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英 孙海双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03)
“校地共建图书馆”是指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共建,是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全面、长期、紧密合作,共同投资、共同利用,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1]。共建图书馆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资源需求。高校图书馆通过共建,可以加快发展进程,促进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开发和利用,进而扩大高校馆和公共馆在本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共建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举措。利用文献计量法统计1997~2012年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以揭示15年间该领域研究发展轨迹,对研究热点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源,统计时段为1997~2012年(检索日期:2012.12.19),选用“校地共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共建”等检索词进行组配检索,在CNKI中进行“主题检索”(包含题名、关键词和摘要字段),在万方中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结果利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处理,自动从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导出题名、作者、单位、基金、刊名、关键词、年份、摘要等字段信息,经该软件去重筛选并进行内容分析后得到与校地共建图书馆相关的期刊论文125篇。
文献发表年代分布反映出校地共建图书馆研究的规模和动态变化,揭示研究热点时期。15年间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研究文献发表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数量及年代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共建图书馆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1997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论文,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可将国内共建图书馆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1997~2003年是起始阶段,发文量8篇,约占总数的7.2%;2004~2006年是平稳发展期,论文量占15.2%,共建图书馆研究引起重视;2007~2012年是我国共建图书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总体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这期间的论文发表量明显大于前两个时期,占论文总量的77.6%。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并且为读者提供信息指导。共建图书馆相关论文分布比较分散,本次统计的125篇论文分布在71种期刊中,根据发文量大体相当的原则,将125篇论文分为3个区(见表2),其中载文5篇以上期刊5种,覆盖论文29篇,占论文总量的23.2%,为核心区。载文2~4篇的期刊16种,覆盖论文46篇,占论文总量的36.8%,为相关区。载文小于两篇的期刊有50种,覆盖论文50篇,占论文总量的40%,为离散区。其发文量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论文离散情况
英国学者布拉德福指出:“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登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与区域论文数量相同的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里的期刊数量为1:n:n2…[2]。”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计算,3个区域的期刊数之比为 5:16:50,等于 1:3.2:10,不符合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规定的1:2.1:2.1[2]。可以表明这15年间国内共建图书馆领域发表文献的期刊尚未形成核心效应,我国共建图书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由表3可以看出,刊载4篇以上共建图书馆研究论文的期刊有10种,载文量49篇,占总载文量的39.2%,其中6种属于图书情报类的核心期刊,是共建图书馆研究领域的重要情报来源。
表3 1997~2012年国内刊载共建图书馆研究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分布
通过对共建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著者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作者发文的大体情况,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实现对该领域的跟踪研究,从而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笔者对125篇论文按照第一作者进行著者分析,如表4所示,发表1篇的作者占总人数的82.4%,形成一个长长的尾部(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作者还处在突发性的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尚不深入,研究的连续性也有待加强。
表4 著者分布
图1 相关研究论文著者分布
长尾(TheLongTail)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长尾理论认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将长尾理论应用到共建图书馆研究领域,随着共建图书馆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图中的“尾巴”部分,也即瞬间作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超越现在的高产作者和核心作者[3]。
由洛特卡定律可知,发表1篇论文的著者人数应占总人数的60.79%左右,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约占发表1篇论文作者的1/4。根据表4可知,发表1篇论文的有103人,占作者总数的82.4%,高于洛特卡定律的60.79%;而发表两篇论文的仅有4人,占发表1篇论文作者数的3.8%,低于洛特卡定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共建图书馆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所没有达到采用洛特卡定律的条件。
表5 发文量两篇以上的第一作者分布
某特定领域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是确定该领域核心作者群的依据。根据普赖斯定律:“杰出科学家”或“核心作者”应该完成所有专业论文总和的一半,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m的值为,其中Nmax是指发文最多的作者的发文量,0.749是一个常数[2]。基于表5的统计数据,这里发文最多的是黄淮学院的耿有三,5篇,算出m约等于2。统计数据表明,发文两篇以上的作者共8人,占总作者数的7.2%,他们发文22篇,占总论文量的17.6%,尚不符合普赖斯定律,未达到所有专业论文总和的一半,所以我国的共建图书馆研究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因此,不论以洛特卡定律为准,还是从普赖斯定律出发,国内关于共建图书馆的研究都还没有形成核心著者群体。
按照关键词统计,共有125篇论文标引关键词,共483个,平均每篇论文约3.8个。关键词大多是作者自行标引的,并没有进行规范化,因此会出现不同词汇体现同一内涵的现象,如“共建”与“合作共建”、“共建共享”、“馆际共建”、“校地共建”等。为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笔者在统计前对这些多词一义的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得到词频在3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7个,列举如下:高校图书馆(40次)、图书馆(38次)、共建共享(36次)、合作共建(16次)、校地共建(13次)、信息资源(13次)、公共图书馆(12次)、高等院校(11次)、资源共享(10次)、地方文献(8次)、城市(8次)、文献资源(7次)、图书馆联盟(6次)、地方政府(5次)、文献资源建设(5次)、共享(4次)、模式(4次)、社区图书馆(4次)、高校(4次)、共建图书馆(3次)、图书馆服务(3次)、地方高校图书馆(3次)、校企合作(3次)、研究综述(3次)、网络环境(3次)、资源建设(3次)、馆舍建筑(3次)。
