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自然革命论”视域下的生态观探究

2013-02-15 19:38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自然界科学技术

卢 扬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不断扩展人化自然的疆域。但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在运用不当或者失控的情况下,将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意识形态的樊篱成为制约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困境。生态危机的频频出现,唤醒人类的生存意识,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绿色环保运动席卷美国。在此背景下,马尔库塞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其理论起点,从不同方面剖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创立了他的“自然革命论”。

一、自然解放的价值意蕴

马尔库塞通过研读马克思《手稿》发现,“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手稿》的中心议题”。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不仅仅是一种有机物或无机物,而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是主体——客体奋力求生,是人和自然界的共同本质”[1]。马尔库塞追寻上述思路,把自然视为一种主体,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紧密联系,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手段或步骤,人的解放最终要归于自然的解放。马尔库塞把自然的解放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解放属人的自然,即解放作为人的合理性和经验之基础的人的原始冲动和感觉;二是解放外部的自然世界,即解放人的生存环境。他又着重讨论了自然的解放对人的解放的重要意义。首先,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能够深刻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成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发现自然界可以成为反剥削社会斗争中的同盟者,……自然的解放力量及其在建设一个自由社会时的重要作用的发现将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支新力量。”[2]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型关系的建设也得益于自然的解放。假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盘剥与被盘剥的关系,那么自然界会与人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这样,人不会感受到来自于自然的和谐。解放自然意味着恢复自然的主体地位,按照自然界的内在尺度和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使自然与人一起和谐地生活在属人的世界里。“所有的欢欣和幸福都来源于这样一种超越自然的能力,在这种超越中对自然的控制有利于生存的解放和平静。”[3,p239]再次,人类新感受力的培养也是在自然解放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种新感受力的建立是人类解放的基本前提。最后,自然界的宏伟美丽幽深可以不断地激发人生的美感。因此,自然的解放也意味着重新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的感性美,使人们感受到来自于自然界的幸福与安宁。

二、自然解放的实现路径

人类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源于大自然,人类对于美与和谐的体验也源于大自然。然而,在现代工业社会,“商品化了的自然界、被污染了的自然界、不仅仅在生态学的含义上,而且在存在的含义上缩小了人的生活空间。它妨碍着人对其环境世界的爱欲式的占有,它使人不可能在自然中重新发现自己”[4]。结合现代工业社会的实际,马尔库塞提出了实现自然解放的路径。

1.摒弃异化的消费方式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需求有“真正”和“虚假”之分。所谓虚假的需求,“是指为了某些特殊利益,从外部强加于人的需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向人们灌输“虚假的需求,诱使人们到物质消费中获得自由与幸福的体验。这种建立在虚假需求之上的消费过程是被事先规划好的,消费需求是被广告支配和牵引的,消费活动是被社会控制和支配的。马尔库塞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工业社会的消费不再是实现人的需要的手段或途径,而变成了人唯一目的,变成了人衡量自己幸福的标准,人成为“消费人”,把自己交给了商品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种非人化的消费、异化的消费,不仅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享受,反而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求,刺激人们在更大程度上去盘剥自然,破坏自然。鉴于这样的分析,马尔库塞提出,只有消灭异化消费才能有效地控制生态危机、自然危机。于是,他呼吁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一个人少一点浪费,少一点挥霍,少一点物质上的享受,人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他又特别指出,这也不是让人们回到“小国寡民”消极地向自然回归的时代,而是要积极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转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马尔库塞将环境危机诠释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其本身是中性的。由科学技术的误用、滥用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人们不应去追究科学技术。因为,即使现代科技足够先进、足够发达,它也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运行,总是受人的指导和控制。因而,应去追问科学技术的使用者——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主要是为了“盘剥”自然,向自然索取更多的东西,人们正在迅速地把自己获得的技术力量,用来为开发自然服务。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与科学技术的增长成正比,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责任感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弱化了。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从一个防御的位置,一个多半被迫服从于自然抉择的位置,上升到一个新的占统治地位的位置,它所掌握的技术力量可以把整个地球都毁灭。马尔库塞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增强人们对自然界的责任感,把科学技术从毁灭性的滥用中解放出来已成为燃眉之急。他表示,科学技术运用到自然界时应遵循三原则:一是确立自然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自然着想;二是实行“人道的占有自然”,这种“占有”是非暴力的、非毁灭性的;三是解放自然界内在的、能提高生活的、感性美的特质。人类如果这样去做,科学技术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在抛开一切阻碍人满足需求、发展功能的特殊利益前提下的对(物质和精神的)资源的建设、发展和利用,换句话说,这是一项真正人的事业、整个人类的事业”[3,p198]。

