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螯合铁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2013-01-25 03:02:09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螯合物硫酸亚铁螯合

(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成都 611730)

20世纪70年代,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动物营养研究人员从氨基酸、多肽是动物必需的营养这一现实出发,用其作为螯合剂进行研究和开发应用。这些氨基酸和多肽的螯合物代替无机盐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有效提高了动物的生长速度,降低了饲料消耗,增强了抗病能力。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无论是在畜禽还是水产养殖行业,都有非常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研究氨基酸螯合铁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氨基酸螯合物的作用机理

微量元素是动物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和生化 功能,对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饲料工业被列为动物营养第5要素,但对微量元素的添加方式,成了最近10多年的研究重点。微量元素被螯合后,生成了稳定常数适中的螯合物,抑制了矿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金属离子在配位体氨基酸的保护下,可有效地抵御其他杂质离子生成难溶的无机盐。根据美国科研部门的研究,经氨基酸螯合后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无机盐的2~6倍,比无机盐微量元素具有更大、更优越的普遍吸收和消化代谢作用。例如:氨基酸螯合铁的吸收率比碳酸盐大3.6倍,比硫酸盐大3.8倍,比氧化物大4.9倍。

微量元素的吸收是在肠内吸收处或在消化前与氨基酸蛋白质进行螯合的。由于机体螯合矿物质的自然能力有限,未被鏊合的游离金属离子则不能被吸收,通过氨基酸与微量元素螯合,克服了第1代、第2代产品的缺点,具有抵抗干扰、缓解矿物质之间拮抗竞争的作用,有良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在机体环境条件下溶解性好,易被动物体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并可加强动物体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

2 氨基酸螯合铁的生物学利用率

Kuznetsov(1987)报道,Fe-Met对7~28日龄哺乳仔猪和4~5月龄育肥猪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20%与115%。Spears(1992)报道,Fe-Met对哺乳仔猪的生物学效价为183%。Henry(1995)报道,螯合铁与蛋白铁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25%~185%。周桂莲(2000)报道,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十二指出肠灌注技术研究了氨基酸螯合铁的吸收。在第1个试验中,日粮中添加1%植酸,显著降低了大鼠FeCl2的吸收,对氨基酸螯合铁中铁的吸收也有影响,但受影响程度要小得多(Fe-Fe-Gly);第2个试验中,Fe-Lys与Fe-Gly较FeCl2+Gly混合物及FeCl2+Gly混合物可更有效地促进铁的吸收;且研究表明,Fe-Lys与Fe-Gly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24.3%与118.5%。

氨基酸铁的生物利用率优于硫酸亚铁(Spears,1992);氨基酸,尤其是半胱氨酸与含有还原型氮末端半胱氨酸的肽,可有效促进可溶性或不溶性的铁离子的吸收(Glahn,1987)。

Yu(2000)证实,以碳酸氢钠溶液为缓冲体系时,从pH值2~6.7,氨基酸螯合铁的缓冲能力比硫酸亚铁高2~3倍,氨基酸可通过缓冲肠内溶物pH值并延迟肠内容物pH值的升高而促进铁的吸收。

在研究铁的生物学反应是,血红蛋白与血细胞压积水平是比较敏感的评价指标(Amine,1972),血浆铁是判断铁是否缺乏的指标,而血浆总铁结合力则是评价铁代谢状况的指标(Furugouri,1972),而氨基酸螯合铁均促进了这些指标水平的提升,表明氨基酸螯合铁利用率高于硫酸亚铁。

3 氨基酸螯合铁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3.1 哺乳仔猪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氨基酸螯合铁可通过母猪胎盘和母乳传递给仔猪,从而促进仔猪生长,预防缺铁性贫血。Ashmead(1977)报道,给产前母猪饲喂氨基酸螯合铁,可以预防哺乳仔猪贫血。马康才等(1990)用氨基酸螯合铁饲喂怀孕后期母猪,可以提高初生仔猪含铁量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血铁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并提高了仔猪初生重,减少了死胎数。徐建雄等(1993)发现,在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60 mg/kg、仔猪补料中添加100 mg/kg蛋氨酸铁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P<0.05),增强抵抗力,提高35日龄断奶重18.55%,提示在母猪及仔猪饲料中添加蛋氨酸铁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而不需另外注射铁剂。李丽立等(1995)给哺乳仔猪分别饲喂不同铁源日粮,测定45日龄时体重、日增重、血红蛋白含量、血浆铁含量和转铁蛋白含量,复合氨基酸铁组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硫酸亚铁+复合氨基酸组和硫酸亚铁组,饲料消耗及猪白痢发病率则明显降低。许丽等(1995)预防仔猪贫血试验表明,2日龄仔猪对氨基酸螯合铁的吸收效果明显地高于氯化亚铁,红细胞数提高32%,日增重明显增加。

