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1-31 17:15姚群峰谢圣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技术类学制培养目标

姚群峰,宁 勇,谢圣高,郭 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我国自1983年设置了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以来,医学检验专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已有109所院校设置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其中五年制的有63所,四年制的有46所,54所院校具有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4所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形成了三(四)年制高职、四(五)年制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成人本专科等完整的培养体系[1-2]。但由于医学检验属于交叉学科,发展历史不长,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制学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011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医学教育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医改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制及培养目标又做了调整,为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关于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人才结构与培养规模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科学调控培养规模,着力优化人才类型结构。医学检验专业开办以来,由于就业形势较好,发展十分迅猛,近年来的就业市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因此,首先应相对稳定医学检验专业招生总体规模。其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应适应城市社区医疗及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序发展三年制医学检验专科教育。为了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需要,还应该积极探索发展长学制医学检验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构建、发展“5+3”模式的检验医师培养体系,即四/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高水平的医学检验专科医师。

二、关于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及学制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制与学位不统一。1983年设置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为检验医师。1998年将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或5年,授理学或医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归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检验专业,调整到医学技术类专业,统一学制四年,授理学学位。培养目标为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3]。

培养目标的调整是医学检验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对检验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而学制学位的变化与培养目标的调整是一致的。培养目标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检验专业培养的不再是检验医师,而是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虽然目前大型医院的检验科其职能已十分广泛,但为临床标本提供检验结果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培养目标及学制的调整使检验专业的定位更合理准确,即医学检验专业属于医学技术类专业,应强化其检验技术与方法的掌握应用,而弱化其临床诊断功能。检验科需要检验医师,但同时需要更多的是检验技师,检验医师的培养不是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目标和学制学位的调整有利于统一人们对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认识,有利于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也有利于学校招生以及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三、关于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已有上海交通大学等46所院校开办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并对四年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颁布与实施,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的统一将是大势所趋。

关于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就业岗位除了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及实验室外,近年来,许多体外诊断产品公司和医用检验仪器企业的技术支持、市场销售等岗位,也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去向,这也是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注意的一个现象。在培养要求上,应注重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快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加强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上,要精简必修课并适当缩减学时,对相关课程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不宜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四年总学时不宜超过2500学时;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选修人文素质与医学伦理类、生物分析技术类、医学科研类及检验与临床类选修课[4]。在实践教学上,要保证实验课学时,及时更新实验项目与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形态学检验技能培养。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可安排学生见习(预实习),毕业实习时间应不少于40周。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由授课者或信息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要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及PBL教学;专业课教师要注意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及时将检验新方法、新进展带入课堂。要改革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探索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关于检验医师及研究生培养问题

检验医师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检验学界的另一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医学检验的内涵不断丰富,检验科的功能不断扩展,临床检验工作早已不再是仅仅提供化验结果,而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提供综合信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规定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应当由执业医师出具。因此,人们对于同时具备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复合人才——检验医师的定位、岗位设置与培养途径等高度重视。2003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2004年卫生部在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试点学科中将检验医师准入列入其中;2006年召开的第三届检验与临床高级研讨会进一步探讨了检验医师岗位的设立、职责及完善准入与培训制度等问题,并取得一定共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卫生主管部门迄今尚未在医疗机构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医院人事部门仍把他们放在检验技师系列,而且也缺乏毕业后向检验医师发展的继续教育制度。

如前所述,检验医师的培养是检验本科教育难以胜任的。根据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检验医师的培养可参考“5+3”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高水平的执业检验医师。其基本思路是,医学类本科生毕业以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住院医师招录,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具有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双重身份。学生毕业时,合格者可以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检验医师执照。这一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了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标准、职业准入的紧密衔接,既符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方向,体现了临床医生成长规律,也符合高层次临床医学教育特点,体现了医学教育规律。

五、关于医学检验研究生培养问题

关于医学检验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问题,一种方式是延续目前的培养模式,可以报考临床医学下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另一种方式是将来直接报考医学技术类研究生,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已将医学技术类专业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剥离,单独设置为医学技术类专业,这样医学技术类专业将来应建立独立研究生培养体系,包括学位点的授予、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1]冯文莉,涂植光,康格非,等.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1):5-6.

[2]冯文莉,涂植光,尹一兵,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2):45-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14-315.

[4]谢圣高,宁 勇,姚群峰,等.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2):93-94.

猜你喜欢
技术类学制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技术类工程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五行真经
技术类档案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