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康
腹股沟疝可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类型,其中直疝以老年人为主,斜疝多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目前,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传统疝补修术主要将缺损部位强行牵拉缝合,往往易发生缝合张力大、术术疼痛及愈合差等问题。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修补材料,大大强化了缺损腹壁的强度,且不产生组织张力,临床疗效良好。为了进一步总结基层医院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64例腹股沟疝分别采用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和传统疝修补术,对这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4.8岁。腹股沟斜疝.37例,腹股沟直疝20例,复发疝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两组在性别、年龄、腹股沟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术中使用的网片由美国巴德公司生产。两种术式手术切口基本相同。观察组:从手术切口处充分游离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以恰好能容纳修补网片为宜;探查疝囊,如果疝囊较小可以直接将疝囊游离至疝囊的颈部,如果疝囊较大应先切开疝囊,并横断,远端止血完全后不作处理,近端则游离至内环口后给予结扎;提起精索,并将适当修剪的网片放置在深面后,并且恰好能够覆盖腹股沟管后壁。网片平铺完好后进行固定,网片的外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内侧与联合腱缝合,上方与弓状下缘肌腱缝合,下方与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缝合[1]。
对照组:即传统的Bassini法。从高位横断结扎疝囊颈,分别修补内环和腹股沟管。在缝合内环时,应在腹横筋膜处缝合若干针,或以“8”字针形进行缝合,以提高内环缝合的强度;在精索后方,直接拉拢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并进行缝合,用以修补腹股沟管的后壁。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后疼痛强度,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剧烈疼痛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时间的比较
2.2 术后疼痛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2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积液1例,阴囊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8例,其中阴囊血肿4例,切口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疼痛比较[n(%)]
2.4 术后复发率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5例。观察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治愈疾病的惟一方法是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术式包括了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辅助下的疝修补术。由于传统疝修补术破坏了原有的生理结构,具有张力大、术后复发率高、恢复期长等不足。而当患者疝囊嵌顿引起肠梗阻和局部腹腔污染,网片修补不能达到良好疗效,传统疝修补术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有益补充[2]。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术中切除圆韧带后,环口残留缺损微小,无需用到修补网片,只需间断缝合就能达到手术目的,张力较小,疗效理想。无张力疝补修术使用新型人工材料制成的网片,将其缝合在腹股沟的后壁,增强了腹部后壁的强度,修补了腹股沟的缺损区域。这一术式尽管是采用局部异物刺激自体组织修复的原理实现缺损修补,存在一定异物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但手术疗效显著,同时有效降低了术后复发和功能障碍的机率[3]。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治疗时间(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开元.普通外科手术策略与技巧[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47.
[2]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和疝材料学的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12(7):1115- 1171.
[3]朱永平.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