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劳拉的原型》中文化的不可译性

2013-02-01 01:30刘真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

刘真真

【摘要】《劳拉的原型》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未完成的一部小说。他在去世前害怕最后一部作品不够完美,而要求妻子销毁,但妻子并未按照他说的做,其手稿最终由其子整理并出版。那么这篇论文主要对《劳拉的原型》翻译过程中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作简要分析。将例句和文化不可译性相关理论结合,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劳拉的原型》;文化不可译性;翻译理论

一、《劳拉的原型》的背景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于1977年去世,在病床上时就曾对妻子说如果自己去世时这部作品还没有完成,就将手稿销毁。妻子不忍心,待她去世后,手稿就由他们的儿子,第米崔纳博科夫保管。而近三十年来,到底是尊重纳博科夫的遗愿将书销毁,还是保留这位二十世纪伟大作家的最后一部作品呢?这本书的众多翻译者也也一直在这一问题上犹豫不决。最后其子决定将该书出版,这给所有的读者包括我们一个机会,从其作品中深刻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独特的创造力。

二、相关理论介绍

纽马克把文化定义为:“以某种语言作为他们主要交流方式的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纽马克,2001:94-95)。毫无疑问,文化和语言二者之间相互紧密联系,语言蕴含在文化之中,因而其本身又包涵所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的重要继承和传播手段,语言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化内容。而与此相对,文化也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生命之源,在目标语言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植于文化这个大环境中,语言才能形成。

奈达把语言文化划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由此可见,语言文化覆盖的范围之广。而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亦是如此。

三、文化差异和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

翻译的定义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对另一种语言的理解。使用该语言的人越觉得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文化特征的联系就越密切,这也给翻译造成了一定问题。卡特福德曾说:“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对源语言文本的翻译过程中,目标语和目标文化之间缺少源语言具有的情景特征(典故,象征,双关等)。”

每一种语言都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国家的发展要经历一定的历史变革,包括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所以也会形成一定的特殊词汇反映这类现象,叫做特殊文化词。译者在翻译这类词的时候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词,就会采取音译或者音译加注释等方法传达与原文相似的意思。这类词的翻译在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所以对原作的风格、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再现上或多或少会有缺失。

四、《劳拉的原型》中的文化不可译性

如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一样,在纳博科夫的作品《劳拉的原型》中,我们也能找到很多文化不可译性的例子,下面我们将其分类作简要分析。

1.英语习语的不可译性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习语。习语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词本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象。翻译过程中就很难将原文的比喻意和形式同时保留,只有少数词能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词,当意义和形式二者不能同时保留的话,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保留意义而非形式。例如:

Hencemyminimalmentionsoftheworkovertheyears,whichIsensedmyfatherwouldnotdisapprove,andwhich,togetherwithafewapproximateleaksandsuppositionsfromothers,graduallyledtothefragmentarynotionsofLauranowflauntedbyapressevereagerforatastyscoop.(card-)

译:所以,这些年来我有几次提到过这部作品,但我觉得如果父亲在的话不会反对我的做法,其他人也有对这本书做一些猜测,加上现在一家热衷于独家新闻的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吹捧,《劳拉的原型》开始逐渐有了些名气。

tastyscoop是英语中的一个习语,scoop(勺子)这一意象来比喻“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新闻,报社都想最先报道。”在汉语里不能找到在文化上跟它完全对应的一个词组,所以就用汉语里的“独家新闻”来表达它的基本意思。

2.背景知识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

在源语言中,某些词有相对固定的含义,一提起这些词人们就不言而喻。但目标语的读者却很难理解。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喜鹊”,在中国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但英美国文化中,这中黑白相间的鸟就是话匣子的代名词。这类词在《劳拉的原型》中的一个例子是:

NabokovwouldnothavewantedmetobecomehisPersonfromPorlockorallowanewJuanitaDark-forthatwasanearlyworkingtitleofLolita,destinedforcremation-tobumlikealatter-dayJeanned'Arc.(CardIX).

译:我想父亲不希望我成为他的“来自波拉克的人”或是允许出现一个新的胡安妮塔达科(《洛丽塔》这本书早期的书名),因为这些书注定回像后来的圣女贞德一样付之一炬。

(“来自波拉克的人”出自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这是柯勒律治因腹痛服食鸦片酊后,于梦中所得的一首诗。只可惜未作完便被“一个因公来自波拉克的人”打断,等送走客人后,梦中呼之欲出的百余行诗句就已全部遗忘。)

上文中出现的PeBonfromPor-lock中波拉克(Porlock)一名出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1772—1834)名诗《忽必烈汗》,“来自波拉克的人”属于英语文化中特有的一个典故,用在此处表现了作者不想让自己成为阻碍父亲作品呈现给读者的“罪人”。若直译成汉语“来自波拉克的人”,汉语读者并不能产生这样的文化联想,进而影响对作者意思的理解。所以,可以通过对“来自波拉克的人”一词进行加注,以便读者了解这一典故的同时,保持目标语的简练。

3.文化词汇空缺所引起的不可译性

这一类词指的是源语言中所存在的词在目标语种没有相对应的词,这些词所指代的现象是某种文化特有的。例如“风水”,“跑龙套”、“对牛弹琴”、“玉帝”等这些汉语词在英语中就找不到对应词。同样,美国一些词如“Karaoke”、“individualism”,“meetonesWaterloo”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劳拉的原型》中一个类似的例子是:

MyfatherhadfallenonahillsideinDavoswhilepursuinghisbelovedpastimeofentomology,

andgottenstuckinanawkwardpositiononthesteepslopeascablecarloadsoftouristsrespondedwithguffaws,misinterpre-tingasaholidayprankthecriesforhelpandwavesofabutterflynet.(CardI)

译:父亲早年最喜欢蝴蝶,一次在追逐蝴蝶时摔倒在山上,被卡在陡坡的一个地方没法出来,而当时的游客竟然还以为是假日里的一个恶作剧,哈哈大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老头拿着蝴蝶网求救。(在西方社会的圣诞节、万圣节期间,人们喜欢搞一些恶作剧,娱乐大家,活跃节日气氛。例文中的“holidayprank”就是指类似于此的节假日恶作剧。)

生活方式、习俗不同引起的目的语中的文化意象缺失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不同节日中的习俗也大不相同。比如,在西方社会的圣诞节、万圣节期间,人们喜欢搞一些恶作剧,娱乐大家,活跃节日气氛。例文中的“holidayprank”就是指类似于此的节假日恶作剧。

然而,在汉语文化中,节日期间大家都喜欢相互祝福,与西方的节日习俗有很大差异,“假日恶作剧”仅仅是发生在假日期间的一个恶作剧,体现不出其在西方文化中的特有含义。因此,在汉译时,可译成“娱乐大众的假日恶作剧”,增加一个解释,以更好地保留原文的含义。

另外一个例子是:

Ithadbeenmuchusedyearsagobymyhalfsister,afatdreamypigtailedcreaturewhodiedbeforereachingpu-berty.[Card135]

译:很多年以前我同母异父的妹妹(或是同父异母的姐姐/妹妹)就用过,她扎着马尾辫,全身肥胖,还没到青春期之前就死了。

汉语中的“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叔母”在英语中的区分就不是那么明显,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决定。作者这里采用了加注的方式进一步解释说明,避免歧义。

五、结论

文化的不可译性有一定的相对性,并非绝对不可译,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把不可译的内容转化为可译,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内容。这篇文章中,我们仅仅是对《劳拉的原型》中的文化不可译性运用相关理论作简要的分析。由于知识面有限,要想把这类问题分析的更加精确和透彻,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从“动态对等”的视角探讨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