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研究综述

2013-02-15 10:22耿雅津
图书馆学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动机课外阅读心理

耿雅津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不仅需要借助阅读获得知识、完成学业,更是其完善自我、提高品格的重要方式。我国对于大学生阅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2005年以后迅速发展。笔者拟从所收集的相关文献出发,对国内学者在大学生阅读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进行综述,揭示关于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趋势。目前,关于大学生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学生阅读外显行为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分析探究,以下分别进行综述。

1 大学生阅读外显行为的调查研究

针对大学生阅读外显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角度。一种是从阅读主体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方法为主,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同时结合访谈法等其他方法,通过得到的数据对大学生阅读行为进行直接分析。另一种则从阅读内容的角度出发,即对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进而对大学生阅读行为进行间接分析。对大学生阅读外显行为的调查分析主要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数量、阅读倾向、阅读影响因素、阅读费用、阅读环境等,笔者主要概述前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1 阅读时间

在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研究中,阅读时间是个普遍的关注点,众多研究得到了相近的结果,即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裕,但是阅读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所占比重不大。张健[1]等在上海7所高校发送5000多份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因学校类型和学校层次而出现区别。吕冬梅[2]在广东海洋大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阅读时间上,该校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纸质媒介的只有50.2%;每日课外阅读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学生占71%;2~4小时的占13%;4小时以上的将近5%。吴金仲[3]在文章中提到,“有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小于1小时;37.72%的学生每天阅读1~4小时;每天阅读达4小时以上的不足10%……”,与吕冬梅的研究结果相近。周松青等[4-5]则对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读书时间进行了调查。可见,大学生阅读的时间利用率亟待提高。

1.2 阅读内容

在诸多研究中,对于阅读书籍类型的调查结果呈现出高度相似性,比如文学类、教辅类、外语计算机类等图书都位居前列,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层次的学校阅读书籍类型调查存在差异。刘静[6]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阅读书籍类型中,“其中文学艺术类文献高居榜首,占据41.7%的比例,其次是专业类、英语、计算机类文献,分别占29.2%、24.2%、12.9%”。张健[1]等的研究显示外语、计算机、非本专业类书籍、教辅类等排在前列。王维[7]对大连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调查,通俗类、人物传记、教辅类等读物排在前列,王维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通俗类读物易让学生接受,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书籍更受高年级学生欢迎。段莹[8]的调查显示,在课外花时间最多的书籍中,受调查者选择文学类、娱乐消遣类和科普读物的比例分别为43%、14%和11%,合计68%;选择应用技术类和专业书籍的比例分别为4%和21%,合计25%;选择其他的占6%,备注为哲学类、哲理类等。江姗姗[9]等对于东南大学的调查显示,排在借阅量前5名类目分别是工业技术(31.94%)、文学(15.04%)、语言文字(12.03%)、数理科学和化学(10.57%)、经济(8.10%)。另外,上述研究也显示,阅读内容不仅因学校类型或层次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而“借阅量”是否等同于“阅读量”有待商榷。

1.3 阅读方式

随着科技发展,阅读的方式日趋多样,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多媒体阅读的状况,以及新兴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的对比等成了研究热点。付梅[10]等在文章中提出传统的阅读媒介是线性的,而新媒体由于声音图像等的加入而更为丰富多样,且具有交互性特点,阅读传递由单向变为双向或多向等。朱咫渝[11]的文章详细论述了“网络超文本”阅读的特征,谢丽华[12]的文章介绍了大学生新的阅读形式,以上都着重阐述了网络阅读与传统纸媒阅读的不同之处。对于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林小勇[13]提出大学生网络阅读存在着诸如盲目阅读、逆反阅读、猎奇阅读、恋网阅读、恶意阅读等不良阅读行为;李莉[14]认为在线阅读存在严重的“去学术化”趋势;俞锦莉[15]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比较,提出网络阅读成本更高等。同时,手机阅读及其他方式阅读也引起了关注。李昕烨[16]调查了手机阅读的方式、内容、时间、频率、花费等情况,谢蓉等[17-18]则提出了图书馆推广手机阅读的策略。对于新兴的阅读方式,其负面影响被更多强调,而传统阅读被认为不可取代,同时,众研究普遍提出加强图书馆的在线阅读建设等建议。

1.4 阅读数量

大学生阅读数量普遍偏低,难以令人满意,并且在不同高校间的调查结果差别较大。另外,阅读数量的定义有待商榷,比如借阅数量是否等同于阅读数量还值得探究。吕冬梅[2]在广东海洋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读书数量上,每学期读1~5本图书的学生占70.3%;读5本以上者只有28.7%;还有近2%的学生没读一本书。赵胜平[19]的研究显示:高职学生每周到图书馆借阅次数以1~4次者居多,占79%,其中1~2次者占52%,3~4次者27%;平均每学期读3本以上课外书的为89%,其中10本以上的达到44%,3本及以下的比例为11%。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实际阅读数量比预想要低,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数量需要被关注。

