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教学法

2013-02-01 22:25罗来春浙江省开化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主问题切入点文章

■ 罗来春(浙江省开化中学)

什么样的教学法才是好方法?笔者坚信:学生喜欢的、考试卓有成效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语文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领域主要有实用和审美两部分,最为审美的肯定是最为实用的,最为实用的也一定要符合审美规律,因此语文课堂首先是点燃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形象思维的场所;其次,学科的科学化是对学科本质的清晰认识,这样的认识是始于问题的。问题有主有次,有深有浅,有价值的大小,主问题教学法是语文教学母法中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

一、主问题设计原则

1.层次性

主问题在教学中的设计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一节课中的多个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在各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传统课堂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常举手,经常被教师叫提问,逐渐锻炼了语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但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由于经常不举手,偶尔举手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说明不详被同学取笑,从而更加害羞,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敢举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打破传统的提问方式,把一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台阶式问题,不要求学生举手,而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提问只要经过思考就差不多能回答出来的学生,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基础差的学生由于经常回答问题,并得到适度的表扬,也会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更加自信。

2.牵一“问”而动全文

在教学中设置一个贯穿全文内容、值得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的问题,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鼓励学生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为解决问题而形成的长时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多元化地解读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整体性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它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主问题设计运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优化为学生自己发现主问题、分析主问题、解决主问题的能力;设计到位的主问题总是能够有力地牵动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

4.立足学生实际

主问题的设计要紧密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是选择设问点的前提。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要紧扣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难易度要适中,适于大多数学生理解与讨论,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能激发起热烈的学习气氛。

二、精心选择教学“点”

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在短短45分钟里尽可能地拓展其艺术空间,精心选择教学的“点”就显得很重要。“点”即重点、难点、疑点。从新的问题教学设计理念而言,这些点须精心选择。当然,这些点的选取并非静态、固定的,譬如“重点”,在不同教学理论或多元文本的解读支撑下,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重点。但这些关键点一旦明确下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与突破,就成了关键的关键。笼统而言,切入点的选取受文本特点、课堂教学目标、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制约。比如,小说阅读可在情节、环境、人物,主旨等层面切入;倘若现阶段课堂教学侧重于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就可从语言赏析的层面切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并习惯运用如下切入法:

1.标题切入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内涵极为丰富,又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许多文章的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内容、人物、主旨等。因此,有些课文教学,可以将文章标题作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根据标题设计“主问题”,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阅读与探究,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在内容理解上达到较高的深度。在讲授《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笔者抓住标题中“始得”与“宴游”两个关键词,整堂课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本文标题可否改成《西山游记》,为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全文,就会从文中找到与标题中“始得”“宴游”二问对应的相关内容,并能领悟强调“始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非常语言切入法

在文本阅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作者非正常表达的语言。所谓非正常表达的语言,就是指意蕴隽永奇特、文字排列组合奇特、遣词造句跟一般人迥异的语言。这些语言的表达张力很大,以此为切入点深发开去,一堂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授《我与地坛》一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句话是否有赘余之嫌?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表达?又如《项链》一文,可以抓住文章第一句话“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的“也”字设问。

3.比较切入法

比较切入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专题或板块下不同篇目的比较,二是节选之文与原文的比较。对于第一方面的比较,授课可有两种方式,将同一板块不同的篇目整合起来,此其一;按正常的方式一一分开上,此其二。不同授课方式,切入点的选取会有所不同。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历史的回声”专题下有“后人之鉴”这一板块,这板块下入选了《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两篇文章。若整合起来,作为切入点的主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战国时期,楚、齐、韩、赵等六国势力不可谓不强,为何被秦吞并,而秦又为何成为短命的政权,对此后人从很多视角去审视,去研究,去思考,留下史论颇多。今天我们看看苏洵和杜牧两位大家,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考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们论断不同的原因何在?”若分开上,比如讲完《六国论》再讲授《阿房宫赋》,主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宋人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唐代的杜牧却不这样看,他用赋的形式作了新的探讨。那么,杜牧提出怎样的见解,为何要提出这样的看法?有怎样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于第二方面,操作起来局限性较大,首先,教师要熟悉节选之文与原文的不同之处;其次,删节部分要与文章分析有紧密关联。要满足这两个需求有困难,因此实际教学中,后一种方法运用得较少。

4.设置探索题切入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为此,探究题的设置,就成了笔者在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作为主问题教学法之一的探究题设置法,运用起来很灵活,这是由探究点的多样性决定的。

我们可以从作品的结构、语言、主旨、人物形象等角度设置探究题。如《最后的常春藤叶》能否改成《杰作》?为什么?试说理由?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从“逃离婆家”到“闹婚”至“捐门槛”,可以看到祥林嫂这一柔弱女性勇敢抗争的一面,你赞同这样说法吗?试阐述理由。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课堂主问题设计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成功的课堂主问题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设计主问题的方法恰当、巧妙且引导得法,就很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之“魂”。

猜你喜欢
主问题切入点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