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观

2013-01-31 17:47:13施晔红
职教通讯 2013年26期
关键词:顶岗顾客人才

施晔红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于2000年提出,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明确指出,并强调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积极实践,顶岗实习逐步成为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以形成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探索顶岗实习具体操作的同时,一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质量”,从而对顶岗实习作科学地评估?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高职顶岗实习“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认为,质量(Quality)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顾客”

根据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产品的界定,“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通常包含四种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学校的产品属于第一类,即“服务”。服务的提供涉及无形产品的交付,学校服务提供的即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

根据教学社会学理论和ISO9001:200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学校的“顾客”是指接受学校“服务”的组织和个人。通常学校服务存在两大顾客——学生与社会。学生通过接受学校服务而获得其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以及实践能力。社会通过学校服务而获得其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需求。在这两类顾客中,学生是学校服务的直接顾客与载体,其各种需求的满足集中而直观地反映了学校服务的效果;社会是学校服务的间接顾客,其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学生这个媒介来实现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其与个体就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最紧密。学生与社会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顾客的身份,相较其他各级各类学校表现得也就更为显著。在这里,社会这一顾客主要表现为人才市场(用人单位)。

(二)顶岗实习质量定义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一种现代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因此,关于顶岗实习质量,可以定义为:指顶岗实习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特性满足实习生及家长、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其他相关方面各种需求的程度。

(三)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表现

1.学生及其家长需求的满足——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属性为基本特征和决定因素。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正式进入职场前养成职业素养(职业认识、职业情感)、提升职业技能、发展职业能力,从而获得个人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学生家长为其子女接受学习服务提供成本支出,必然对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的就业与成才的程度也有需求与期望。一般情况下,学生与其家长的需求是一致的。

2.人才市场需求的满足——用人单位获得符合需要的人才。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种岗位对高技能职工的需求,缓解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局面,并且获得了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同时,企业可以把顶岗实习阶段做为人员招聘考察期,根据顶岗实习学生的表现预订优秀学生,节约了员工招聘、试用及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与管理的有效通道。

3.社会需求的满足——社会获得其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马克思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占有重要位置。高职学生参加现代化生产劳动顶岗实习,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生产原理与操作技术不可缺少的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加快社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现实偏差

(一)注重单方面需求的“厚此薄彼”

1.仅关注学生就业需求的满足。顶岗实习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在企业从事生产性工作,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职业岗位适应性,有效实现了就业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模式实践以来,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的确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如果仅仅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顶岗实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功能,强调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就业需求,那么企业与社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无法完全得以真正满足。这样的顶岗实习的质量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2.仅关注企业用人需求的满足。顶岗实习方案设计与实践操作中强调企业用工要求,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实习生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即时需求,毕业就业率高、专业对口度好;另一方面,企业劳动力紧张状况得以一定程度地缓解。但这样的顶岗实习因过于强调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技能单一,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成长有一定制约,其质量也是不高的。

(二)注重眼前需求的“短期行为”

1.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求,未能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需求。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期望大多体现在职业岗位的快速使用性上。这种过于注重眼前效益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在顶岗实习中表现为: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的企业与岗位的实践工作,逐步提高其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应职应岗”的专业技能水平,其目的是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其实,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应注重教育对象的成长性,要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同时,也应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的可成长性,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岗位的提升、职业工作的迁移等,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顶岗实习在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应满足学生职业迁移、岗位提升等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求:在强调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实习提高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2.满足企业短期人才需求,未能考虑企业发展及产业转型的长期需求。为应对当前的用工短缺和日益上涨的用人成本,部分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充实到各个岗位,并且很少安排实习生岗位轮换。顶岗实习成为企业缓解劳动力紧张、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顶岗实习内容与形式没有充分考虑今后一定时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旦企业快速发展或发生产业转型,毕业生将难以适应新的职业岗位要求。

以上种种顶岗实习质量观的现实偏差,都存在着“顶岗实习的职业适应目标(企业短期目标)与职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学生长远目标)两者之间的冲突”[3],前者解决了学生与企业即时需求,后者则关注个体、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使这些局部需求与全面需求、短期需求与长远需求协调统一、相互促进,是科学评估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

三、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观

(一)顶岗实习质量应全面考虑相关各方面“顾客”的要求

作为顶岗实习活动的各类直接参与者与最终受益者,实习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的多种合理需求应当被全面考虑;社会其他相关方面作为高职学校的间接顾客,其对顶岗实习质量的需求也应被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不能因过度注重某一方面需求而“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二)顶岗实习质量应充分考虑各类顾客的多层次“要求”

要求(Requirement),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作为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能力,仅仅以顾客当下的、明确的需求的满足为唯一诉求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学校教育这一特殊的服务产品,更应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受教育者与社会整体的隐含的、长远的“百年大计”。教育在生产力的适应上不是一种简单适应,“而是一种有机宏观的适应,即教育在新的生产力的量的需要来临之前,在某一区域、部门的变化之前,就应该培养出一定数量的生产建设人才”。[4]因此,顶岗实习质量不仅应满足实习生当下的就业需求,也要满足其今后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长期需求;不仅应满足人才市场当下的用人需求,也要满足企业及行业今后发展壮大与转型升级的长期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需求。当然,这类隐含的需求可能是毕业生与企业自身目前不自知的、或不甚清晰的。而高职院校则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前瞻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方案。

(三)顶岗实习各方面“顾客”的需求应是一个完整体系

顶岗实习实习生及其家长、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与社会三方的需求是一个目标一致的、互为条件的整体。在这三者中,实习生的需求是最核心的。如顶岗实习的过程与结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毕业生对于顺利就业与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则企业无法获得符合需要的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证自然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如顶岗实习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其他方面的人才需要,那么实习生的关于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实现的条件与保障。

在高职教育实践中,顶岗实习往往被简单等同于职业技能实训,对其质量的评估也往往简单地以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以及企业满意率为衡量标准。根据教学社会学理论和ISO9001:200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科学定义高职顶岗实习质量,应全面考虑学校的“顾客”——实习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相关方面等顶岗实习活动的各类直接参与者与最终受益者的各种层次合理需求,做到既满足学生与企业当前的现实需求,又能为学生职业成长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9000-2000/ISO 900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9.

[2]柴福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思考[J].职教通讯,2011(17):18-23.

[3]郦昕阳.以学生得益为主旨:顶岗实习的目标架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56-60.

[4]胡春明.教育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9-62.

猜你喜欢
顶岗顾客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9
让顾客自己做菜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7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