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典
(四川雅安市县前街136号,625000)
老张住周公山,养羊70多只,每年冬至大雪间卖35只给“农皮炖羊肉”餐馆,羊毛每斤15元,年养羊收入27000元。有时还要上山打猎,空闲时,也要编蔑货,生活燃料捡干树枝,四季用天然山泉水,吃菜就地生产,年吃米240 kg,年吃油24 kg,再加酱醋盐调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年支出5000元,纯收入22000元。
据他本人说:“山村里的农民,一年有2万元的收入就可以了。”羊群的发展、羊病的防治、羊饲料的配伍也过关,成了当地有名的羊倌。
周公山原叫蔡山,传说是周武王建朝前曾率军西征,夜宿蔡山枕江楼,得梦征战胜利,果真凯旋而归,故改名为“周公山”。所以,人们说此山是吉利山,只要上山做事的人都会成功。老张在山上牧羊,就此洋洋得意会享周公福。周公山比较高大,他放羊走遍了每一角落,途径之处,常常听到蜜蜂嗡嗡的叫声,还见到蜜蜂结团吊在树上,有两次曾看到蜜蜂筑巢于岩洞里。经历多了,自然引发他思索,知识也逐渐增加。他开始收蜂饲养,逐渐感到山上的蜂源不少,有野生蜂在石洞里,在空心树里营巢,春季要分蜂,侦察蜂在山岩下到处寻找新地址,如在岩下放箱诱蜂,那就可能成功。果然,春季诱到11群,夏天山下温度高,而山上却低了4℃,打柴人很有体会,山下汗湿沾衣,山上凉风习习。蜜蜂也不愿在山下受酷热,也要上山避暑。故去山上寻找越夏地势的蜜蜂不少,有的蜂还没有找到理想地就盲目飞上山去碰运气。老张想:我来伸手救援吧。找个空箱抹上蜂蜜,砍4根树枝交叉做两个架,用锄头挖了4个坑,埋好木架,再把蜂箱放在木架上,蜂巢靠近蜜蜂。蜂闻到蜜味就欢天喜地往箱里钻,让人痛快。老张思索,这不算捷径,最好是安箱诱蜂。他把蜂箱打扫干净,用乌桕叶擦拭后放在高岩下,蜜蜂投箱率竟达70%,一个夏天就诱到18群。
中秋节过后,蜜蜂的活动又发生了变化,山上气温低,蜜源渐少,蜜蜂靠吃蜜来增温,所以耗蜜量大,储存减少。蜜蜂最怕食物空虚,明白群内进得少,吃得多,储存缺,办法只有往山下迁,让气温适应机体才能减少耗能。
老张观察能力很强,一天他就发现有两群蜂往山下飞。他心里嘀咕,生命在运动,我来追蜂。他又在山下平坝房屋前后、山边的岩下,放箱诱蜂。晚秋诱蜂,一定要在蜂巢上打较厚的蜡,最好是干净无虫的空脾,这样把握性大些。这个晚秋,老张又诱到了8群蜂。
根据晚秋蜂要下山的特点,老张把上山诱到的29群蜜蜂全都运下山,再加上山下诱到的8群共37群。翌年春天,部分蜂箱散放在几处采油菜花,平均每群收10 kg蜜,此春季收370 kg,获利14800元,还新分蜂25群,共有62群。4月15日前,把蜂运到周公山半山采灯台、板栗、女贞;7月15日后,运到高山采五倍子、夹叶、茅梨;8月15日前后可收蜜,每群能收5~10 kg,收得323 kg蜜,山上的蜜叫药蜜,自留8 kg,其余获15120元。春、秋蜂蜜收入就是29920元。秋末,外地一个蜂场到周公山来买蜂,劝老张“周公山上好收蜂,你把现有的蜂卖了,再去诱蜂,蜂群又会发展起来。”老张问出什么价,买蜂人说:“以脾卖,每脾蜂30元,以群卖,每群200元。”老张想:我的蜂晚秋每群最多就7脾,值210元,若卖每群200元,捆起吊起一样痛;我1群蜂越冬后,春季油菜能收10 kg蜜,秋天五倍子能收5 kg蜜,共15 kg,每千克40元出售,也能获600元,而且明年还可以分蜂,1群变2群。两者比较,认为卖不得。
第三年入春,老张的62群蜂,死亡2群,剩下60群,油菜花期收蜜 600 kg,送人 20 kg,卖 580 kg,获利23200元。秋天收蜜300 kg获利14600元,全年收入34800元。老张比较:我养羊,山高路滑摔跤不计其数,羊要吃草,只得受雨淋。看来现在养蜂比养羊收益大,而且劳动强度减轻。不养羊不种菜了,也不打猎了,蔑货也不干了,只养蜂。当地人也看到老张养蜂效益好,开始养蜂,并积极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养蜂合作社,共同探讨养蜂技术。因老张的蜂群多,也有一定的技术,推举他为养蜂合作社的社长,村民风趣的说:“他走运了,羊倌变成蜂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