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教科书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策略

2013-01-30 06:08庞四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源教科书质粒

庞四喜

(宿豫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对高中生物教科书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策略

庞四喜

(宿豫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教科书具有普适性,教师要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增添或删除,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生物;教科书;减法;加法;策略

“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版本主要有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河北版以及北师大版等,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本教科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科书,充分尊重其引领地位,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让课本束缚我们的手脚。

教科书具有普适性,由于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要依据学情合理处置书中的内容。教科书只是一个文本,不是教材的全部,我们要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增添或删除,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仅通过几个实例,简要说明如何对教科书进行“加减法运算”。

一、减法

教科书中有些地方的叙述不严谨、不科学;个别内容超越了课程标准要求;有些图片容易让人产生歧义;部分文字对师生有误导之嫌;有些叙述多余或前后重复……为了使教科书更加简洁、实用、科学、合理,建议教学或修订教材时将这些内容删去。

(一)教科书中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教科书的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又要难易适度,并且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中有些内容超越了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超越了课程标准要求,给教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必修二(人教版2007年第2版)第99页“图6—1两个小麦品种杂交示意图”中的亲代为高产不抗病和低产抗病,F1是高产抗病,学生极易根据已学习过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推出F2有4种基因型,即: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图中的F2为什么会出现中产?是数量遗传?是不完全显性?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图中的“……”又代表什么?这些问题超出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要想把它们解释清楚,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个图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放错了地方,它应该放在大学教材中而不是高中教科书里。

建议:教学时改用其他典型的实例;再次修订教材时可考虑将图6—1删去。

(二)教科书中有误导之嫌的文字

教科书中的文字表述应精练准确,可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中却有少数地方出现文字表述不清晰,有的甚至有误导之嫌。例如,苏教版选修三(2009年第3版)第13页第2段上有这样的介绍:“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并通过DNA连接酶的连接,就能将质粒和外源DNA分子组成一个重组DNA分子”,14页正文第1段后3行里又有这样的叙述:“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带有目的基因(如人胰岛素基因)的外源DNA片段和载体(如质粒),在体外实现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如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重组DNA质粒)”。这两段文字似乎告诉我们:在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时,一定要用一种限制酶,果真如此吗?

我们来看几道高考题:2008海南卷的26题、2008高考江苏卷的32题、2009福建理综32题第一问、2010天津理综第7题、2010江苏卷27题,这几道题都考查了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等相关知识,从每题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可以看出: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不一定用同一种限制酶。

假如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与质粒表达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酶切后,产物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则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而形成的产物有: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载体—载体连接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等。若要从这些连接产物中分离出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还需要对这些连接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以上几道高考试题的答案可轻松看出: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通常采用双酶切法,即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两端,这样获得的目的基因两端露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可防止自身环化即形成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再用这两种限制酶来切割质粒,同样可防止载体—载体连接物的形成,然后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时,得到只有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

如果教师不钻研教材,照本宣科,假如学生死啃书本,不融会贯通,就很容易依据课本上的介绍想当然地认为: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一定要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假如有这样错误的认识,以上5道高考题他们是无法解答的。

建议:为了防止误导师生,苏教版可效仿人教版,不谈如何使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把发挥空间留给师生;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通过高考原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分子一定要用同一种限制酶。

(三)教科书中容易产生歧义的图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大部分图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但也有少数图绘制得不太好,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例如,必修一(人教版2007)第31页图2-11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这个图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这三种二糖都是混合物,麦芽糖里有葡萄糖,蔗糖里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乳糖里可以找到葡萄糖和半乳糖。

其实,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是一种化合物,是一种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在麦芽糖、蔗糖、乳糖分子中根本找不到完整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分子等,这些单糖之间已经通过脱水缩合发生了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在二糖中根本不存在完整的单糖分子,由此看来,该图存在一定问题。

建议:修订教材时直接将该图删去,或者在每一个小图的下方画一个小圆圈,表示脱去的水分子;教学时要把该图解释清楚,防止学生“望图生义”。

(四)教科书中不科学之处

教科书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且文字表述要准确无误,可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中有些内容却值得商榷。例如,必修二(人教社2007年)第11页黑体字: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必修二(人教社2007年)第83页第一段第三行中有这样的叙述: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以上两处有关自由组合的描述对吗?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定要特别强调: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如右图,Y、y与A、a基因就不能自由组合。

建议:①必修二第11页黑体字的最后一句话改为: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能发生自由组合。②必修二第83页第5行的内容改为: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二、加法

教科书中有些地方的叙述不太严谨,甚至出现了科学性错误。因此,要适当添加部分限制词使其规范、科学。现在使用的教科书知识体系总体较好,但有些知识点的介绍显得零散、不全面,需要稍微添加部分内容才能使知识结构完整。

(一)教科书中不太严谨的地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标准的第4条是这样描述的:“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上有些地方欠妥当,文字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加上一些内容才能使其科学、规范。例如:必修一(人教版2007年)第49页第一段有这样的介绍:“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我们知道,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主要是ATP,ATP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等。叶绿体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这些ATP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无关。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都会产生ATP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除了来自线粒体外,还有少部分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因此,建议将“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改为“这些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线粒体”。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实事求是,要让学生学会严谨求实。

(二)知识结构不完整之处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第3条:“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有利于学生通过活动建构新知识。”现在使用的教科书知识体系总体较好,有些地方只要稍加修改就显得更加完美。如必修二(人教版2007年)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次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建议在这一节正文或资料分析栏目中增加“病毒重建实验”,用来说明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通过这样处理,学生对遗传物质是什么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科书,尊重其引领地位,但不要对它顶礼膜拜。教科书只是一个文本,要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或补充,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绝对不要让课本束缚我们的手脚。

[1]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课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文本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D/2009/02/176。

庞四喜(1968-),男,江苏宿迁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

符 洁

猜你喜欢
外源教科书质粒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外源污染物对硬骨鱼甲状腺干扰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藏起来的教科书
多变鱼腥藻ATCC 29413基因的一步插入失活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