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双证融通”的原则与策略*——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经贸专业为例

2013-02-17 02:04:30唐宋元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双证融通资格考试资格证书

唐宋元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 广州510725)

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达十余种之多,表1只列出了主要的与外贸主营业务相关的几种,像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会计、国际商务秘书、外贸物流员等证书,因其与外贸主营业务相比分量较轻而未列入。从表1所列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来看,有以下特点。

表1 外贸类职业资证书一览表

我国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较为完备 “入世”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行业对高素质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各类外贸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继推出,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几乎涵盖了国际贸易的所有环节及工作岗位。相对成熟的外贸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既适应了外贸行业分工细化的新要求,也为“双证融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办机构不一,相互间缺乏沟通协调 外贸类职业资格考试由不同性质的单位组织,有的是政府部门,比如报关员考试由海关总署主办,报检员考试由质检总局主办;有的是行业协会,如货代员考试由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主办,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贸易跟单员和国际商务单证员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主办;有的是人保部下面的考试中心,如外销员考试由各省人事考试中心承办;有的是学术团体,如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考试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各主办单位相互之间互不隶属,各自独立完成出卷、考试、阅卷、发证等工作。

证书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两个主办单位即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之间。这两个单位尽管都属于商务部管辖,但彼此相互独立,各自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考试体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三种证书其实是重叠的,即外经贸协会颁发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国际贸易跟单员等证书分别与贸易学会颁发的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单证员等证书一一对应。如果不加鉴别,很容易误认为是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它们实质上是同一类型的证书。

考试难易程度不一 上述考试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决定难易程度的因素有二:一是开办时间,开办时间越早,考试难度越大,反之则相对容易;二是主办单位性质,如果是政府部门主办,往往通过率较低,如果是行业协会或学术团体主办,则通过率相对较高。比如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资格考试相对较难,而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资格考试则相对容易。这说明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近年来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重效益、轻质量的倾向比较明显,许多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幅下降。

知识更新快、能力要求更高 外贸类职业资格考试是时效性很强的考试门类,其考试大纲与考试内容一直跟随外贸形势发展及外贸政策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在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海关监管政策、关税优惠及进出口商品编码等内容会经常变化。因此,考生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考试要求。其他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时效性相对弱一些,但其内容多多少少也有变化,这是所有培训教师及考生必须注意的地方。在技能方面,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更加严格,进一步突出了实操能力的考核,而实操能力往往是考生的弱项,这是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考试近年来通过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经贸专业“双证融通”的基本原则

经贸专业“双证融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外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针对性是指要培养社会急需的外贸人才,适应性是指要缩短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了达到“双证融通”的预期目标,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面对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考试难度不一的现实,如何选择与学历教育相互融通的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是所有高职院校经贸专业进行“双证融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上不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可以选择两到三个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本专业的小方向,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拓展能力模块设计相应的“双证”课程。重点证书的选择不能漫无目的,应该根据专业定位的需要,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并体现办学特色。同时要考虑资格证书考试的难易程度,以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为准。

凸显特色原则 经贸专业是大众化专业,体现办学特色十分重要。专业特色首先体现在专业定位上,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学校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及师资优势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定位,针对外贸行业内部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的新趋势,经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着重于外贸流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重要环节。只有明确了外贸人才需求的目标市场,我们的专业定位才能有立足点。只有明确了专业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双证融通”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别。可见,“双证融通”应该为特色化办学服务,而不是相反。

深度融合原则 目前,“双证融通”在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双证”之间的融合仍不够深入。笔者认为,“双证融通”应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是其中的一两个环节。从专业定位到培养规格,从课程体系的宏观设计到具体课程的微观安排,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习,都可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要素。要以“双证融通”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外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强化实训原则 学历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两者各有侧重,不能相互取代。两者的交集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双证融通”过程中必须强化实训环节。应该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使职业院校更加意识到学生接受实践实训的重要性,也增加了职业院校提升校内外实践水平的紧迫性。

经贸专业“双证融通”的基本策略

以“双证融通”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不仅是完善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基本规定,而且是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更是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突破口。已经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新职业及其相应的职业标准,将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一种指南。我校经贸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外贸类职业资格的要求。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充分注意了吸收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考试重点、能力要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合理因素。

建立基于“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根据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我校将经贸专业课程分为基本素质模块、经济管理通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职业资格能力模块),分别对应核心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等四个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一个、第二个模块与其他相近专业并无二致,在此不作讨论。第三个模块的课程应该是所有专业方向或职业资格证书所共同需要的课程,同时要考虑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应基本涵盖所有外贸主营业务所需知识,也要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其他方向留有一定空间。第四个模块首先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需的课程,其次要考虑拓展能力所需要的其他课程。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我校选择了外销员、货代员和单证员三种职业资格作为“双证融通”的平台,由此形成了三个专业方向。具体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经贸专业基础课程选择表

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深度融合 应从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维度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深度融合。首先,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尤其要注意根据考证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外贸类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应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相应的技能实训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譬如,外贸职业要求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为此应强化外贸口语及外贸函电的实训。再次,要加强外贸职业素质培养。外贸行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应让学生学习商务礼仪,了解各国文化,树立外贸职业道德意识。近年来,我校经贸专业强化了外语及商务礼仪的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与学历教育不同,职业资格培训更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技能训练是“双证融通”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校的实训室已经安装了外贸单证操作、报关报检、外贸模拟实训等软件,可基本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但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年来,与我校签订实习协议的货代公司不断增多,这为我们培养具备货代员资格的外贸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后,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一是争取每门专业主干课程都能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不同程度的课内实训;二是扩大学生校外实习的范围与层次。

加强“双证融通”师资建设 实现“双证融通”,教师是关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外贸职业资格标准或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外贸职业要求,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其次,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再次,聘请一定数量的外贸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双证融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李月芳,蒋庆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5-18.

[2]刘晓欢.“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54-56.

[3]谢翠梅.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证融通”课程教学体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7):49-50.

猜你喜欢
双证融通资格考试资格证书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构建“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0:09:34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22:12:27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5期)2016-06-20 23:54:52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高级会计资格考试“金榜”131名考生上榜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