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菲菲
【摘要】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也有众多读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过本土文学作品,对于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应西方思想价值观念的儿童文学作品,用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分析会有什么不同,笔者尝试用老庄思想探究《海的女儿》。
【关键词】老庄思想;海的女儿;道;自然
《海的女儿》是西方儿童文学的典型代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作品除体现西方的文化价值外,与中国的文化也有相通之处,笔者尝试从老庄的道家思想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
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海王最小的女儿渴望获得人类的知识,得到不灭的灵魂,为此她将自己最动听的声音与巫婆换成人类的四肢,离开大海来到人间找到倾慕的王子,却没有与王子幸福生活而最终是化为泡沫,上苍让这个善良的小人鱼成为天空的女儿,三百年的行善会使她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笔者幼年时也被《海的女儿》吸引,现做为一名成人读者,将用道家思想来品读这部作品,在伴随感性共情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索。
一、人生境界的追求
人生的境界没有高低之分但有大小之别。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对事物的判断,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老庄的思想就是要得道,在追求道的道路上人们因眼界的不同而所得有差异。庄子的许多故事使我们看到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不一样的价值。惠子对于得到的大葫芦,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而庄子呢?“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还有同样的秘方,不同的人用它做的事情却是迥异的。“能不龟手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其产生的价值也就有差别。看待人生的境界不同,人的命运也有所别。《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世世代代都没有想过离开大海,他们可以活到三百岁,当生命结束时只能变成水上的泡沫,不像人类会有一个永恒的灵魂。他们只求今生今生的安逸快乐悠闲,而小美人鱼却不同,她想永远都能听见浪涛的音乐,看见美丽的花朵和鲜红的太阳,得到一个永远不灭的灵魂。小人鱼的人生境界相比她的同类大了许多,她不仅看到眼前的现实生活更像追求一种长久的永恒,即使这种永恒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小人鱼在追求永恒灵魂中如同老庄求道经历三个阶段:为学、为道、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小人鱼生活在大海里这是她的人生的第一阶段,为学。她从祖母那里了解人类世界里花鸟、船只、城市、人类和动物的知识。她从浮到海上的五个姐姐那了解更多的人类世界,这些不断积累的问接经验与认识,在小人鱼可以升到海面上去得到验证和深化。她第一次自己去看、去聆听、去关注。等她回到海里无法忘记迷人的王子,为得到人类的爱情和不灭的灵魂,她用自己美妙动听的声音与巫婆交换,鱼尾变成人腿,她隐忍着“两面都快的刀子劈开她纤细的身体”,她永远离开大海来到人间,小人鱼人生的第二阶段为道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她迈着像在“锥子和利刃上行走”的步子与王子同行,为了得到王子的爱,她轻盈的跳舞但感觉却是在利刃上行走,纤细的脚流出血来也不在意。王子的体贴关心在精神上安慰着她,这种快乐可以抚平一切伤痛。当王子要娶领国公主为妻,小人鱼的愿望要破灭她将化为泡沫时,姐姐们为了解救她,给她送来杀死王子的匕首,但是小人鱼放弃了,放弃了不灭灵魂放弃那将要得到的道,宁肯牺牲掉自己,化为泡沫。本以为不可能得到的不灭灵魂,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而获得真正的道,在自然中得到了,如道家所云“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人鱼找到了她想要不灭灵魂的真正方法达到了道的追求,此时她进入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无为,成为天空的女儿。当她是人鱼时,为获得不灭的灵魂,她要获得凡人的爱情,要依靠外来的力量。当她成为天空的女儿时,可以不依靠外力,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灵魂,在人间三百年散布健康和愉快的精神就能成就自己,小人鱼经过三个人生阶段终获得她追求的永远不灭的灵魂,虽然小人鱼承受了各种痛苦,但是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她终于成功了。安徒生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困难只要你不放弃就可能获得成功,这一点不同于老庄,老庄思想在顺应自然中忽视人的主动性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排除艰难不断成长
在小人鱼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因为是人鱼,没有人类的腿,为了能够成为人她用自己的声音进行交换,失去声音她就不能说话、不能唱歌。在老庄的思想中,语言只是外部工具,为道不需要用嘴说,是要用心去体悟,语言并不能将一切都表达清楚。《老子》中“名可名,非常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知北游》中“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小人鱼本就是一个不喜言语的人鱼。“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想着什么东西”“她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许正如老庄说的,用语言表达出的语言未必能够真实的反映她的想法,当小人鱼在十五岁生日那天第一次浮上海面看到王子,她回来后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的所见所思只有小人鱼自己一个人能够体会,自己将那些影像留在记忆中不断地回想。她对王子的思念促使她去找巫婆,当巫婆要拿走她的声音时小人鱼有些不舍,没有了声音她怎么和王子交流呢。“你还有美丽的身体呀,你还有轻盈的步子和富于表情的眼睛”,这些都可以胜过声音,事实上没有声音王子也依然喜欢小人鱼,更加疼惜她。
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是不变的,在海洋世界生活的人鱼们也有自己的美丽装扮,对于人鱼祖母,安徒生是这样描述的“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可是对于自己高贵的出身总是感到不可一世,因此她的尾巴上老戴着一打的牡蛎——其余的显贵只能没人带半打,除此以外,她是值得大大称赞的”,当小人鱼第一次可以升到海面上时,祖母精心的为她打扮并说:“当然咯,为了漂亮,一个人是应该吃点苦头的。”祖母一直在海底过着无忧富足的生活,她从没有像小人鱼那样尝试追求更广阔的天地。老庄中也有着像小人鱼一样的看法“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心妨”在求道过程中“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真心求道者不会被外在所迷惑,被道之外的烦扰所牵绊,一切都是以道为根本。
当姐姐们为救小人鱼送来杀死王子的匕首,可以让小人鱼重归海洋时,小人鱼却选择牺牲自己,放弃对不灭灵魂的追求,而给王子生。这种看透生死,不被生死所左右的超脱是老庄的境界,生命有其始终,顺时而生应时而死,人的永生并不是身体的永久保存,而是精神的不灭与长久。小人鱼追求不灭的灵魂就是放弃外在的身体而达到生命精神的永恒,正是因为她的善良与牺牲的精神使她得到了永生,求的道。
三、道的同与异
在人鱼的世界,鱼尾是他们生存的基础,是他们认为最珍贵最有价值和美丽的东西,“我们在这儿海底所认为美丽的东西——你的那条鱼尾——他们在陆地上确认为非常难看: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丑。在他们那儿,一个人想要显得漂亮,必须生有两根呆笨的支柱——他们把它们叫做腿”,人鱼与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同样是人鱼看待美也是不一样的。六位人鱼公主都将自己升到海面上看到的景象认为是最美丽的,正是大家所认同的标准不同才会有多样的世界丰富的美好景象,这在老庄看来也是正常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面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样,也不能拿你的标准去渴求别人。人认为是美的东西在动物那里可能什么都不是,这是海的女儿与老庄相同的一点,但也存在不同。老庄追求无为而为,要顺其自然,行不言之教。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与巫婆交换,改变了她鱼的形体,在老庄可能就是“小惑易其志”,小人鱼违背自然本性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这在道家思想中是不可取的,道家要寻得道要以其自然,顺其节律,求道的方法是悟。安徒生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个人意志和主动性的发挥,小人鱼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与巫婆交换,坚持她的选择“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即使是飞蛾扑火的结局她也不怕。
用老庄思想解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过程中,发现老庄与安徒生思想的相似与差异,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一些观点和看法是能产生共鸣的,正是在碰撞中才能产生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