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静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而中职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上课没有激情,容易产生厌烦、淡漠到抵触的情绪,以致形成学习的逆反心理。要想改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运用趣味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效果。
所谓趣味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使学生对感知的材料产生兴趣而令其心理和智力情绪由潜伏状态转化为积极活动状态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积极参与,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趣味教学法能把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提高兴趣,注意力得到及时调节。同时,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记忆,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接受、理解并掌握所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趣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采取一些提问、讨论、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所以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享、共识、共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1]。同时,通过学生参与,促使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打破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趣味教学通过巧设问题,一是让学生通过思考的形式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的能力;二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分析,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以上方法,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钻研,提高兴趣,集中注意力,达到教学效果。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或幽默性的绘画。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借于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直观形象、诙谐风趣、寓意深刻。在哲学与人生课堂中适当引用漫画,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记忆、观察、思维、创造等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中的“关于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内容的讲解时,采用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要求学生理解漫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拿火把的人叫甲,另一个叫乙。甲要烧断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2)请问甲敢烧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漫画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第一问说明两者是对立的。第二问说明如果甲烧乙就会出现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所以不敢。因为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体现统一的关系,但如果不烧就会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是对立的关系[3]。从而说明事物本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通过漫画展示,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抽象化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幽默的特点就是能令人发笑,使人愉悦和快乐,使人与人积极交往,降低紧张,制造轻松的气氛,因而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还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等作用。比如,笔者在第一次上课时,就是运用小幽默和同学们拉近距离,打破沉闷的气氛的。笔者在进行自我介绍后,就问同学们:你们对老师的印象如何?同学们回答:好。教师(失望的表情):就这一个字?还有没有?同学们(笑):很好。教师(满意的表情):用英文说一句,很好!同学们也很好!听了这话,学生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一笑,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学生感到笔者是位很和蔼也很幽默的老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于是轻轻松松地上起了课。又如笔者在讲授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中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时,就是引入幽默故事进行讲解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掘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理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懂得了在顺境中如果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从而让同学们真正领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下生活的悲喜宠辱,得意不猖狂,失意不自贱,做到宠辱不惊。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时要不懈奋斗”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领悟到蕴涵的道理和知识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中的“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为帮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选择哲理小故事“胆小”进行分析讲解,故事大概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觉得前途无望,后来通过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正确引导下懂得如何去理解缺点和优点的故事[3]。比如讲到“胆小”,它有时候可以看作是优点,把它理解为谨慎,谨慎的人很可靠,很少出乱子,如果是一个司机那么“胆小”,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优点,因为他会小心行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是一个士兵,那么“胆小”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缺点,因为他不敢英勇杀敌、冲锋陷阵。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正确看待缺点和优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都有好有坏,具有两面性,因此,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采用此教学法时,教师可先讲解“什么是两点论,如何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的看问题”的理论内容,再采用讲授哲理故事,进行一边讲解一边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讲授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思维,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时,采用著名歌唱家那英演唱的歌曲《山不转水转》导入本课,并设计问题:《山不转水转》这首歌的寓意是什么?随着那英悠扬、充满激情的歌声让学生从感观上得到刺激,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由教师讲解并引入本课的讲授内容。此教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激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和创新趣味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1]刘逸洪.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互动式教学浅析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18-19.
[2]冯根水.漫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使用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42-43.
[3]张伟,陈济.哲学与人生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