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生,刘小莉
(怀化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对当代大学生明礼诚信品格教育的思考
张南生,刘小莉
(怀化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公民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明礼诚信是时代对他们的要求,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从道德规范角度加强大学生的明礼诚信品格建设,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明礼诚信品格,并且逐步建立大学生明礼诚信度测评体系。
大学生;明礼;诚信;品格;教育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当代公民的行为指南,规范并指引着公民的基本行为。中共中央2001年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必须将“明礼诚信”作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核心内容,为民族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明礼诚信”的思想精华。早在夏商时期,“礼”就很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明礼诚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准确把握‘明礼诚信’思想的主旨,既要立足传统文化又要结合新时期的道德规范和实践,既要分别解释明礼与诚信,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2]
在古代,广义的“礼”泛指典章制度,包括一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仪式节文。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二程也说:“礼者,人之规范”(《河南程氏粹言》卷一)。因此,在我国古代,“礼”包括了上至国家举措,下至个人活动的全部社会上层建筑。从狭义上来讲,“礼”表示道德规范,是“道德之极”,“人道之极” ,也有人将“礼”视为全德之称。《左传》:“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荀子又说:“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荀子,大略》)。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古人的“礼”指的是礼仪、节文等。也有人将“礼”视为四德、五常之一。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礼记》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在现代社会, “明礼”概括了以往“礼”所涉及的“礼仪”和“文明”的含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明礼”不仅要求人们倡明“礼”,更重要的是注重人们对“礼”的践行。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就是讲究社会公德。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都可以从“明礼”的角度去加以理解。狭义上的 “明礼”,即讲礼貌、重礼节,是对中国传统 “礼仪”和“礼让”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办事热情,服务周到,谦虚有礼,互相尊重等都会在基本的“礼仪”和起码的“礼让”中得到展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大到国际交往、外交关系,小到与邻里之间打交道,都要遵守礼节,讲究礼貌。
中国古人认为,“诚”既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态度和方法。“诚”要求说真话,做真事,保持纯真。思想家朱熹曾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即“诚”是真实不欺的品德。 “信”则是人们应该崇尚的美德。孔子曾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信”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五伦”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并与“仁、义、礼、智”合称为“五德”。“信”要求对人诚实,不欺骗,这与“诚”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中国古人往往常将“诚信”合称,诚是基础,更为根本,“诚故信”;信生于诚,无诚则无信,“欲上下之信,唯至诚而已”(〈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二〉)。
在当今社会,“诚信”首先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基本道德前提。即古人所谓“无信不立”。其次,“诚信”也是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3]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假冒伪劣欺和诈行为也不断充斥在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这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声誉和社会的发展。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的背后本质上是“诚信”的危机。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突出强调“诚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明礼”与“诚信”是有机融合的一体。“‘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诚信’的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或繁文褥节;‘诚信’只有通过‘礼仪’、‘礼让’的形式,才能够最恰当、最真实地表现出来。”[4]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凸显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5]当代大学生是高升的旭日,未来的希望,将担当社会重任,应该培养明礼诚信的优良品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法治和诚信都必不可少。缺失法治或缺乏基本的诚信,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将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阻碍民族复兴的伟业。在未来风诡云谲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当代大学生既是弄潮儿,更是掌舵手,只有具备明礼诚信的品格,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才能担当时代赋予他们的重要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明礼诚信”的人格培养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明礼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表明各高校乃至全社会要以明礼诚信为重点,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和人格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越来越重要。上至国家、集体,下至家庭、个人,都越来越重视相互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明礼诚信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与合作中也就越来越受到推崇。我们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和谐诠释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特征紧密联系、彼此贯通,其中“诚信友爱”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6]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主导者,他们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我们国家民主富强的实现。因此,明礼诚信是社会寄予他们的期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才有可能自觉地启发诚信意识,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7]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首先是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基础。没有优良的明礼诚信的品德则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更不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明礼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与根本,是一切制度与规范得以确立和作用的基础,是全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其次,明礼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始终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最后,明礼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通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需要经济主体的诚实守信,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更需要社会主体的明礼诚信,大学生们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品质,奠定好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有可能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明礼诚信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明礼诚信教育,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自觉养成明礼诚信的品质,使他们真正能做到德才并进、和谐成长。