3.2 断奶仔猪

Pavlov等(1986)报道,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铁,日增重提高12.95%。Kuznetsov等(1987)认为27~82日龄仔猪对蛋氨酸铁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酪蛋白铁和硫酸亚铁,蛋氨酸铁是早期断奶仔猪有效的铁源,能提高仔猪生长速度。Coffey等(1991)发现赖氨酸铜是有效铜源,对促进断奶仔猪生长的功效与硫酸铜相当,甚至更好。许建雄等(1993)在35~80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60mg/kg蛋氨酸铁,日增重、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99%~12.98%、6.60%~10.61%、18.16%~28.47%。俞沛初等(1995)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硫酸亚铁和蛋氨酸铁后,两组猪血红蛋白值很快升到10 g/100 ml以上,8周龄时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12.57 g/100 ml和13.47 g/100 ml,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始终在9~10 g/100 ml之间徘徊;中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21.0%~24.8%。周桂莲等(1996)研究表明,赖氨酸铜对仔猪的促生长效果比硫酸铜好,使用小剂量的赖氨酸铜即可取得促生长效果,从而避免使用高剂量铜带来的环境污染。潘珂等(1998)在45日龄生长猪1%预混料中添加51.2gFe/kg(蛋氨酸铁),平均日增重提高9.56%(P<0.05),采食量提高1.18%,饲料报酬率提高7.09%(P<0.05),血红蛋白含量增加2.37 g/100ml(P<0.05)。

3.3 肥育猪

吕德福(1994)报道,给生长肥育猪饲喂蛋白微素精,日增重提高9%~33%,料肉比下降8%~24%,屠宰率、瘦肉率均提高。韩友文等(2000)试验表明,在不增加采食量情况下预混料微量元素赖氨酸螯合物提供,可提高生长育肥猪日增重6.4%,改善饲料效率7.0%,使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成本增加部分的投入产出比为1:19。

3.4 妊娠母猪

Darneley(1993)对1~8胎次母猪从产前28天开始饲喂氨基酸螯合铁(56.7gFe/头.日),平均每胎育成离乳仔猪由9.56头增加到10.24头,提高7.1%。李庆怀等(1993)和徐建雄等(1998)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乳铁素”(含干氨酸铁)和蛋氨酸螯合铁饲喂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可以显著地提高母猪及其所产仔猪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的含量。潘珂等(1998)在30头长大母猪预混料中分别添加蛋氨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元素量),结果蛋氨酸铁组比硫酸亚铁组仔猪初生重每头高50 g,断奶重高0.6kg(P<0.05),仔猪死亡率降低8.6%(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6.2%(P<0.05)。黄国清等(1999)发现母猪日粮中用蛋氨酸螯合铁替代硫酸亚铁,母猪首次配种受胎率平均提高7.2%,胎产活仔数增加0.37头,死胎率降低2.1%,断奶仔猪成活率提高2.9%,断奶至产后发情配种的间隔时间平均缩短1.35 d。

4 小结

综上所述,氨基酸螯合铁在猪饲料中有着非常显著地效果,我们在今后研究并推广它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应国海.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博览,2000,(12):16-17.

[2] 郭晓东,胡国清,薛艳秋,等.有机铁制剂预防仔猪贫血效果的试验[J].饲料博览,2000,(12):36-37.

[3] 李素芬,罗绪刚,刘彬.动物有机微量元素利用率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0,(36):51-53.

[4] 钟国清,曾仁权,等.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1996,(6):286-290.

猜你喜欢
螯合物硫酸亚铁螯合
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铈铁合金中铈
不同结构的乌鳢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多肽-亚铁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2018年13期)2018-02-14 08:54:46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化学教学(2016年12期)2017-07-25 09:10:51
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肉鸡养殖业上的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7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及其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
兽医导刊(2016年2期)2016-04-06 03:34:50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含量的测定
螯合型洗涤助剂柠檬酸一氢钠与Ca2+离子螯合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