,开放的课堂观。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河流发育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通过Google Earth技术观察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现象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让学生打开思路大胆的去想象所有可能形成牛轭湖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整个课堂生动而活泼,轻松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非常好的培养。

3. 科学家视角的教学思维

科学家视角的教学思维是本节课的最主要特色。本节课龙老师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Google Earth 软件从江汉平原上牛轭湖的形状、位置观察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假设,再通过验证,如果假设可以得到验证,就形成理论模型,(见图1)这是用科学家式的思维进行教学。

图1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思路

在这种课堂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的、主动的从现象入手,结合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究造成现象的原因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这样的思维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切实的三维目标达成

本节课龙老师从“过程与方法”目标入手,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从现象入手探究牛轭湖的形成原因,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构建外力作用地貌形成影响的知识,锻炼从现象入手分析问题本质的技能,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审美情感。通过“探究牛轭湖成因”这个合理的切入点,完美的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把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并达成。

5. 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良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龙老师始终以一名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去,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思考、讨论、探究牛轭湖形成的原因,最终认识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整节课教师只是扮演着课堂活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成为真正发现知识、建构知识的主体,这种合作的、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龙泉老师生命课堂的观摩,在赞赏他课堂特色的同时,我们也被他课堂上所展现的的地理课程观、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氛围所感染和启发。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扎实深厚的地理科学知识是形成开阔地理视角的基础

地理视角是指我们看待一个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角度或解决一个地理问题的切入点。选择一个合理的视角或切入点,前提是我们必须对一个地理现象或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很多或者几个视角或切入点中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一个合理的视角或切入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广阔的地理科学知识基础。只有在我们对某一个地理现象或问题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必须掌握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风力侵蚀与堆积地貌、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的类型、判断、成因等地貌方面的知识。

2. 基于“课标”才能跳出教材窠臼

教学设计基于“课标”,是教师跳出教材窠臼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抱怨“新课程高中地理没法教,新教材没法教,没有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其实是地理教材观念没有转变所致。他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时往往囿于教材,没有结合课标,因此他们就被困在教材的窠臼里,一味地抱怨新课程教材不好。因此,我们要树立“课标为主,教材为辅”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在进行每节课教学设计之前,以课标为依据,分析课标、解读课标,跳出教材的限制,从一个章节、整册书甚至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划一节课的地位和教学,我们就会打破困境,豁然开朗,就会对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胸有成竹。

3. 充分了解学情才能合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充分了解学情,我们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合作探究与思考。通过龙泉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教学设计的案例选取和问题设置一方面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例如选取江汉平原上的牛轭湖作为河流发育地貌案例等。基于学情的教学案例选取、课堂情景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前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前认知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4. 突破“过程与方法”目标才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

在一节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也许对于许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怎么在一节课中去既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获取方法,还能形成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龙泉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从过程与方法入手,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以一名地理科学家的思维去合作探究地理现象,提出假设条件,验证假设条件,最后形成正确的地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形成科学的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从突破“过程与方法”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5. 转变“权威”观念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许多教师的目标,然而在现实中,成为良师容易,做学生的益友难,这还是归结于教师的“权威”角色没有彻底的转变。许多教师从观念上就认为教师就是高高在上的,和学生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非朋友、伙伴关系,这样长期以来就阻碍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一方面,学生因为畏惧而不敢对教师讲的知识进行质疑;另一方面,教师也失去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机会。这是非常不利于有效教学进行的。从龙泉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活跃表现可以看出,他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是学生良师益友,也是学生发现知识、构建知识的合作伙伴,师生间的关系是非常和谐、友好的,沟通也是非常有效的。这都得益于他师生观念的巨大转变。

然而教学也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①学生活动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进度较为紧张。这节课老师给了学生大量的思考、讨论、探究、展示时间,导致后面部分教学时间被迫压缩,进度紧张。②以Google Earth为主要媒体的课堂虽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分散学生关注本节基础知识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知识学习效果。然而,学生如果在课前做足了充分的预习,就可以降低以上两个问题的影响。

总之,通过对龙老师课堂的呈现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堂课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是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生命课堂。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是充分的,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科学研究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更可贵的是形成了科学的、严谨的科学探究观念。

[1] 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12.

日本的雅内和我国的哈尔滨虽然同处于45°N,并且都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但因雅内(日本)受海洋影响大,夏季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凉爽,冬季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温暖,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大,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6. 注重区分典型性与非典型性的对比,提升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应注意区分一些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区域的比较。

如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与非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在伊犁河谷地也可种水稻,这里河谷地形、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夏季热量充足,因此可发展水稻种植业,为非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

再如田纳西河流域降水冬雨型与地中海气候比较;热带雨林气候的年雨型与火烧寮年雨型比较。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探究老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