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荣
(吉林省白城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护理
富金荣
(吉林省白城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 白城 137000)
气管切开术;护理
气管切开是指颈段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患者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甚或造成患者死亡的发生。因此,加强气管切开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为此,笔者将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以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
1.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气管切开的基本知识及其必要性,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消除紧张、恐惧与焦虑等负性心理。由于患者术后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应激,导致烦躁、抵触等心理。所以,护士必须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预后,病情好转的结果、为患者准备好纸和笔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需求。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因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特别烦躁,护理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疾病,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注意自我的言行,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1.2 术前准备
协助医师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备皮、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术前6小时禁食水、术晨给患者留置胃管和尿管。
2.1 病室环境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2次。亦可行机械通气,使空气中自然菌落数达到Ⅱ类环境要求[1]。
2.2 舒适护理和饮食护理
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去枕平卧位,颈部稍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及压疮的发生。在翻身扣背时,应防止套管对皮肤的摩擦,同时要保持患者头颈躯体在同一轴线上,防止套管因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引起窒息。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移动,堵塞、脱出、而造成窒息。
患者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术后无吞咽和意识障碍的患者,24h后可以进流质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喂食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及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并抬高床头,使床头角度≥30°~35°,该体位可以减少呛咳、呕吐等的发生。喂食过程中,鼻饲温度与速度应适宜,温度以37~40℃为宜,速度应缓慢,一般200mL在15~20min喂完,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气管切开术后初期,患者尚不能适应气管套管对气管壁的刺激,常出现痉挛性咳嗽,使腹压增高,极易引起呕吐。此时,喂入的食物应量少而稀,50~100mL为宜,随着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患者对套管逐渐耐受,可逐渐增加进食量,并增加喂食次数,以补充营养,但每次喂食量<200mL,间隔时间>2h,频次为4~6次/d。喂食后0.5~1h尽量不翻身、拍背、吸痰。
2.3 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
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某些物品应放置在床头。
2.4 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
阻塞原因包括气囊滑脱堵塞和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2.5 及时吸痰
气管切开的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吸痰时应注意:①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②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③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④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⑤吸引负压以50mmHg为宜。⑥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2.6 充分湿化
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每2~6h雾化吸入1次,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每次15~30min吸痰后交替滴入套管内缓慢注入气管2~5m。
2.7 预防局部感染
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2.8 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
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患者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2.9 口腔护理
口腔部分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应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pH值高时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擦洗,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2.10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脱管: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非常紧急而严重,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②出血: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③皮下气肿: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④感染:亦为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⑤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⑥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为晚期并发症。
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塞住1/3,第2天塞住1/2,第3天全堵塞,如堵24~48h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d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这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1] 张翠芳,段淑敏.空气净化消毒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预防控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2(3):78-80.
R473.6
A
1671-8194(2013)23-03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