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郭钰,字彦章,别号静思,江西吉水人。壮年时胸怀奇志,遭逢元末战乱,愁苦不得志,隐居不仕。明朝建立以后,以茂才征,辞以病。现存郭钰传记资料极少,只能从其诗集《静思集》中窥探其生平大概。《静思集》中有《乙卯新元余年六十目病又甚抚今怀昔感慨系之适诸弟侄来贺因赋长句》,乙卯为明洪武八年(1375年),郭钰适当60岁,由此可推算郭钰生于1316年。集中又有《丙辰上已与新喻龚履芳同郡周公明罗澄渊诸孙仲雍登南山绝顶归息于雩坛意欢如也公明赋长句次韵》,丙辰为明洪武九年(1376年),这首诗是《静思集》中明确标有时间的最晚的一首诗,可作为郭钰卒年的上限。故郭钰之生卒年在1316到1376年之后。
郭钰遭遇元末动乱,亲见乱离之状,其所作诗歌,多慷慨愁苦之辞。诗中所言时事,皆为亲睹,如其《悲庐陵》,前有长序,详细叙述了吉安城两次沦陷的经历;《征妇别》则可见当时群雄混战,壮丁不足,强征妇人入军的情形。故四库馆臣谓其“足以补史传之阙”[1],确有见地。
虽然郭钰布衣终生,从未担任过元廷的一官半职,而且穷困潦倒,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①郭钰《春夜寒》小序:“余值时危,一穷到骨,薪米不给,恒自谓不敢侥幸。今春雨雪连旬,拥牛衣以熬长夜,寒砭肌骨,遂成痁疟,可感也哉!”《静思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但是他依然对元朝忠心耿耿。在战乱之际,他急切地盼望元朝政府有所作为,能够平定叛乱。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吉安已经陷入徐寿辉之手,此年元日,郭钰因为没能见到元廷颁发的官历而惆怅不已,“太史未颁周正朔,遗民思覩汉衣冠”[2]。后来在停泊于吉安的外省官船上见到官历而欣喜若狂,顿生“赖有忠良扶社稷,愿闻筹策早安边”[3]的希望。然而随着战事的恶化,烽烟遍起,元朝军队节节败退,郭钰的希望渐成绝望,但是他始终以忠义自期,神往伯夷叔齐,“朝饮南山水,夕采西山薇。嗟彼反侧子,捐躯逐轻肥。寒饿良细事,大义有是非。”[4]并且也以贞节相砥砺好友,再三嘱咐出处要谨慎,不要因为贪图顺达富贵而不顾大是大非,“干戈今若此,谁测衰盛端。明当为远别,为君吐心肝。愿言保贞节,深居且加餐。”[5]即使终身困顿,即使自己的坚守不为后人所知,也要以此报答君恩国恩,“情知青史无名姓,短策犹期报国恩。”[6]对于那些在死于对抗强梁的义士、贞女,郭钰给予了崇高的赞颂,如他赞颂从徐寿辉手里收复安吉的乡民罗明远“中朝将士论功赏,让与江南一白丁。”[7]赞颂刘氏贞女 “百年节义仗贤豪,一死翻怜女子髙。不敢长歌题卷上,转喉恐犯旧官曹。”[8]同时也表达了对“今日卖降人,昨朝清议子”[9]的嘲讽。
明朝建立之后,郭钰成了元朝的“遗忠”,像许多元明之际的知识分子一样,郭钰对朱明政权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抵触。而朱元璋为了缓和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一方面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征召,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建设,例如修《礼书》、编《元史》以笼络士人。郭钰虽在征召之列,但以“耳聋足躄”为由拒绝,并作《辛亥秋诏举秀才余以耳聋足躄县司逼迫非情因成短句》表达自己对政治百念俱灰,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加入新的政权。
或许因为郭钰的明确表态,他没能名列 《礼书》《元史》的编纂学者之中。但是郭钰不少友人却参与了这项工作,如周恺、李懋②李懋,耒阳人,洪武三年与修《元史》,除棠邑县丞。见《明诗纪事》甲签卷六。等。郭钰对此感到担忧,在诗中再三致意李懋“人臣大节保终始,满眼官寮少能似。泰山峩峩河水长,君恩于尔不可忘。呜呼,君恩于尔不可忘。”[10]但是郭钰似乎也对那些投身明朝的友人表示理解。纂修《礼书》的周恺,后来参加了洪武初年的科举考试中第,官工部主事、吏部员外郎,与宋濂相从甚密。郭钰与入明为官之后的周恺也保持了友好的联系,时常有诗文唱和,并在周死后,数次写诗悼念。
从《静思集》里综观郭钰一生,与之相伴的始终是贫困和无奈,但是郭钰始终在颠沛流离、饥寒穷困之际,穷而不愁,潦而不倒,保持了一个儒士文人的节操,“此诗人所以穷饿终身而不悔也!”