1.5 阅读倾向

阅读倾向的研究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某些研究将阅读取向、倾向等作为研究内容,比如毕素清[20]认为在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包括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信息取向、轻松便捷快餐化的阅读倾向、利益至上的功利性阅读取向等。杨春荣[21]则认为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存在着主动性时效性增强、实用性功利性凸显等阅读倾向。江姗姗[9]等的研究将大学生阅读的基本倾向总结为阅读多样化,阅读面广泛;阅读时代化、休闲化;阅读实用化以及传统国学开始受到关注等。而另一些研究则将阅读倾向理解为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哪类书籍,因此依据阅读书籍类型划分阅读倾向。郭彩峰等[22-23]在研究中将大学生的阅读特点概括为5个方面,即阅读目标的明确性、阅读媒介的多样性、阅读内容的宽泛性、阅读程度的肤浅性、阅读习惯的欠缺性等;班媚[24]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存在问题,即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现实功利化,大学生阅读取向偏向娱乐刺激感性化,认知和阅读行为之间的不一致等。对阅读倾向的研究,有利于纠正不良的阅读倾向及阅读行为。

1.6 影响阅读的因素

对于影响阅读的因素,不同研究的定义标准并不一致。李安琪[25]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于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提出了3条结论,即书籍是吸引大学生阅读的最主要因素,不同书籍间的阅读量存在较大差异;文科学生阅读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大学生阅读与年级呈负相关。曹洁冰[26]的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的影响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兴趣爱好、自身求知和作品本身。段莹[8]的研究显示,大学生阅读行为最容易受同学的影响,其次是社会舆论、老师和家人。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因素,但是均未说明影响途径和影响机制,因此如何利用周围环境去带动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有待拓展。

通过以上概述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几乎涵盖了大学生阅读的所有外显行为,研究的覆盖面广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研究普遍比较浅显,深度不够,调查数据以描述统计为主,对数据的分析以逻辑推理为主,说服力比较低。另外,概念的界定不够严格,比如提到大学生阅读,诸研究并未区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的研究将专业内必须的阅读包含在内,有的研究则特指课外阅读等,界定不严格导致所得数据难以进行横向比较。最后,研究较少涉及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一般从加强图书馆建设以提高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角度入手提出建议,但是没有纵向研究追踪改善情况及建议的实际效果如何。

2 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分析探究

上述部分从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数量、影响阅读的因素等5个方面综述了大学生阅读的外部行为表现,那么导致产生这些阅读行为的内在驱动如何,就需要关注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心理方面,包括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观念等方面内容。在关于大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中,早期的文章一般应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很少利用数据阐述,而近期的文章则更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数据来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

2.1 阅读需求

阅读需要是人们各种需求在阅读现象中的表现,是人们通过阅读活动来满足各种愿望和意向,是读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对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和形式的需求和具体要求。阅读需要的划分,可以明确大学生对阅读的目的和内在偏好,对加强阅读资源服务、做好读者心理导读工作有指导作用。张元梅[27]将大学生阅读需要分为学习型、研究型、消遣型、实用型阅读需要。丘绯霞[28]将其分为多样化的阅读需要、实用的阅读需要、完善自我提高能力素质的阅读需要和休闲的阅读需要。张玉莲[29]则划分了知识信息型、消遣型、资料型、应试型、阅读治疗型等5种类型。黄永华等[30-31]提出了学习型、消遣型、研究型、实用型阅读需要,并提出大学生阅读需要存在集中性、阶段性、广泛性等特点。可见,诸研究的分类较为相似,一般从阅读目的的角度来划分阅读需要。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既没有对阅读需要进行严格定义,也没有解释不同类型的阅读需要的区分标准,致使不同的阅读需要存在交叉之处。

2.2 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指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过程。阅读动机的构成在不同学者眼里有不同的认识,因此阅读动机的划分必将是多维度的。郑月香[32]在湖南科技大学发放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阅读目的(阅读动机)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扩大视野、学习知识、考试考级。曹洁冰[26]对同济大学的读者阅读动机调查显示,“丰富知识,认识世界”、“兴趣爱好”、“辅助专业学习”排在前三位。黄永华[30]将阅读动机划分为学习求知的阅读动机、解惑释疑的阅读动机和娱乐欣赏的阅读动机;张超美[33]提出求知、交往、应用、娱乐4种阅读动机。邹育艳[34]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做了如下分析:“求知学习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动机,占42.6%,说明这是大学生读者最具有普遍性和最重要的一种阅读动机。专业考试动机也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占25.7%,虽然这种动机具有强迫性,但也是每个学校和学生都必须接受的。解惑释疑的阅读动机占3%,这也是良好的阅读动机。娱乐欣赏的动机占13.7%,跟随时尚的动机占1.6%。”可见,现有研究为阅读动机的划分更偏向外在动机,而较少关注心理动机,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做更详细的划分。