第一,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这一主要渠道来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诚信品格。各高校应在有关必修课程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化与增加明礼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实践;“改变传统只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方式,增设情境模拟,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道德情感体验,将课堂教学与道德生活密切联系起来”。[8]
第二,将“明礼”、“诚信”渗透到学习场所和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礼诚信的品格。各高校应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专心致志;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平等友善。
第三,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在言论和氛围上要严厉抨击那些弄虚作假、伪善欺诈的行为,积极倡导真诚坦白、和睦友善的良好关系。要严惩那些非明礼诚信的行为,如:对于当前某些大学生考试不诚信、论文抄袭等情况要做到及时批评与教育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要将教育和规定相结合,引导和管理相辅相成”,[9]从而不断减少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诚实守信品格。
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也是道德的源泉。大学生的明礼诚信品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
第一,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把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文明高校”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的“三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们在实践生活中提升明礼诚信的品格。
第二,各高校可以尝试通过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来强化和提高大学生关于明礼诚信的道德品质。例如,开展“真实的世界,真诚的我”征文活动,鼓励我们的大学生们敞开心扉、真情表达,抒发对人生、社会、世界等各种各样的看法与认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大力赞颂诚信新风,鞭挞不明礼诚信现象,激励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通过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每年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把考察大学生的诚实、信用等资质作为其中重要指标;通过在师生中树立“重信誉、讲信用”的榜样,影响、激励他人等。
第三,动员大学生们积极地参加相应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各高校应鼓励广大学生们积极参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们达到从情感体验至情感升华的改变,把道德方面的要求变成到个人情感需求,从个人情感需求变成自觉自主性的行为或行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加强大学生明礼诚信教育可以“尝试运用经济领域里有关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明礼诚信度评估部门或组织机构,构建大学生明礼诚信度测评体系”,[10]并通过运用测评体系约束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提升自身的明礼诚信品格。
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明礼诚信度测评体系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确定明礼诚信度测评的基本要素,应把文明、礼貌、诚实、信用等道德品质列入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要确定各级各项指标,也就是要确定能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明礼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和评分值;第三,要科学确定各层标准,即根据当前大学生明礼诚信状况划分各种不同的级别并相应地定出各层级别的标准;最后,应积极妥善地选择关于明礼诚信度测评的途径。例如在明礼诚信测评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自评、互评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方式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向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发放诚信调查问卷,从学术诚信、信贷诚信、就业诚信等多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在大学生的明礼诚信的现状,并且进一步地探寻关于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建设明礼诚信校园等方面的有效措施。
总的来说,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品格的重要阶段,充分认识明礼诚信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明礼诚信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把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基本道理。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人民出版社,2001.
[2] 张南生.新时期大学生品格与品格塑造的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会,2009,8.
[3] 王 颖.浅谈“明礼诚信[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1:82-85.
[4] 夏伟东.“明礼诚信”谈[N].中国教育报,2001-12-12(03).
[5] 张南生.新时期大学生品格与品格塑造的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会,2009,8.
[6] 许文英. 浅论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3-55.
[7]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2.
[8] 唐跃旺,廖小平.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126-129.
[9] 马倩美.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EB/OL]. http://www.scut.edu.cn.2007-7-9.
[10] 姚 刚.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救治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Ref l ections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urtesy and Honesty Education
ZHANG Nan-sheng, LIU Xiao-li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 Hunan, China)
Courtesy and honesty are the virtu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code of the behavior that the citizens should comply with.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urtesy and honesty are the necessary of the era,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ociety, and also the conduct of their life.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nstruct the charact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y code of ethics, moral practice, and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haracter of courtesy and honesty.
college students; courtesy; honesty; character; education
G641
A
1673-9272(2013)05-0186-03
2012-09-06
2010年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YBA190)。
张南生(1962-),男,湖南溆浦人,怀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