从这些关键词排名可以看出,共建图书馆主要依托于高校图书馆和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图书馆,随着高校图书馆的扩建和地方政府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图书馆的新建,地方的文化建设以及扶持高校建设与发展都是地方政府的工作职责,为了有效节约经费,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成为一种可行模式。
根据以上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并结合所选取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出近年来国内共建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5.1 共建图书馆的理论探讨。在共建图书馆的实践初期,关于共建图书馆必要性、可行性及定位和特征是多数文章所论述的要点,如耿有三[1]、杨丽华[5]等人主要分析了公共馆与高校馆的现状,并指出各自职能的缺失和不足,提出共建图书馆的定位和特征,综合来看,共建图书馆兼具双重图书馆的职能,资源共享,馆舍公用。叶明青等人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建的意义出发,指出高校馆与公共馆共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必要性[4]。聊城大学图书馆的王云、许磊从作者所在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图书馆实际状况出发进行了共建图书馆的必要性论述[6]。
3.5.2 共建图书馆的实证研究。根据文献调研来看,部分学者集中于研究共建图书馆的实践并进行馆本研究,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高等院校”均是高频词汇。一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国内校地共建图书馆建设的整体状况或个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共建图书馆的过程、运行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等。另一方面,研究者结合共建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运作过程中的现状和不足,探讨机制建设、资金保障、运行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如杨丽华分析了当前我国现有图书馆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共建图书馆的运行机制,讨论了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建立保障机制、改革用人制度等方面的问题[7]。孙海生介绍了中国图书馆校地共建模式的背景和发展,谈到新模式下图书馆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社会听证制等方面的问题[8]。宋淑红介绍了大庆市图书馆及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的情况,阐述了两馆整合后的具体工作情况,指出整合后存在的问题,如馆舍位置、高校馆和公共馆的服务对象、任务与侧重点的差异等,提出了整合的建议[9]。
3.5.3 综述。由于我国共建图书馆研究起步较晚,综述类论文比例相对较少。李爱芳系统地概括了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实施校地共建的实践状况,得出了比较全面的科学统计数据,并结合实施校地共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总结了我国校地共建的实践状况和使用效果,同时也观察到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并给予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我国今后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10]。刘勇敏总结了校市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模式:共建馆舍,运营经费投入缺失型;短期“共建”,长期共享型;合资共建,共享服务缺失型;共建共享,持续投入型。校市共建共享图书馆呈现出馆舍的公共性、文献资源的共享性、职能的双重性等特点[11]。王雪燕对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梳理,包括共建的必要性、定位、运作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对策,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向[12]。综述论文专题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广大学者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我国的共建图书馆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研究热潮一般出现在实践之后,研究群体大多为“馆本研究”[12],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在后续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拓展共建图书馆研究的队伍。以共建图书馆领域的高产作者为首,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加强各研究机构和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带动共建图书馆研究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核心作者群。②拓宽共建图书馆研究的角度。共建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研究涉及资金、系统论、管理学、人力资源等各种领域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科研角度共同参与,不同思想交流融合,学科内容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③深化共建图书馆研究的领域。研究文献大多是概念性的理论探讨,比较缺少对一些具有现实意义论题的研究,学者们可从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如运行管理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着重研究,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随着国内共建图书馆的逐步发展,研究热度会越来越高,内容也将更加细化,研究领域也将会有更大空间。
[1] 耿有三.城市与高等院校共建图书馆的可行性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2] 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许洪军.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情报杂志,2010(5).
[4] 叶明青.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1(17):31-33,47.
[5] 杨丽华.双重身份图书馆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8(1):147-149.
[6]王云,许磊.关于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探索与思考——以聊城大学与聊城市共建共享图书馆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95-98.
[7]杨丽华.论城市与高校共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4):31-33.
[8] 孙海生.关于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132-133.
[9]宋淑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整合初探——以大庆市图书馆与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的整合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60-62.
[10] 李爱芳.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实施校地共建的总体概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4):151-153.
[11] 刘勇敏.校市共建共享城市文体设施的模式、特点与问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90-93.
[12] 王雪燕.我国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及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