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2013-11-30 04:06:30陈宏军陈桂银任善茂周根来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课程体系岗位

陈宏军 陈桂银 任善茂 陈 明 周根来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225300)

2011 年, 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 立项以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但仍然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与生产实际对接不完善的问题。 创新专业课程体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是满足现代饲料产业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就业现状

江苏省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已成为农业经济中市场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支柱产业,生产方式不断向专门化、标准化、法制化、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方向发展,饲料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不断上升。据统计,江苏省饲料工业2010 年总产量达到687.3 万吨,居全国第8 位,比上年增长7.7%,实现饲料工业总产值275.1 亿元,比上年增长10.6%。2010 年全省共有饲料生产企业817 家,持有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等生产许可证925 个。 快速发展的饲料工业增加了社会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1 届毕业生校内人才市场反馈,483 家用人单位需要各类专业的毕业生1 509人,其中109 个单位需要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需求量为179 人, 在全院各专业中排名第三, 占11.86%(见图1),而2011 届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88 人,供需比为1∶2.03。

图1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1 年各专业人才需求分布图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3 年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152 名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该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饲料销售、 技术服务和饲料化验员(见表1)。从表1 可以看出,17%左右的学生转行进入与饲料行业无关的岗位;在与行业相关的岗位中,饲料销售、 技术服务、化验员3 个岗位分布比例较大,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从业人员仅占2.63%,不能满足目前饲料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需求。 从就业现状调研结果看,饲料配方师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就业比例较低,分析其原因为:饲料配方师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研究生或本科生,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饲料生产、饲料检测、饲料销售与技术服务等一线工作,只有极少部分优秀毕业生几年后通过岗位升迁成为饲料配方师;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市场需求量较大,江苏省行业规定每个饲料企业至少配备2 名中央控制室操作工,江苏省饲料工业协会每年举办3~4 期中控工培训班来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相关课程支撑该工种的技能学习。

表1 近3 年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表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分析我院及27 所省内外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发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以教育界为主导,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够。 课程模式没有完全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 课程设计开发者对教育和学科体系较熟悉,比较善于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去分析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的吻合度,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需求发展。 具体表现如下:

未完全摆脱学科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应瞄准市场、面向行业、紧贴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围绕行业办专业,围绕市场办教育。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课程与内容整合, 与本科的学科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区别,但仍未完全摆脱学科课程体系的阴影。 如 《动物营养》、《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课程分别沿袭了本科课程《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学》。 另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仍体现了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现象,如部分院校仍然在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中开设《有机化学》等课程。 因此,需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利于培养既有别于本科生又与中专生有所区别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未完全考虑饲料行业现有职业工种的需求 目前, 饲料行业职业工种主要有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饲料粉碎制粒工、饲料销售员。但根据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只持有饲料检验化验员证, 而持有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 饲料粉碎制粒工上岗证的学生很少,尤其是需求量较大的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由于目前饲料行业的发展已要求部分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因而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课程。

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 以江苏地区配合饲料生产与销售为例。 以前主要是生产销售畜禽用饲料, 最近几年来水产饲料迅速发展,但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上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相关的课程跟进不够。 绝大部分学校依然是按照猪、禽、草食动物、经济动物的老一套模式设置课程。 另外,根据对本校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其中饲料销售是主要的就业方向。 但根据对大部分学校课程体系的了解,几乎所有的学校只是通过设置《饲料营销》这门课程来解决学生对营销职业知识与能力的需求,而忽视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诉怨处理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结合江苏省饲料工业现状、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就业现状及该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分析,确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如下:

适应形势,优化创新课程体系 以江苏省部分饲料企业的调查分析为基础,优化和创新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归纳为三大核心岗位、29 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 按典型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进行课程设置与修订,将相关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专业课设置以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为标准。 根据江苏省饲料行业的实际需要,增加《电工基础》、《饲料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产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

表2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表

突出特色,以农为主,工农结合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学生就业总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机械使用与维护为主的工科岗位;二是以饲料生产与检测、 饲料销售与应用为主的农科岗位。 目前,该专业的办学主体仍以农业院校为主,师资也以农业类为主,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只能以农科岗位为主。 结合江苏省饲料行业的要求,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增加粉碎机的操作与维护、配料系统参数调整、混合机的操作与维护、配合饲料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等教学内容,学生毕业前既可以参加饲料检验化验员的考核,也可以参加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鉴定,为学生在工科岗位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注重实践,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线 根据江苏省饲料行业与养殖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饲料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岗位关键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主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并制定课程标准,按生产流程和岗位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将课堂搬到饲料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加强和推进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

[1]刘庆华,聂芙蓉.高职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90-92.

[2]李梦云,刘庆华,郭金玲,等.特色高职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89-90.

[3]陈翠玲,陈晓华,孙志敏.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2008,10(98):26.

[4]刘珍,张彩云,张慧茹,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7):153-155.

猜你喜欢
毕业生课程体系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