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祥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绝大部分中职生将在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他们的人文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劳动力大军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中职生的不断倾斜,这个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
中职生由于基础薄弱,入学后重技能训练、轻文化功底,导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美学知识匮乏,语言表达不畅,书写辞不达意,自卑心理严重,耐挫能力脆弱,理想信念缺乏,人文素养缺失。这些问题让中职生进入社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社会人”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只作为单纯掌握某种谋生技能,仅仅为解决生计问题的所谓“工具人”而存在。也让中职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普遍缺乏话语权,遭受用人单位的冷眼和歧视,让职业教育公信力缺失,成为阻挡职业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最大“拦路虎”。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何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尝试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让学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实践证明:经典诵读能有效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淀深厚文化底蕴,适应未来就业自我推销、职场交流沟通的基本需求,有助于他们专业成才、精神成人,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等精神,目前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已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但范围较为局限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该阶段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使得中职生得不到应有关注,他们文化成绩落后,自暴自弃心理作祟,厌学情绪浓重,终年成长在不见阳光的边缘角落,难以领悟到经典诵读的要领和实质,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新构建学生的经典诵读体系。
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接触过一些经典著作,但较为零散,尚未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作品内涵也是浅尝辄止,阅读往往不求甚解,造成认知上的较大偏差,结果适得其反。甚至因为自身文化成绩的差距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对经典作品抱有较大偏见,认为只不过是“单纯的说教”、“跟不上时代”等,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造成中职生只为“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而求学,对经典诵读不明所以、流于形式、口不应心、敷衍了事。因而,教师必须让中职生明确经典诵读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诵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每个学生学会诵读,喜爱诵读。
很多中职生生活在弱势群体家庭,经过多年失意的求学生涯,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收效甚微,受西方思潮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他们身上的中华传统美德正“日渐消瘦”,对经典作品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丰富博大,表现为:行为礼仪缺失、缺乏守时观念、诚信意识薄弱、不懂尊敬师长、自私任性的个性及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弱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失落,人文素养的欠缺。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为中职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读本及方案,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增加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
阅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学习和教育方式,是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基于这样的诉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上必须做到“三重”,即文化与素养并重更重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更重技能,就业与创业并重更重创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优化中职生经典诵读是实践“文化与素养并重”的切入点和捷径,我们必须摒弃陈旧观念,颠覆固有思想,着手研制为中职生量身定做的全新诵读读本,这是重构经典诵读体系的首要步骤。
根据中职生心智特点和德育现状,全新诵读读本可分为四大章节:(1)洋为中用,西点军校理念篇。要求学生熟记美国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以培养学生坚决服从、注重细节、赢在执行和永争第一的品质;(2)古为今用,《弟子规》精选篇。《弟子规》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提升学生素养,帮助中职生成人成才,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具有重要意义;(3)学以致用,企业文化篇。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热爱劳动、意志坚强、执行力强、服从管理等优秀品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改善学生就业状况,扩宽学生的就业空间;(4)立德修身,经典诗文篇。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思想精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四大章节,融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五百强企业文化、西点军校文化于一体。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内容上让人为之一振。选文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诵读中培养出了自信、深刻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前熟悉了企业伦理和企业精神,为做一名未来的职场精英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职生守纪意识淡薄和行为习惯欠缺长期以来为社会所诟病,时常精神萎靡不振,行动有气无力,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就业。这就要求中职必须打造完全区别于以往的“不一样的诵读”,做到高度专注和激情的诵读,以“读出精气神,彰显竞争力”为口号,内塑气质,外显精神。做到教室书声琅琅,学生正襟危坐,情绪跑满,声音洪亮,就连拿书的姿势也要高度统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诵读,才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打造不一样的诵读,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诵读经典尤为重要。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诵读铃声提示后,全体同学按时参加,读满规定时间;(2)桌面整理到位,书本文具有序摆放,一心一意聚气凝神;(3)诵读时身体按照军训坐姿要求,手臂按肩膀宽度平放于桌面,大臂与小臂成90度,双手紧握诵读读本;(4)先呼喊诵读口号,提振精气神,以最饱满的情绪诵读;(5)运丹田之气,放开声音,以整齐划一的节奏大声朗读,读书声有震撼力与穿透力;(6)释放出青春的激情,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诵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在于毫不犹豫立即执行的执着和追求。久读成诵,许多初中阶段最怕背文言文的同学如今张口即来《弟子规》,在学生作文、班会活动、每日一省中,《弟子规》中经典语句被高频率地采用。其余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任何借口》等许多篇目,及《蒹葭》、《春江花月夜》、《我爱这土地》等经典诗文,学生或全文背诵,或片段成诵。他们的行为习惯在诵读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注重细节、惜时如金、言而有信、尊重师长、懂得合作,这对于“怕读书”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颠覆和跃进。
人文素养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1],职业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设诵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竞赛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书声中快乐成长,通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成为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良好的外部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构建书香校园,浓厚的诵读氛围不可或缺。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班级走廊和内部醒目位置张贴经典作品作者画像、插图以及经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西点军校智慧、世界五百强企业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台发布作品朗诵和赏析,利用校园网站定期发布经典作品推荐和读书笔记,利用班会时间举行经典作品交流活动,定期举办读书节,组织征文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弟子规》诵读比赛,让中职生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这些活动的陆续开展,中职生的修养境界脱胎换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信心也得到显著提高,他们希望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世人,迫切需要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扭转中职生留给用人单位的传统印象。十年磨一剑,举办经典诵读大型展示活动水到渠成,邀请家长、企业界人士、教育界人士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以“读经典文,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为主题,分为四大篇章:西点智慧篇、企业文化篇、传统道德篇和经典诗文篇,数千人集中操场手持书本姿势统一,激情澎湃、音韵铿锵的经典诗文诵读结合形式新颖、载歌载舞的《弟子规》解读表演,一场气势恢宏的视觉盛宴展现在来宾面前,外界对他们的负面认识将会大为改善,中职生也通过活动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为将来职场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经典诵读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大胆尝试有效探索,不能急于求成忽略过程,更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稳步向前,中职生才能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1]李明亮.浅谈在职业中学如何发展人文教育[J].中外教育研究,2009(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