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2013-02-01 01:30顾荣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本源课程标准新课标

顾荣

一、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1.作文教学本源观: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为了适应统一考试的特殊需要,传统作文教学片面而过度地强调“立意”。这样,“成功”的作文往往多是沦为宣扬理念和翻版,这是作文教学本源上一种可怕的颠倒,叶圣陶先生早就呼唤的“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作文之本源,先有生活及其体验,然后才有文字操作,这种回归生活的作文趋势,是与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界的历史转型完全一致的。由此而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两大转折,其一是引导作文题材的实有化。其二是引导作文情思的真诚化。

2.作文教学价值观:从人文分隔趋向人文合一。新课标指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程对人文离合问题的正确解答。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一是激励学生坦诚地展开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二是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三是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作文教学思维观:从闭锁规束趋向多元创新。由于传统应试作文教学片面追求以文载“道”,自然极大限制了作文个体心灵的自由活动。为改变作文教学中这种庸化思维,新课标也强调了这层意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对作文教学树立新思维观具有深远的启迪。首先,鼓励作文主体在思想内容上趋向创新。其次,鼓励作文主体的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

4.作文教学语言观: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语文试题的标准化,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标准化,而学生思维的标准化,又进一步导致其思维外化形式即语言表达的标准化。课程标准呼唤: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所谓“充满个性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从作文主体和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其骨髓根部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只有这样的语言才粘连着别具一格的气息、韵味和血性,才是有呼吸、有脉搏的活生生的语言。

旧有的作文训练模式或其体系至今未曾得到大的突破,技巧理论派仍大行其道。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给人的感觉要么还是走老路,继续授之以鱼,要么就是提一些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概念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文体教学作文训练模式之下,多年沿用的“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无当的概念仍大行其道,究竟这些概念对于学生的作文有什么作用,恐怕很少有老师深思过。其结果是,教了多少年作文,学生只有模糊的作文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实际教学中还有体裁训练、突出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训练、语言思维训练、分“格”训练、实用作文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等,不能说这些训练一无是处,但我认为这种按部就班、机械的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对作文敬而远之!

2.“指导——作文——批改——讲评”的“先收后放”作文教学模式顽固存在,并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不符合教学规律,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先收后放”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代替了学生作文的思维过程,熄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②不符合作文规律,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③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先收后放”作文教学中,教师为降低学生作文难度,为学生提供过多现成内容或提纲,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作文乐趣,破坏了学生的作文冲动。

3.表现在考场上,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因受庖丁解牛的机械训练,作文几乎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参加过中考、高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的作文固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一批程式化的作文。

三、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写道:“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让学生想作文。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发下来,他们看到的无非是“选材老套”“思路狭窄”语句不流畅“语言平淡”“书写潦草”等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让学生看完就丢,根本不想多看一眼,这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作为老师,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2.让学生有话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人和事,对生活充满激情,而命题与题材方面的限制,可能会产生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我们应该发现一点,因为这种作文其实是戴着镣铐跳舞!其实新课标已给作文教学树好了路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关于作文”部分里写道:“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让学生写得好。古人作文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理论技巧,但我们可以看到五柳先生的高远恬淡、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宋词的婉约豪放、明清小说的讽喻鞭挞……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呢?①新课标主张作文教学从生活出发,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这样才能有话写,才能写得好。②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互相促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从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现代的精品美文、网络的信手涂鸦中汲取营养。

写下作文教学点点看法,真诚的希望我们能直面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真诚地期待着作文教学的春天洒满每个需要阳光的角落!更是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本源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