郭钰生前曾有意裒录诗文,并请友人罗大已作序,时明洪武二年(1369年)。但其集中有作于明洪武二年以后之诗,可知在罗序之时,郭钰诗文并未编定。郭钰诗文的正式编纂,是在一百八十多年后的明嘉靖末年 (1565年)。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人罗洪先校其舛讹并为序,嘱托郭钰八世从孙郭廷昭编次刊刻以行,是为嘉靖刻本《静思先生诗集》。两年后,同郡伍典为嘉靖本《静思集》作序时说:“(郭钰)当其退而岩居,光彩韬晦,蓬蒿终身,固无计于人之知与不知,而举世亦鲜有能知之者。岂意迄今昭代二百余载矣,有孙郭廷昭氏,类其诗,梓而行之。”又谓“矧吾闻其稿仅存一帙,贮于空舍者几百年,而不蠹不鼠不散落于四方,以俟搜刻,鲜完如故。”由此可知,嘉靖刻本实为《静思集》的最早版本。可惜嘉靖刻本今已不存,诸书目皆不见著录,故嘉靖本的情况不得而知。其后《静思集》又有刻本和抄本流传,卷数则有二卷与十卷之分,今略加辨叙。
2.1.1 重印康熙五十三年刻本
此刻本今藏国家图书馆(XD7178)、上海图书馆(线普353746-47)。国图藏本封面题为“康熙甲午重刊静思诗集桂林藏本”。首为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半叶九行,单行二十字。次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吉水知县韩侯振的叙,半叶五行,单行十二字。据叙所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郭钰之后裔郭曾可 “以乃祖静思先生诗歌一帙欲梓梨枣,请为序”,可知《静思先生诗集》的此次刊刻,是由郭钰后裔郭曾可主持的。韩叙的次叶无字,唯有韩侯振之墨印二方,上为“韩侯振印”,下为“坦轩氏”(此二印当是刻于书板之上,随书印行)。此后便是《静思先生诗集》的序文三篇,分别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罗洪先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伍典序,伍典序不见于其他诸本。康熙刻本目录之下有著者、编校者信息:元处士吉水郭钰彦章著、孙廷昭弘野编、孙巩可亭校讹。其中“孙巩可亭校讹”亦仅此本所有。据此可推论,韩侯振叙中所言郭曾可所藏的“乃祖静思先生诗歌一帙”,极有可能是郭廷昭的嘉靖刻本。嘉靖刻本到康熙年间已经罕见,郭曾可复以嘉靖本为底本加以刊刻。如今,康熙刻本也已不得见,目前所见国图藏重印康熙刻本,是四库全书修成之后以康熙之刻板重新印制,故在书前加四库全书《静思集》提要,且书中避康熙之讳,“玄”字阙笔,而乾隆之“弘”“曆”二字不避讳。
在《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壬集中,著录刊本《静思集》二卷。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六也著录“《静思集》二卷,元郭钰著,吉水人,刻本”。《文选楼藏书记》实为乾隆时期浙江进呈四库馆的部分书目清单而非阮元藏书目录,其中包括汪启淑、范懋柱、吴玉墀、鲍士恭等几位大藏书家的呈送部分。而《进呈书目》、《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之相对应的部分,即在这些进呈书目清单的基础上形成[11]。故《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和《文选楼藏书记》所著录的二卷刻本《静思集》应为同书,即鲍士恭家藏本,查 《知不足斋宋元文集书目》,则著录为:《静思集》,元郭钰著,吉水人,诗,刻本,二卷[12]。 与《浙江采集遗书总目》和《文选楼藏书记》相合,但不知此刻本为嘉靖刻本还是康熙刻本。据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本《静思集》是以鲍士恭家藏本为底本,然而四库本《静思集》作十卷,与鲍藏本卷数不同,详说见下。
康熙刻本《静思集》正文前有目录,上卷:五七言古风一百七十九首、六言绝句二首(实无)、词二首、铭二首(实一首);下卷:五言律四十五首、七言律二百四十九首、五言排律二首、五言绝句十八首、七言绝句一百二首。察其分卷原则,上卷为古风及杂体,下卷为近体格律诗。
2.1.2 江苏进呈抄本