2.3 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也是大学生阅读心理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和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吴晓棠[35]等提出可以通过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引发大学生对文学的阅读热情,进而延伸至课外阅读。乔好勤[36]分析了大学生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包括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的错误引导、过多的校园活动以及学生的生活方式等。陈献兰[37]提出了可以通过对名家名著的鉴赏提高阅读兴趣、组织读书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广开书源正确引导学生等来提高阅读兴趣;李艳辉等[38]在文章中也提出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建议。乔好勤的研究对阅读兴趣低下原因的分析中肯并且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培养阅读兴趣的建议也值得高校借鉴实施。

2.4 阅读观念

阅读观念与阅读认知都涉及大学生主体对于阅读所持的看法和态度,正确而积极的阅读观念必将促进阅读行为的提高。梁春芳[39]在杭州16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阅读观念方面,87%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92.2%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阅读是重要和比较重要的;认为应博览群书和在精通专业基础上读部分经典图书的分别占62.5%和60.7%;只读有实用价值的图书的只占15.7%;认为读不读影响不大的不足5%,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叶松庆[40]做了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阅读观念的比较,杜亚辉[41]的文章中提到“有用/无用二元思维”将大学生的阅读导向功利性。上述研究使大学生的阅读观念得以被窥见,但阅读观念、阅读认知和阅读行为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如何扭转观念促进阅读行为,则是研究比较少关注的方面,缺少翔实数据。

由上述综述可见,对于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分析基本都侧重于某一方面,比如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观念等,而这些独立的方面是否又会互相影响或者是否存在差距等,缺少综合性的系统研究。纵观阅读心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阅读心理是可以作为一个单一概念存在,还是囊括阅读动机、阅读需要等概念;二是没有涉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结构,即阅读心理是单一层面还是存在不同的层级;三是未将“阅读心理”、“借阅心理”两个概念相区分,“借阅心理”是否等同于“阅读心理”有待商榷;最后,对于阅读心理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本分析为主,致使这一方面的研究难以深入。

3 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阅读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展示了大学生读者的外在的阅读行为和内在的阅读心理,为丰富阅读资源、提供导读服务、提高阅读质量起到了支持和指引作用,同时也为后续开展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大学生阅读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当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后,翔实的数据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性。遗憾的是,现有研究缺乏结构性的综合研究,有待深入和系统化,这也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1] 张健,等.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和阅读引导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

[2] 吕冬梅.基于多校区大学生阅读新特点的阅读指导策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

[3] 吴金仲.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J].情报探索,2009(7).

[4]周松青.我国在校大学生读书表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上海市1305名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5] 张建国,季龙明.大学生读书观现状调查报告[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2).

[6] 刘静.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和阅读推广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

[7] 王维.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2).

[8] 段莹.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分析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9] 江姗姗,袁曦临,王琳琳.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实证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情报探索,2010(10).

[10] 付梅,刘娟,葛明贵.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大学生阅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2).

[11]朱咫渝.网络超文本阅读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

[12] 谢丽华.谈阅读2.0时代大学生阅读指导[J].河北科技图苑,2011(3).

[13] 林小勇.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J].图书馆学研究,2008(1).

[14] 李莉.大学生在线阅读的“去学术化”趋势与阅读引导[J].新世纪图书馆,2011(5).

[15] 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

[16]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网络时空,2011(6).

[17]谢蓉,金武刚.高校图书馆如何推广手机阅读——基于对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调查结果[J].图书情报工作,2011(7).

[18] 刘晨.信息时代的阅读风暴:当代大学生电子阅读市场调查[J].东南传播,2011(10).

[19]赵胜平.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需求及服务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0]毕素清.“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心理——兼谈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员对读者的阅读指导[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

[21] 杨春荣.网络时代从大学生阅读倾向谈图书馆的服务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2] 郭彩峰.当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2010(8).

[23] 赵慧真.中美大学生阅读倾向比较研究[J].图书馆,2009(6).

[24] 班媚.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5]李安琪.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漳州师范学院图书的调查[J].情报探索,2011(1).

[26] 曹洁冰.同济大学学生阅读倾向调查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2).

[27] 张元梅.浅析现代大学生阅读需要和阅读倾向并提出服务设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28] 丘绯霞.浅析地方院校大学生的阅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29] 张玉莲.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与阅读指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0] 黄永华.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阅读个性心理特征的再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4(2).

[31] 王海燕.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

[32] 郑月香,王勤滨.大学生阅读心理与阅读需求的调查分析——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为例[J].科教导刊,2011.

[33] 张超美.大学生阅读心理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8).

[34] 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5]吴晓棠,冯亚楼.阅读的退化和回归——兼谈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6]乔好勤.玩转阅读——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6).

[37] 陈献兰.试论大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6).

[38] 李艳辉,彭英姿.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思考[J].教育管理,2009(2).

[39]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4).

[40]叶松庆.两代大学生阅读观调查研究——1997~2007安徽师大学生阅读变化的比较与走向[J].出版发行研究,2008(4).

[41] 杜亚辉.对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一点反思[J].咸宁学院学报,2010(7).

猜你喜欢
动机课外阅读心理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心理小测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心理感受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