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芳莲,余 敏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招标与投标是当今国际经贸活动中主要交易手段之一。很多大中型工程项目和物资的采购,因受到国际间政府或金融组织的贷款支持,必须以公开公平的国际竞争性招标(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Bidding,简称ICB)方式进行,以保证贷款得到合法利用。贯穿其中的招投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活动的依据和法律保证,毋庸置疑其翻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研究为数不多,且都侧重分析招投标文件的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文体特点,是以原文为导向的经验总结,缺乏实用有效的理论指导。招投标文件翻译覆盖面广、专业性高、目的明确、注重时效性,基于语言学特征提出的传统翻译方法,在指导具体翻译实践时,常常使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局限,甚至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为此,本文依据功能翻译理论,以译文文本功能和目的为中心,探讨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希望帮助译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近30年来,以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J.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和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为代表的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将研究重点转向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推翻了原文的权威地位,使译者摆脱了传统“对等论”(equivalence)的束缚,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理论。赖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和翻译教师。早在1971年,她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就提出了功能类别的问题,后来整理为文本类型学。她把文本分为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operative),总结了每种文本类型特点及其与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曼塔利是德国籍芬兰专业翻译家及培训专业译者的翻译教师。她的翻译行为理论将翻译描述为源于原文的翻译行为,是一种涉及一系列角色和参与者的交际过程,把视野拓宽为包括翻译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译文使用者、译文接收者等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费米尔和诺德都是赖斯的学生。深受老师的影响,费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突破性地提出了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和翻译活动的目的,并结合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以“充分”(adequacy)原则为标准,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编写改译的方法,抑或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翻译策略,实现译文在译语情景中的交际功能。诺德是当代德国翻译研究界的重要人物,除了直接用英文译介该派理论外,为了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她引入了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意指使译文在译文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1-2]
招投标文件兼属经济合同和科技文本,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征:
招标文件是买方发出的询盘,具有邀请要约性质;投标文件则是卖方报出的实盘。[3]招标文件首先提供详细信息,说明采购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确保通过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招标程序,以期达到以优惠价格购进有品质保障的所需物资或服务。投标文件作为响应,投标人要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突出所提供货物、服务或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优势,旨在击败其他投标人,争取中标。
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使得招投标文件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语篇结构固定标准,文体规范正式。按照从前到后的整个活动流程,招标文件包括招标邀请函、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货物要求、技术规格和附件等。投标文件是遵循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或填写的文件,其中包括投标书、投标保函、履约保函、有关资格证明书等。招投标文件每部分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和程式化的常用句型,经常还借助一目了然的章节、数字和字母编码、段落分隔、小标题、字体变化和表格等进行区分归类,文本构成十分讲究。
招投标文件是一次性成交商业合同,双方不能讨价还价,一旦为对方接受就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要不折不扣地执行。[3]也就是说,不管是招标文件还是投标文件,都应措词精确严谨、清晰无误地传递信息,力戒因疏忽、歧义或误解,给当事人在以后的实际执行中造成经济损失。
从功能理论视角来看,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明确、文本功能以重内容的信息型为主,依次具备感染读者采取行动的操作型和讲究形式规范的表情型功能,是一种涉及翻译委托人(招标人、投标人或各自的代理机构)、原文作者(通常由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制)、译者、译文读者(通常为不懂原文语言,但有相关资质和知识背景的专家)的跨文化交际。就一般翻译要求而言,招投标文件译本应再现原文功能,保证功能对等;此外,通常要求1周至10天内完成翻译,因任务量较大、专业程度高,往往需要几个人全力协作。
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翻译招投标文件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全面传递原文信息、确保语义等值,做到内容上忠实于原文。同时,需要向译文读者倾斜靠拢,创造性地采取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达到译文预期翻译目的。[4]不过,按照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译者在运用译文语境中约定俗称的特有形式,进行创造性翻译之前,最好事先向翻译委托人解释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并征得同意和支持,以便通过早期商议就最终产出的译本达成一致共识。总之,译文应专业规范、疑问少、容易操作,力求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委托人的翻译要求和译文读者的期待。
招标文件对编制和翻译有关文件所使用的语言有明文规定,通常以英语为准,当意义解释发生分歧时,英文版本对各方均有约束力,其他版本仅为参考。因此,以下主要讨论典型的汉译英译例:
套译法,亦称“套用”、“借用”或“借译”,属于归化的翻译方式。如果翻译时能在译入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大致对等的句式表达,就可以用套译法,也是功能主义翻译观的反映。[5]
(1)套用文体词语和专用术语。
招投标文件包含大量文体词语和专用术语,是实现其文本功能不可或缺的必要表现形式,翻译中应尽量套用那些符合译文语用体式的惯用词语。
例1:
投标书格式
致:(招标机构)
根据贵方为(项目名称)项目招标采购货物及服务的投标邀请(招标编号),签字代表(姓名、职务)经正式授权并代表投标人(投标人名称、地址)提交下述文件正本一份及副本_份。
1.开标一览表
2.投标分项报价表
3.货物说明一览表
4.技术规格响应/偏离表
……
投标人代表签字:____________
投标人名称: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
公 章: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Bid Form
To:(name of Tendering Agent)
In compliance with your IFB No.______for Goods and Services to be supplied for the Project,the undersigned representative(full name and title)duly authorized to act in the name and for the account of the Bidder(name and address of the Bidder)hereby submit the following in one original and copies:
1.Summary Sheet for Bid Opening;
3.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Goods;
2.Bid Schedule of Prices;
3.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Goods;
4.Responsiveness/Deviation Form f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Name of Representative:_________
Name of the Bidder:___________
Official Seal: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中英文投标书行文语序基本相同,但是为了顺应译文的通用文体规约,翻译时特意套用了很多正式词汇。如表示“根据”不是“according to”而是“in compliance with”;“经正式授权并代表”增加了“to act in the name以...的名义”,补充“for the account of代表”,译文更加严密;虽然原文中没有复合副词“特此”,但译文套用文体标记词“hereby”后,意思不仅完全正确,也充分体现了投标书作为法律文件的古雅庄重。又如,要求提交的四个“表”,对应有“sheet”、“schedule”、“brief descriptions”和“form”四种不同译法,这些“表”是招投标文件中常见普通术语,套用专用词典中现成的对等英译即可;“投标人代表签字”简化成“Name of Representative代表名称”,套用了下一行译法,形成并列,读来整齐划一。
关于术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术语有两三种对等英译,而有些术语字典中根本就没有收录,没有对应词。这时,译者需仔细推敲语境,甚至寻求委托人、原文作者、目标读者等专业人士的建议,综合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力,定下一个最准确恰当的对应表达,并通篇保持术语一致,经济省力地传递信息。
(2)套用程式化的句式结构
招投标文件是经济合同,具有浓厚的法律色彩,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常用基本句型可供套译。
例2:本授权书于___年__月__日签字生效,特此声明。
译文:In witness thereof,we have hereto set out respective hands this ___________day,month and year.