此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0665号)。该本封面钤有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江苏巡抚萨载送静思诗集壹部计书二卷”印。次为罗大已序,页首钤“翰林院”满汉文大方印、“延古堂李氏珍藏”印。此本《静思先生诗集》当为编完《四库全书》后从翰林院私挟转入厂肆者,后流入天津李氏延古堂、徐乃昌积学斋。罗大已序之后即为目录,有“南陵徐乃昌审定善本”印。上卷:五七言古风一百八十二首;下卷:五言律四十五首、七言律二百五十首、五言排律二首、五言绝句一十八首、七言绝句一百二首、六言绝句二首、词一首、铭一首。正文前有著者、编者信息:元处士吉水桂林郭钰彦章著、明国子生八世从孙廷昭编。
2.1.3 翁斌孙藏清抄本
此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6162号)。该本无目录无序。首为静思先生诗集卷之上,著录编著者信息:元处士吉水桂林郭钰彦章著、明国子生八世孙廷昭编。钤有“翁斌孙印”。其上卷为五七言古风,下卷为五言律、七言律、五七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词、铭。 不避“玄”、“弘”、“曆”字。
2.1.4 八千卷楼藏清抄本
此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索取号:GJ/KB1422),国图存有胶片(S1820号)。该本无目录无序。首为静思先生诗集卷之上,钤有两印:“江苏□□图书馆藏书”、“八千卷楼藏书之印”。著录编著者:元处士吉水桂林郭钰彦章著、明国子生八世孙廷昭编。体例与上略同。不避“玄”、“弘”、“曆”字。
以上四种二卷本中,康熙刻本与其他三种抄本在体例、卷次上差异较大,其余三种抄本则大致相同。可见,康熙刻本为一版本系统,推其祖本,应为嘉靖刻本;三种清抄本为同一版本系统,其来源不清,但是查其体例,与康熙刻本同多异少,或为嘉靖刻本之衍生本或变本。
2.2.1 四库全书本
据《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本《静思集》是以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为底本,且提要谓“其遗集本藏于家,嘉靖间,罗洪先始为序而传之,而其孙廷诏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以行世既久,今亦姑仍其旧录之云尔。”可见四库馆臣虽然对郭廷昭的编次体例颇为不满,然而以其“行世既久”,仍按旧本抄入。而查鲍氏 《知不足斋宋元文集书目》,则知鲍氏所藏为二卷刻本,详说见上。查四库本《静思集》,其十卷内容如下:卷一,歌行;卷二,五言古诗;卷三、卷四、卷五,七言古诗;卷六,五言律诗;卷七、卷八、卷九,七言律诗;卷十,五言长律、七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词、铭。其集中各类诗歌的排列次序与二卷本中的江苏进呈抄本、翁斌孙抄本、八千卷楼藏抄本相同。
虽然不知鲍士恭进呈的二卷刻本究竟为嘉靖刻本还是康熙刻本,但是可以比对四库本与康熙刻本除卷数析分之外的不同之处。通过比对,可知四库本之前五卷、后五卷之诗体、排列顺序与康熙刻本上卷、下卷绝大部份相同,唯有如下差异:
(1)康熙本卷上末之词二首中的《宋竹坡与余有延桂看竹之约竟不及赴赋长相思 (四库本作乐府一章)以寄之》移入四库本卷一歌行之中,位于《寄彭中和》与《同刘伯贞题袁氏寓轩》之间;
(2)康熙本卷上五七言古风最末一首《延桂堂辞为李茂才赋骚体一章》羼入四库本卷四七言古之中,且删去其“骚体一章”四字。位于《射虎行赠射虎人》与《赠王仪》之间;
(3)四库本卷五较康熙本卷上多出七言古诗《送李原贞游淮》一篇;
(4)康熙本卷上之六言绝句二首(康熙本目录有而实无)、词二首 (四库本将其中一首列为歌行)、铭二首(实一首)四库本移至书末。
以上差异表明,如果四库本确实以鲍氏家藏本为底本,那么这个底本几乎不可能是康熙刻本。笔者认为,《四库总目》所用之底本与《四库全书》之底本实际并不相同,这种情况比较常见③如熊禾《熊勿轩集》,《四库总目》著录为福建采进本八卷,《提要》称其为天顺中旧刻,然检四库本,实与成化本同。此馆臣作《总目》与实际所用底本不一致之又一例。详见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第1477页,中华书局,1999年。。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四库总目虽然声称“仍其旧(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录之”,但是实际上更改了底本的分卷,并且根据他本——如上面提及的与四库本各类诗歌排列次序完全一致的三种抄本,其中就有江苏进呈本——对底本做了体例上的调整,其所谓的“仍其旧录之”主要是指对《静思集》中诗篇的次序没有做大规模的改动。
