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2013-02-01 15:06季建国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院校

季建国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一些高校也取得了令人称道的办学业绩。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国家政策层面、民办高校自身及社会的认可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民办高校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十字路口,随着生源不断萎缩的大背景逐渐显现,民办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对明显处于劣势的民办高校来讲,求得生存并希望有所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迅速提高办学质量,迅速办出特色。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民办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定位来看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是精英式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讲究知识体系的结构性、完整性、学术性,偏重于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研究、传承。但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势头非常快。民办高校基本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一线所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相当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用人单位的需要。对民办高校毕业生来说,企业是他们就业的主要场所,因此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评判和不同的需求对于我们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而且这一指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企业会根据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走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断做出修正,作为民办高校就要顺应这一变化,在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二)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吃紧,毕业生难觅出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包括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职业基本素养方面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学生在面试时说话不着边际、不拘小节,甚至连应聘表都填不好。试想这样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能满意吗?还有就是现在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而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这些方面不能适应需要。

(三)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培养模式来看

国家现有的招生政策对民办高校不利,每年在录取高考新生时,一直沿用的还是严格按照分数由高到低的录取模式,民办高职院校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录取批次,现在江苏省在民办高校和部分公办高校中实行注册入学,生源良莠不齐,再有就是民办高校较高的收费、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等因素导致民办高校很难录取到优质生源。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从近两年招生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招进来的学生高考总分只有七、八十分,民办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知识面不宽,社会公德素养较差,纪律性和集体观念较薄弱,再加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的宠爱,导致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比较差,同时随众性也较强,可塑性比较大。再有就是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即生源总量不断萎缩,据专家预测,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18年左右。民办高校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三流的生源培养成社会认可的人才甚至还要超过公办高校,否则,就没有生存的空间,这就是民办高校面临的生存环境。

另外,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值得探讨和研究,民办高职院校不应模仿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可以借鉴公办高校成功的经验,但一定要创出自己的特色。试想,民办高校的学生如果在英语考级、计算机考级、升本、考研等这些方面与公办高校竞争,能有优势吗,但如果在专业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级、操作技能大赛等这些方面另辟蹊径,不是同样显示了办学的水平和实力吗?这就与我们现在探讨的问题有关,即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

二、民办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内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门类越来越多,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有差异,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基本职业素养必须具备。所谓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为“careerquotient”,简称C Q。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那么,职业素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1)职业道德;(2)职业思想(意识);(3)职业行为习惯;(4)职业技能。再细分一下,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块,前三项为第一块(软指标),第四项即第二块(硬指标)。这两大块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表象内容。

现在有一个描述职业素养的“大树理论”很直接、很形象。如果把每个人都比喻成一棵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成为参天大树,首先必须根系发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职业素养的重要。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高职学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谋求一份职业的基础,我们可以称之为显性的职业素养;二是隐性的职业素养,包括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专业基本技能是民办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主要筹码,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适用性和对口性,是属于显性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其他隐性的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也是他们立身于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但无论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还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在第二块能力的培养方面即隐性的能力方面是相通的,如社会适应能力涵盖的面十分广泛,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都是现代职业人必不可少的,它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这项能力是企业考察民办高职学生是否“适用”的最重要的指标。同样具备某项专业技能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很快分出彼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二种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办高职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基本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哪个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并取得显著成效,笔者认为,这就是它办学的最大特色。

三、民办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思路

要真正培养好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让民办高职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的欢迎和家长的满意,绝非一件易事。但无论如何,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且必须要做好,否则,就要被市场所淘汰。那么,怎样理清民办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思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从学校的办学目的这个角度考虑

“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民办高校就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现在,许多学校意识到这一点,但学生职业素养不是仅仅靠高校一家就能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不应关起门来办教育,要开门办教育,要与社会、企业、家长各方共同努力,对高职学生和学校来说,如果在学生就学的这个黄金时期,没有奠定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对学生和学校来说,这种职业教育就是失败的。

笔者曾查阅了若干民办高职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这些教学计划中,对关系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一块能力即技术、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视,有的还设计了若干模块,但对于关系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二块内容,即隐性的素养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上很难体现出来。还查阅了一些课程的教学大纲,有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字未提,有的尽管提到这个概念,但具体教学内容中又无从体现。因此,对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这中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开设包括教材的选择、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考试和实践内容的安排等许多方面就要有意识的体现职业素养的要求,另外,这些教学环节还要与学校的其他工作(比如党群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见习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爆发过程,而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教育,除了高职院校要承担这份责任外,还需要社会、企业、学生家庭等各方的参与,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让学校与企业之间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政府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从受教育的主体——民办高职学生来说,要正确定位,加强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1.要着力培养职业意识。许多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心态各异,真正出于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而认真学习的很少。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有所考虑。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进入高校后,每个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作一个规划,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2.按照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足将来职业所需储备。

3.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三)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手段——社会实践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1)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使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2)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3)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民办高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要通过实习、实训、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水平。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十分重要。许多企业都想把高职生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实际上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明智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该认识到,要想获得具有较好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企业应该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主要有:(1)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2)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走进高校,进入课堂充担“兼职教授”,提供实践知识、指导实训、宣传企业文化;(3)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4)与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研究课程设置、编写教材、审定教学计划,提供研究课题,加强产、学、研的融合,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总之,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院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