3.缩小企业的生产规模

马尔库塞指出,维系统治的合法性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的统治阶级借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丰厚的物质产品,意在满足人们的虚假需求,来削弱人们对这个社会的批判和否定维度,确保其统治的安全性。为此,资产阶级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补偿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单调、无聊。但是,资产阶级进行生产唯一关心的是利润的多寡,而不关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种资本的逐利性驱使资本主义经济的操纵者千方百计地引导人们去破坏自然、盘剥自然。这就造成了过渡生产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生态危机一触即发。鉴于此,马尔库塞明确提出为防止过度生产、过度开发对自然的盘剥、破坏,应用小规模的生产取代高度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因为以官僚化管理范式为核心的大规模生产,以剥夺人的创造性为目的,迫使人成为大机器的附庸,以资源的滥用、生态的破坏实现生产的向前发展;而设备和规模较小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人成为劳动过程的主人,从中体验到劳动创造的幸福,使人类的生产根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4.控制人口快速增长

马尔库塞把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列入自然革命的范围。在他看来,“适应于和平生存的新生活标准还以未来人口的减少为前提”。现在世界人口呈指数性增长,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土地、矿物原料、矿物能源是不能再生的,森林、淡水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现在地球上的居民一年的消费,远远高于过去100万年中对资源的消费。如任其发展下去,人类将陷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困境之中。马尔库塞指出,必须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消耗控制在既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又能有效利用资源的限度之内,生态高于一切,维持生态平衡是自然革命的首要目标。因此,他认为节制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也要加大力度保护农地土壤、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

三、自然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

我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先天不足,并非优越;人为破坏,后天失调;退化污染,兼而有之;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5]。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理论,包含着若干真知灼见,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出现的消费动机日益多元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消费欲望的不断膨胀所形成的不合理消费、过度消费正悄然兴起,不少人竞相追逐新鲜的、奇特的、高档的、名牌的商品,其行为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那些商品的社会象征意义,由此形成了浮华的世风,刺激人们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这种消费行为不仅助长了人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增加了资源环境的负荷,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克服异化消费,克服虚假需求,以适度消费、生态消费取而代之,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尔库塞曾特别指出,进行生态革命、自然革命并不意味着让人们倒退到前技术阶段,也不意味着让人们重新成为自然的奴役。因此,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既不能放弃人类的主人地位而消极地向自然回归,也绝不能简单地去征服自然、主宰自然,而是要积极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把自然界作为有生命的主体对待,在此过程中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必须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维度,以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科技的创新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单单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源动力。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时,注意培养科学技术主体的素质和能力,避免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给环境带来新污染、新破坏,使科学技术朝着经济增长与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是一个两难解决的矛盾。马尔库塞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片面强调发展经济,遵循经济理性和资本逻辑,忽视人与自然的价值,公然蔑视生态理性,必将导致这个国家陷入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双重困境。因为在经济理性片面发展观的支配下,人们认识不到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是对人类的恩赐,人类可以毫无顾忌地无偿享用,经济在榨取环境中增长,由此引发了生态危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经济再生产的后劲和基础大大被削弱,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人的全面发展也无法实现。所以,必须超越经济理性,实现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马尔库塞把控制人口数量也纳入到自然革命的范围,这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中国人口总数已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制于人口的高增长。只有将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降下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既定事实,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土人口的承载能力,扩展人口的生存空间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过去由于滥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森林缩减和草场退化、沙漠化,大大挤压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应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草原、森林的承载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创造更大、更广的活动空间,真正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1]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48-150.

[2] 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9.

[3] 马尔库塞.张峰,等,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4] 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8.

[5] 胡鞍钢,王毅牛,文元.生态赤字:未来民族生存的最大危机——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分析[J].科技导报,1990(2):60-64.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自然界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