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尧
(铜陵县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
认知语言学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 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认知语言学在承认客观世界在语言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 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层次。 这种观点所强调的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概念受到其经验(experiments)影响的,具有主观性。
认知语义学的焦点在于建构这些概念框架结构,以及语言的使用是如何反映它们的。在建构概念框架的过程中, 人们不得不将语言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入到各个认知域和框架中, 这就需要实体的范畴化。因此,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被认为是我们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同一种深层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表层意义表述。 在20世纪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乔姆斯基( Chomsky )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 乔氏认为,语言的深层意义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意义则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
日常课文均为300-400 词的文章(以《新编实用项语》Ⅱ,Unit 7 Passage 1 为例),要求学生结合后面的5-7 个问题描述出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意图。 描述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就是对深层意思的把握,学生要由表及里地分析出文章浅藏在表层意思下的深层意思。 这其实就是根据乔氏的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Rosch 提出了他的范畴观。 他提出了语义原型(prototype)这个概念。Rosch 认为,范畴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 每个范畴往往是围绕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语义原型辐射而形成的,有时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明确的。 这些都有别于Aristotle 的范畴观。此后Taylor 在他1989 年出版的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一书中着重讨论了范畴观以及语义原型理论在语义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当学生学习stride 这一生词时, 教师应着重去讲解stride 与它的最原型的概念walk 之间的关系,向学生阐述清楚在以walk 为核心和典型(prototype)的语义范畴(semantic categorization)当中,stride为一非典型成员,和stride 处于同一地位的单词有:march,pace,stagger,totter,toddle,amble,stroll,wander,ramble,hobble,limp.这样讲授的目的在于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并且激活学生大脑当中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即所形成的语言范畴。 如果所列出的单词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生词, 那么单词的讲解都应该围绕walk 这一范畴中的典型词汇展开。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讲授这些单词时,学生已有的汉语词汇的范畴也会被激活。
认知语言学还认为, 词汇的多义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主要是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来实现的。所谓隐喻是指用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 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likeness)。 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 隐喻是人类的理性和想象相结合的产物,是词汇产生新义的方法,是人类拓展和延伸认知范畴的认知方式。 传统语言学无法运用其理论解释隐喻现象,因而把其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隐喻一直是文体学、 修辞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 Lakoff 和Johnson 认为,隐喻不应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外,相反,它还是帮助人类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重要媒介。隐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借助于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去认知和表达新事物的认知方式。 隐喻过程具有系统性,由源认知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认知域(target domain)组成。 隐喻为解释语言中的一词多义想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一词多义现象从人类的认知层面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同样,认知语言学还运用范围观和语义原型论进一步解释了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具有多义词词义特征的语义范畴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其多个意义具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核心, 正是这个意义核心才使得多个不同的意义附着于同一个词汇概念上面。 认知语义学还认为, 语言的这种多义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来实现的。
比如:单词:Hook[hu:k] (n)
(1)a piece of material, usually metal, curved or bent and used to suspend,catch,hold,or pull something.
(2)short for fish hook.
(3)a trap of snare.
(4)something that attracts or is intended to be an attraction.
(5)(boxing).a short swinging blow delivered form the side with the elbow bent.
(6)(surfing).the top of a breaking wave,etc(Saeed,2000:64).
据上例可以看出, 第一个意义是该词的语义原型, 其余的意义和第一个意义共享诸多的家庭相似性。但是最后一个明显是最边缘化的,因为它在界定词hook 的边界时已经非常地模糊。 在不同的领域,hook 有着不同的引申意。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的语义范畴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概念范围的产物。 人们将不同的事物置于同一个范畴并且使用相同的符号来标示这些事物是相似的。
乔氏的语言理论,除在词汇方面得以体现外,还在阅读理解上以充分体现。 我们发现在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题中, 一般很难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总是要进行判断推理,受测试者必须弄清楚文章的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细节是什么。即通过全文命题网络的表层意义, 找出文章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函义(深层意义)。
Some pessimistic experts feel that the automobile is bound to fall into disuse. They see a day in the not-too distant future when all autos will be abandoned and allowed to rust. Other authorizes,? however,‘the auto is here to stay. They hold that the car will remain a leading means of urban travel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motorcar will undoubtedly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 the next 30 years. It should become smaller, safer, and more economical, and should not be powered by the gasoline engine. The car of the future should be far more pollution-free than present types.
When the auto enters the highway system, a retractable (可伸缩的)arm will drop from the auto and make contact with a rail,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powering subway trains electrically. Once attached to the rail, the car will become electrically powered fromthe system, an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will pass to a central computer. The computer will then monitor all of the car's movements.
短文大意是:在未来,汽车毫无疑问将有重大变化。 其中一个重大改变就是电脑控制的自动高速公路将会取代以前的高速公路。 在不到300 词的短文中,作者尽可能地运了同义词的手法,以求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词汇量。如在第一自然段中,讲“汽车”就用了三个不同的词:automobile, auto 和car, 在第二自然段中分别又用了motorcar:和vehicle。以上5 个不同的词,其意义相同,同时表示同一深层意义“汽车”。试问,如果作者一味地去用"car”表示“汽车”,那将会是:除文章的单调乏味之外,让学生的感觉难免有“过余简单”之嫌。类似的用法还体现在第一段中。 作者用了experts 和authorities 这两个名词,表示相似的意义:“专家”或“权威”, 同时也用了三个同义的动词feel, think 和hold表示专家们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命题者有意设置多个同义词,来考查学生的词汇量,即考查学生的符号表征学习的情况, 有意地让英语教学工作者充分领会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并将乔氏理论更好地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这里介绍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并不是对传统的记忆方法的否定, 而是对其做一些补充和尝试性的完善。 传统记忆方法强调语境对单词记忆者的帮助,在一定的语境中记住单词,但忽视了单词之间的联系性。 认知语言的发放性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基础有要求,并不适合大专的全部学生。 因此,两者之间可以有个有益的配合。
认知语言学与乔氏的语言学理论虽然是不同类别的,但在词汇以及表达有深层浅层等本义有联系,要通过人类自身的逻辑和经验对其加以分类上,认识其相似之处。因此,把二者结合成一文希望对词汇及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1]彭建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7(4).
[2]Svorou,S.The Grammar of Spac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4.
[3]Lamb,S.“The Grooked Path of Progres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in Georgetown University Monograph Serie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New York:Lockwood Press,1973.
[4]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