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洁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政治演说,是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产物,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政治演说,通常要涉及演说“脚本”——政治演说词。政治演说词(或称政治演讲稿),其在文体上属于争论问题,语言端庄严肃、用词严谨、行文流畅,逻辑性很强,成为演说者阐述观点、争取民意的重要手段。
演说词的写作,结构讲究、要求严格,往往演说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多种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以期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对听众造成强烈的冲击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
演说词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频繁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演说词在政治演说中发挥着出其不意的作用,使受众处于演说的感召和鼓舞而接受并认同演说的主张,实现演说的政治目的。
预设,在演说词的语篇构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政治演讲稿形成和演说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
“预设”(presupposition)最初是在1892年由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正式提出的,后来渐渐融入到语言学中认知语义学理论框架,常被定义为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预先假定为真的一个命题,是在说话者看来交际双方已经或即将共同接受的信息。
随着对预设理解的深化,人们逐渐开始把预设与语篇整体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了其蕴藏在内部的信息流动和结构规律。
预设与语篇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在其整体的连贯性、所预设的语境、表情达意等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政治演说词与预设的关系具有代表性。
预设有自己独特的发生机制,“预设”实际上就是在提取或者运用图式的知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言语行为或手段。
在预设的读解过程中遵循着基本的一个心理认知模式:“受话者以百科信息为基础,以某些明示的语项激活相关的图式,再根据演绎删除规则来处理,选择最佳假设从而恢复预设含义,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达到对语篇的理解。”预设的这种解读模式对演说词的信息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好的预设则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受众确定对话语境、理解语篇的文化隐喻、挖掘理解主题以及实现语篇的衔接和整体结构把握。
Hasan在1977年的理论研究中就指出了语篇结构中存在的预设,也就是说在政治演说中预设确立语境的作用早已经存在了,即:受众在收听演说的过程中,通过预设的感知解读语篇。
作为特殊的口语化书面体裁,受众在解读演说者的演说辞开篇前就已经通过预设解构到演说辞所预设的特有的谴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即语篇建构的理据。奥巴马的竞选演说词中对于预设确立语境功用的恰当运用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且奥巴马在其总统竞选获胜演说中也很好的发挥了预设的作用,具有美国式的争论演说的典型特点。全篇充分利用第一人称代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抽象名词,同时运用多样性的句子以及重复强调等各种修辞手法,从而呈现了演说词气势磅礴、节奏分明和言简意赅的特点。
同时,语篇解读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其中发话人在发话时运用断言和预设信息。预设信息是新信息构建的起点和基础,应该为话语参与者共同接受。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演说语篇的开始。
例1:“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tonight is your answer……”
作为奥巴马的当选演说,文中一开始三个“if”的使用就首先揭示了当选后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揭示了自己的性,另一方面为选民的话题进行预设,预设了自己当选后的改革的新气象和美好的未来。
演说词政治观点的表达往往讲求技巧和火候,过于着急的表达容易欲速则不达,政治演说中没有直接表达的含义,需要受众的理解建立在语篇结构的预设上。这种结构性的预设就像用我们的切身经验和体会去感同身受别人的经历一样。
预设一方面去实现受众对演说词中后续意义的推导,另一方面受众还得通过预设去理解和推导演说词中的文化隐喻。没有了预设,受众的理解就面目全非了,受众的观点接受就存在障碍了。
在演说词中,为了煽动、渲染、号召受众的情绪,往往会通过虚拟或者讲述故事的形式感染受众,通过预设多种事物来营造一种氛围、建构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样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受众对于演说的接受也就是通过演说的预设来寻找虚拟的主题,从而理解演说词的意图。奥巴马的演说词就比较切合这一特点,经常会通过预设一个虚拟的故事来渲染观众的情绪,比如在他总统竞选胜利的演说中就曾经插入了一个库珀老人的经历,起到了很好的煽动效果。
英文的政治演说属于动态的语言活动,演讲人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演说需要进行相应的语言安排和语篇组织,实现演说词的排篇布局和整体衔接。受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预设的解读,领会演讲人的演讲目的和意图;解读预设对于了解语篇的组织和衔接发挥重要作用。语篇预设就是将主要信息在假定已知的信息基础上组织起来,去掉没必要的信息或冗余信息。