2.2.2 道光元年经鉏堂抄本
此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09432号)。该本仅有明洪武二年(1369年)罗大已序,次为目录,目录页钤印四方,自上而下为:盐官蒋氏衍芬草堂三世藏书印、臣光焴印、寅昉、苕溪漫士之印。其分卷情况如下:卷一至卷五为古体诗,诗歌排列次序与四库本相同,但是分卷起始与四库本不同;卷六为五言律、五言长律、五言绝句;卷七、卷八、卷九为七言律;卷十为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词、铭。书末有跋:蒋重光先生家藏明季抄本,道光元年清和月中澣经鉏堂重录。则是本乃据明末抄本所录。从经鉏堂抄本来看,这个抄本及其母本,即蒋重光所藏明末抄本无嘉靖年间罗洪先序,同时也不像他本明确著录著者、编者信息。笔者推测,这个本子的来源不大可能是郭廷昭编次的嘉靖刻本,而可能是嘉靖刻本之前的抄本。但由于线索不多,难以做出定论。
从以上分析的六种《静思集》的情况来看,其版本情况比较复杂,缺少有价值的信息来推索各本之间的关联,只能根据版式大致推测《静思集》的几个版本系统。
甲:康熙刻本,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嘉靖刻本的面貌,其祖本殆为嘉靖刻本。
乙:江苏进呈抄本、翁斌孙抄本、八千卷楼藏抄本,此三本版式大致相同,著录编著者的信息体例一致,分卷一致,是为同一版本。笔者推测,可能是嘉靖本之后的衍生本或者改良本。
丙:四库全书本十卷,其提要谓以鲍氏家藏本为底本,然鲍士恭家藏为二卷刻本,与四库本迥异。然四库本与乙类三种抄本各类诗歌排序一致。四库本是拆析二卷本并据他本改动,还是另据他本为底本,目前不得而知。
丁:经鉏堂抄本,十卷,此抄本录自蒋重光家藏明末抄本,不录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罗洪先为郭廷昭编次《静思先生诗集》所作之序,无任何关于郭廷昭刊刻嘉靖本题记信息,其分卷与体例亦与各本殊异,可能是嘉靖本刊刻之前的流传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1]永瑢,等.《静思集》提要[M]//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2]郭钰.癸巳元日[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郭钰.南省战船至吉安喜见官历[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郭钰.柬王志元四首·其三[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郭钰.将归桂林留别王志元刘象贤二首·其二[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郭钰.道逢八十翁 [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郭钰.题庐陵义士罗明远传后[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郭钰.同周雪江题刘氏贞女诗卷[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郭钰.悲庐陵[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郭钰.送耒阳李中卿[M]//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杨洪生.《文选楼藏书记》考实[J].文献,2011(4):66-79.
[12]鲍廷博.知不足斋宋元文集书目[M]//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