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俏,陆敏敏,贾守梅,曹新旋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高仿真情景教学是借助高端模拟人开发的、以培养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作为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以及对弥补临床教学资源短缺的作用,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已得到飞速发展[1]。近年我国护理教育者也开始关注,但对于其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和合适的教学量缺乏经验。我院于2012年9月-11月间在2010级本科生的“内科护理学”课程中进行了该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9名护理专业本科生,3年级。女生17位,男生2位。教师4名,均为女性,硕士以上学历,年龄29岁-45岁,均经过高仿真情景教学方法的培训。高仿真情景实训室包括模拟病房、教师控制室(用单向玻璃与模拟病房隔开)、回顾讨论室。
1.教学准备。第一,案例选择与编译。首先由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讨论确定本轮教学的案例数量和疾病类型,设计教学案例包,每一类疾病按疾病严重度设计2个案例包。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准备清单、角色分配、病人基本情况、病史、进入场景设定、节目单(包括按时间顺序罗列的正确操作、病人声音和提示)、讨论与反思重点及医嘱单。第二,集体备课。教学前1周,邀请资深临床教师与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进行教学预演,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是否合适、是否与学习目标匹配、是否适合学生目前已具备的能力、操作是否符合临床实际?对不妥之处予以修订,形成最终的教学案例包。
2.教学实施。第一,学生与教师分组。19位学生分成3大组6小组。1位教师在控制室内控制案例并模拟病人说话,另外3位教师各带1大组学生。第二,教学组织与流程。模拟教学安排在相应疾病理论教学之后。教学活动按大组进行,2个小组各模拟实践1个案例。一个小组在模拟实践时,另一小组坐在病房后方观察。教学过程由教学介绍与角色分配、模拟实践和回顾讨论三个环节组成:
(1)教学介绍与角色分配。由带教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病人情况,并进行角色分配。责任护士、普通护士和医生分别由3位学生担任,教师扮演家属或朋友。
(2)高仿真模拟实践。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按规范执行护理操作。医嘱单在模拟实践前交予扮演医生的学生,并告知医嘱单交予护士的时机。在模拟实践开始后,控制室内的教师按案例设计的要求模拟病人提问、回答问题以及发出各种病例要求的声音;同时,根据学生的行为及时调节模拟人的参数。扮演家属或患者朋友的教师除承担角色任务外,可根据学生的反应给予适时的提醒。
(3)回顾讨论。模拟训练结束后,利用即时录制的录像进行大组的集体回顾,重点讨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临床思维是否正确、决策是否正确、提供给家属或病人的信息是否准确和充分、处理措施是否合适、规范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讨论结束后予以总结。
3.教学评价。
在完成本轮教学后,以不记名的方式,请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评价表,并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访谈,收集他们对高仿真情景教学的感受及建议。
本轮共实施了8个案例教学。反馈结果显示:19位学生均认为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增设高仿真情景教学是必要的;89.5%学生表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84.2%学生表示促进了课堂学习认真度。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如下:19位学生均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94.8%)、评估判断能力(94.8%)、临 床 应 急 能 力 (89.5%)、解 决 问 题 能 力(89.5%)、沟通交流技巧(89.5%)、处理临床问题自信心(89.5%),且可提高对护理职业认知度(89.5%)、对临床环境熟悉度(89.5%)以及技术操作能力(84.2%)。
此外,在模拟情景训练过程中,所有学生均表示有进入真实情景的感觉,并有一定紧张感,8位学生(42.1%)表示有较强的真实情景感觉,10位学生(52.6%)表示有较强的紧张感。对于教学频次,较多学生认为每个系统应有1-2次(每次2个案例),其平均值为1.76次。对于本轮教学设计与安排,16位(84.2%)学生表示满意,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较为集中的建议是希望在每次模拟教学前先安排温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如心肺复苏、输血操作等。
高仿真情景教学可通过创设逼真的临床场景,提供给学生亲手操作和处理病人的机会。本次教学尝试发现,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增设高仿真情景教学,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升病情判断和决策能力、建立处理临床问题的自信心均有积极作用。高仿真情景教学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实践,本次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认可此教学方法对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此外,在模拟实践过程中,从病人或家属处直接获取病史资料的实践要求,以及在场景进程中模拟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抱怨,为学生进行治疗性沟通或安抚病患提供了真实的演练机会,可培养其移情心和沟通交流能力[2]。本次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在最初的几次模拟实践中,部分学生非常紧张,尤其当病人病情恶化时,说明高仿真情景教学虽然与临床实际有一些差距,但若情景设计得当,仍能使缺乏临床体验的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处理模拟情景的过程中,使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增加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度。
高仿真情景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为鲜活、具体和形象。本轮参与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学生对高仿真情景教学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并且,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理论授课时听课的认真程度也由此提高。鉴此,建议各临床护理课程均可应用该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理论学习的效果。
高仿真模拟人毕竟不是真实病人,某些生理表现与临床实际存在差异,因此,在首次接触模拟教学前,应安排学生充分了解模拟人的特征与功能,熟悉模拟人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若模拟教学中涉及非学生前期课程重点掌握的护理操作技能,可安排学生自主复习操作,提高模拟实践的质量,使学生在高仿真情景教学中能更多地学习单一技能训练不能企及的能力。
高仿真情景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编制案例的能力、模拟场景控制力和教学引导能力。因此,在开展高仿真情景教学前应对教师进行相应教学能力的培训,并邀请临床资深护理专家一起参与,增强教学团队的临床综合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除了根据学生特征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模拟案例外,科学的教学流程也极为重要。通常高仿真情景教学的执行应包含模拟实践和回顾讨论2个环节。其中,回顾讨论是高仿真情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Shinnick等[3]研究揭示未进行回顾讨论的模拟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提升没有作用。关于回顾讨论的时机,大多建议安排在模拟实践结束后立即进行[4]。对于内科护理学课程中模拟教学的频次,根据本轮教学体验和学生意见,建议每个系统安排2次,每次包括1个简单案例和1复杂案例,模拟实践的难度应按对其能力要求从低到高递增,此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Jeffries,P.R.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M].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2007:3-6.
[2]McCausland,L.L.,Curran,P.,Cataldi,C.C.Use of a human simulator for undergraduate nurs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04,1(1):1-19.
[3]Shinnick,M.A.,Woo,M.,Horwich,T.B.,et al.Debriefing: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Simulation?[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1:7,e105-e111.
[4]Maas,N.A.,Flood,L.S..Implementing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in Practical Nursing Education[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1(7):22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