名词化是政治演说中语用预设的重要技巧,可以使受众加深对演说词的理解,更好的领会演说者的意图和观点。演说词中,演说者为保证演说词信息畅通,要合理地编排信息。
演说词通常有时间限制,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演说者不可能把所有的必要信息都以断言的形式编排到演说词中,这样既冗长乏味,又缺乏语篇整体的简洁性,经济性。而预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上一句的断言信息转化为交际双方共知的预设信息,并引出下一个新的断言信息,保证语篇上下文的衔接和连贯。我们发现,名词化是政治演说中语用预设的重要技巧。
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and 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 ever.An immeasurable loss has been sustained both by the militant proletariat of Europe and America and by historical science,in the death of this man.《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句中的“death”是名词化结构,和“The man died”,都是这句话预设的内容。因为第一句很明确地表达了马克思的与世长辞,此断言信息自然过渡成为第二句的预设信息,“death”成为演说者和听众的共有知识。名词化的形式不仅在整个表达上简洁明了,符合演说词的要求,也传递了新信息,即马克思的辞世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语篇衔接连贯,有利于演说者意图的表达,成为英文演说中重要的应用技巧。
随着预设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语言学研究对政治演说中的预设触发语的使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发现预设与句子中特定词语或句子结构相关联;即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结构可以标明预设,这样的词语或表层结构形式就是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Karttunen曾收集了31种预设的语言表达形式,Levinson在前人的基础上列出了预设触发语的13个类型:
确指描述语、叙实谓词、蕴涵动词、改变状态动词、反复词语、判断动词、时间从句、分裂句、隐性分裂句、比较和对照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反事实条件句和疑问句。
国内学者何自然把预设触发语分为三大类,即动词类(含蓄动词、叙实动词、状态变化动词、评价动词),限定性结构或修饰性词语,短语和从句。预设触发语的合理使用是英文政治演说中的重要技巧。
例:2:We must realize that human nature is about the most constant thing in the universe and that the essentials of human relationship do not change.(C.Coolidge,1925)通过各类动词或者叙实动词,预设宾语小句表述的是事实,如,realize,预设“human nature is about the most constant thing”这一事实。
例3:Clearly America must continue to lead the world we did so much to make.(B.Clinton,1993)状态变化动词,如continue预设某动作处于进行状态中,预设“American has been the lead of the world at the time of the utterance”这一进行状态.
隐喻是英文政治演说中预设的一种使用技巧。它没有在演说词中直接进行信息的表达而是使用原有的话语结构、固定用法、关键词等将其暗含于语篇之中,这一使用是建立在演说者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表达习惯基础之上的,并且使得语篇结构凝练、语意丰富。隐藏于预设之中的信息可以悄悄地传递给受众,也是把控受众情绪的一个重要技巧。
例4: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ver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
演说词中未作任何的铺垫,间接引用了马丁﹒路德﹒金《我们向何处去?》的演讲中类似的话语结构和关键词“arc”原意是:“让我们记住横跨道德宇宙的弧线是漫长的,但它偏向正义。”这一关键词的使用并没有进行结论的断言,而是通过原有的语言结构进行了信息的传递,含义隐藏于预设之中传递给受众。隐喻预设是英文演说中控制观众的一个重要技巧。
预设在英文政治演说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预设的准确、恰当使用不仅能够使得演说语言整体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更好地向受众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渲染气氛,实现演说者和受众的共鸣,实现相应的演说目的。作为语言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英文政治演说中预设技巧的有效使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语言观点的表达,更好的发挥出演说词的政治影响力。
[1]王纯子,毛继光.演说类语篇的预设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11,(03).
[2]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03).
[3]奥巴马.奥巴马演说集[M].王瑞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4]Levinson S C.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季安锋.预设的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01).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7]魏敏,陈蕾.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语用预设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8]吴兴东,李小进.英汉政治演说中的预设触发语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