与例1截然不同,例2中的中英文行文语序大不相同,译文套取相应程式化的固定表达,译得顺畅贴切。翻译此类带有鲜明语域特征的句子结构时,译者不能对原文亦步亦趋,硬性死扣字面意思,而应按照功能主义“充分”标准,事先搜集参考原文和译文中程式化的语言样板资料、经过学习研究,做到熟练掌握、乃至灵活模仿套用。
再如,“当甲和乙不一致/不符/不同时,以甲为准”之类的句式,有几种表达可供套用:如“In case of discrepancy between A and B,A shall prevail.”,“In the event of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em,A shall govern.” 以 及 “If/Where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A shall prevail/govern.”套译法通过适当的调整将语言整体转化,避免程式化结构支离破碎,有助于快捷地以自然地道的译文传递原文信息内涵。
例3:每一份标书都要附一份投标保证书,且应不迟于2008年4月21日提交给甲公司。
译文:All tender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 Tender Securityin an acceptable formand must be delivered to A Companyat the above-mentioned address(refer to Item 3)on or beforeApril 21,2008.
例4:建议投标者去工程现场参观,以便获得足够的信息准备标书,撰写合同。现场参观费用由投标者自己承担。
译文:The tenderer is advised to visit and examine the Site of the Works and the surroundings and to obtainfor himself on his own responsibility,all information that may be necessary for preparing he tender and entering into a contract.The costs of visiting the site shall be at the tenderer’s own expense.
例3和例4分别是招标人给投标人提出的强制性要求和礼貌建议,译文下划线部分都是原文本来没有的信息。汉英对照,区别明显:汉语习惯于笼统简练;而英语务求精确详尽。译文中,例3限定了投标保证书格式,指明了提交标书的具体地址和时间,清楚地用on or before,将4月21日当天计算在内,旨在消除歧义方便投标人随后操作;例4特意增加两个介词短语“for himself on his own respo nsibility”,建议投标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负全责地参观现场,以便做出合理报价,但是免除了由此参观将来可能产生的安全及经济纠纷。
有目的的增译,摆脱了原文字句局限,服从于译文文本的交际功能,在不违背原文信息内容的情况下,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需求,化模糊为精确,让人一看就懂,会给对方留下严谨专注、细致负责的美好印象,可激发潜在合作伙伴积极参与的热情,为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与增译法相反的是省译法,即原文中的有些词句在译文中删去不译,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义,以免译文繁琐累赘。一般说来,如例3例4所示:汉语比英语简练,汉译英时,增译法的使用比省译法广泛得多。但是,汉语也有重复啰嗦、拖泥带水的情况,这时就要省译。
例5:甲公司在提交标书最后期限之后收到的标书都将不被打开,退回投标者。
例6:在评标中,业主确定每份标书的投标价格时,除去临时费用,如果发生临时费用,计入工程量表中的偶发事件。
译文:In evaluating tenders,the Employer will determine for each tender the Evaluated Tender Price by excluding Provisional Sums,if any,for Contingencies in the Summary Bill of Quantities.
例5划线部分的翻译“to its tenderer”被省略,但读者依然明白:“未经打开的标书顺理成章应退回给其投标者本人”;例6的译文本该是“if there are any Provisional Sums”,译文果断省译了紧随其后的重复短语“临时费用”,前后分句意思连贯,跟原文逻辑一致,不会引起误解。由此可见,省译决不是删去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遵从译文预期功能和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必要的表达和细节该删则删,做到措词精当简明。
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要实现招投标文件在译语情景中特定的交际功能,译者必须事先分析翻译要求,搜集译文范本资料、对比学习原文和译文的语句结构。在翻译时,应打破原文表层语言现象的束缚,遵循译文通用规约,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从而以地道高质的译文真正做到与招投标活动的国际惯例接轨。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3-93.
[3]徐勤.英文招投标文件的文体特征和翻译[J].中国翻译,2005,(1):79-82.
[4]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14.
[5]刘清波.应用文翻译的套译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2006,(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