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张店动物防疫检疫所,江苏连云港 222500)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温湿度高的地区,利于球虫卵囊的生长发育,常呈暴发性流行。球虫病常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死亡率高达80%,病愈雏鸡生长严重滞后,抵抗力降低,易患其它疫病。大多数种类的球虫多寄生于肠道,引起肠道病变。
某养殖户平地棚养1月龄草鸡1 000只,4月龄草鸡1 500只,10 d前开始有个别鸡发病,先是1月龄草鸡发病,随后4月龄草鸡接连发病,之后发病的鸡只数目不断增加,累计达到300只左右,且有108只死亡。病鸡主要表现为拥挤在一起,食欲减少或不食,但喜饮水,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排出混有血液甚至全血的稀粪,粪中含有大量脱落黏膜,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稀粪玷污,粘在一起,站立不稳。
病鸡腿脚和皮肤褪色,小肠缩短、变粗、臌气,同时整个小肠黏膜呈粉红色,有很多米粒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小肠前段及中段的黏膜上出现许多点状、线状、环状的灰白色坏死灶,肠管外面亦可见到,肠壁弹性丧失,黏膜上皮组织脱落,黏膜层变薄。盲肠扩张,肿胀,外观紫红色,质地坚硬,肠管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盲肠壁肥厚,肠粘膜外观与浆膜不同,严重糜烂等。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
载玻片、生理盐水、盖玻片、显微镜、玻璃杯、纱布、小铁丝网、载玻片、氯化钠等。
取发病鸡少量粪便放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盖上盖玻片,显微镜40倍下镜检,可观察到球虫卵囊。刮取病变肠段粘膜、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的球虫裂殖体和月芽形的裂殖子及球虫卵囊。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该养殖户饲养的鸡暴发球虫病。
将整个育雏室垫料全部换掉,全群鸡用药,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维生素K3、肾肿解毒药混合饮水(注:每100 g兑水200 kg),5~7 d为1疗程。为增强雏鸡抵抗力,7 d后用电解多维(注:每50 kg加水30 g)饮水3~5 d。10 d后鸡群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第1 d有6只1月龄草鸡死亡,第2 d没有鸡死亡,第3 d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鸡群的精神状态好转,采食量增加。
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尚未发病鸡要适时投药预防。幼雏在整个饲养期间都要用药物或球虫疫苗做好预防。
多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保持鸡舍通风、干燥,清圈要勤,要对鸡粪进行发酵处理。
鸡发病早的7 d,迟的18周龄,高峰期在3~6周龄。鸡群越大、饲养期越长、场地污垢越厚、感染期越长,风险性越大。本地鸡抵抗力强于外地鸡,黄羽鸡强于白羽鸡。
鸡感染的球虫种类可达9种之多,往往呈数种球虫混合感染。临诊中以盲肠球虫、小肠球虫和盲肠小肠球虫混合感染为主,尤以盲肠球虫多见。患鸡以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饮欲增加、机体消瘦、排血便为特征。有的鸡肛门羽毛粘有血便,鸡互相追啄,导致肠子啄出。病理变化:①盲肠球虫,盲肠一侧或二侧肿大,色泽紫红肠内呈紫褐色的血便;后期内容物干涸,呈紫黑色的栓塞状物;②小肠球虫,外观小肠增粗,肠壁变薄,布满血丝,偶见肠粘膜上有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白色坏死点。发病部位多见于小肠中断,严重者可从十二指肠起始端至泄殖腔。肠内充满淡红色胶胨状或含少量血凝块的内容物。混合感染出现混合病变。
实践中观察到,鸡球虫病除与外界的昆虫、鸟类及饲料污染、饲养员走动有关外,主要与鸡群密度、温度、湿度有关。这“三度”中以密度为基础、温度为辅助、湿度是关键。高温、干燥的场地不易发生鸡球虫病;而在密度大、场地污垢、潮湿的环境中最易暴发。育雏期感染率高于育成期,舍养鸡高于放养鸡,平养鸡又高于笼养鸡,这证实了该病与“三度”密切相关。
多数人主张预防鸡球虫病选择药物及疫苗,但效果不佳。笔者认为:药物预防尚可,但不如搞好环境、控制“三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致病的球虫达9种,各种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既使致病力最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对疫苗及某种药品的长期预防也极易产生抗药性,且多数情况下鸡往往呈现数种球虫病混合感染。
鸡感染球虫虽然有4~7d的潜伏期,但往往不被畜主所注意,一出现症状很快死亡。盲肠球虫见到拉血不到半天就会死亡,严重者边拉边死;小肠球虫很少见有拉血即死亡。若不及早采取措施,极易导致球虫病的暴发,损失惨重。
[1] 周作勇,聂奎.鸡球虫疫苗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与兽医,2006,(7):27-29.
[2] 王立波.鸡球虫的致病因素[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8):17.
[3] 陈建红,张济培.禽病诊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庆民,李明淑.科学养鸡指南[M].金盾出版社,1998.
[5] 崔忠道,曾昭光.鸡鸭鹅饲养与疾病防治新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6] 曹保东,张德玉.环境因素与鸡球虫病[J].家禽科学,2006,(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