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就义前后

2013-01-05 09:20:54
现代阅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绞刑遗属抚恤金

1926年,段祺瑞政府倒台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上台执政。

胡子出身的张作霖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手段来绞杀革命,北方的革命运动陷入低潮,革命者纷纷撤离。但李大钊没有走,因此才遭到张作霖的毒手。

李大钊是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兵营被捕的。

风声很紧,作为中共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李大钊已经预先有了准备,移住到使馆区,那里会比较安全。此前也有人劝过他,碰上没文化的张作霖张大帅,还是要找安全的地方避一避风头为好,被李大钊一笑置之。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李大钊的被捕,是被自己人出卖的。出卖他的人名叫李渤海,曾是李大钊的学生和秘书。李渤海在北京西交民巷散发革命传单的时候,被京师警察厅警察署的侦探当场拘捕。严刑拷打之下,李渤海供出了老师和领导李大钊,以及其他革命党人的藏匿之处。奉系政府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北伐军到来之前先掐灭北方的革命火种。

一般描述李大钊被捕这段历史的时候,通常都会说军阀政府不顾国际公约、悍然闯入外国使馆区,强行抓捕。一些文章在描写李大钊被捕的时候,闯入的军警“荷枪实弹”,“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李大钊。这种说法主观意图是好的,揭露了军阀的凶残,烘托了李大钊的英勇,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中国军警是不能擅自进入北京东交民巷的使馆区的,尤其是不能携带武器进入。张作霖大帅虽然是个粗人,但为了抓几个人而公然得罪所有的洋大人,他是没有这个魄力和胆量的。公然搜查外国使馆必将引起各国列强的反对和干涉,如果走漏了风声,没有把握抓到人,或者找不到证据,事情就更不好交差了。

因此,必要的外交手续一个都不少。负责抓捕的京师警察厅以涉及“国际公法”为名,不敢擅自做主,请示了当时的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顾维钧。顾维钧也不愿意担此骂名,又把皮球踢回到了张作霖的脚下。

此时张作霖已经铁心反共。更兼南方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兵势甚锐,张作霖为求自保,必须先扑灭在北方的国共两党机关,消灭其地下活动。他指示安国军总部与驻华的美、法公使等洽商,并取得了外国使团领袖——荷兰公使欧登纳的谅解,同意搜查俄使馆,并在警察厅呈签的公文上签字为凭,取得了法律上的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安国军和京师警察厅联合行动,在1927年清明节的这一天出动了军警300余人,突然闯入东交民巷俄国使馆等几个要害地区,搜查并抓捕(确切地说是绑架)革命党人。为了避免引起外交事端,这些军警一律穿着便衣,并且不带武器。考虑更为周密的是,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携带灭火器具的消防队人员,主要是怕革命党人放火烧毁文件及房屋,湮灭证据。

东交民巷俄国使馆房间颇多,地形复杂,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引导,一时间也不会很快找到李大钊,弄不好还会打草惊蛇。果然,在奸细的带领下,李大钊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抓住。李大钊身边就有一支小手枪,但他并没有使用。像他这种身份的人,自然不能像街头混混那样徒劳挣扎,因此他从容地说:“我就是李守常,也叫李大钊。”

参加缉捕的消防人员派上了用场。一些秘密文件没有来得及销毁,事后这些文件成了“罪证”,京师警察厅公布了这些文件,由精通俄语的察哈尔外交特派员张国忱编译成《苏联阴谋文证》,大肆炒作。

就在抓捕李大钊的当天晚上,驻华外国使团领袖欧登纳发表了一份早已经准备好的声明,大意是说“俄国不在《辛丑条约》签字国之列,故外交团亦无法制止中国军警搜查其在东交民巷区域内所设立之机关。”因此,此次使馆区的抓捕行动并未酿成外交事端。

在狱中,李大钊保持了一个共产党领袖的风范,“自称为马克思学说的崇信者,其他一切概不知晓”。各方对李大钊进行了营救,都没有奏效。有些受过李大钊恩惠的铁路工人甚至打算武装劫狱,不惜以性命相搏,也被李大钊婉言谢绝了——为了救自己的命,搭上别人的命,这不是李大钊的风格。

4月28日下午1时许,李大钊等被“特别法庭”判处绞刑的20人,包括同时被捕的国民党北方党部负责人,被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秘密执行绞刑。

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进口的刑具执行绞刑,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架。刽子手对他施刑长达40分钟之久,而正常的绞刑只需20分钟。至于绞刑为何拖了如此长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延长李大钊临死前的痛苦,以说明刽子手如何残忍。

也有人认为执行时间的延长很有可能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误引起的。绞刑刑具运到中国来的时间并不长,刽子手操作不熟练,执行中很可能发生机械故障。从常理判断,刽子手与李大钊个人之间并无私仇,延长痛苦对刽子手有何好处?况且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再者说,职业杀人讲究干净利落,拖泥带水只能引起同行的耻笑。

李大钊殉难时年仅39岁。在临刑前,他诅咒了这个社会,并预言黑暗的社会制度必将会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2年后,李大钊的诅咒应验了。

李大钊等人被绞死后,军阀政府假惺惺地表现了“人道主义”关怀,对每一位殉难者都进行了装殓,由政府出资每人给了一口棺材。给别人的棺材价值40元,唯独对李大钊格外“优待”,他的棺材据说花费了70元。为了让这些钱花得物超所值,官方控制的新闻媒体进行登报宣传,借以体现“政府很关心,家属情绪很稳定”。

这套“猫哭老鼠假慈悲”的把戏骗不了任何人。卧床哀泣不起的李夫人情绪很不稳定,她决定不用政府提供的棺材。李大钊的生前好友梁漱溟,到现场查看了装殓李大钊遗体的棺材,发觉用的木材很薄,根本不值70块钱,于是请示李夫人同意,由生前好友募捐,重新装殓了李大钊。

李大钊在知识界人缘很好,募捐的钱很快到位。棺材铺掌柜听说要盛殓李大钊的遗体,特意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柏木棺材以成本价卖给李家,以表示对革命者的敬意。

有一种死亡叫殉道。

李大钊殉道后,撇下缠着小脚的夫人和4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位共产党领袖平生没有留下积蓄,工资收入大部分赞助了他所追求的事业,因此家属的赡养成了大问题。除了生前好友的捐款和接济,北京大学发放的抚恤金也成了李家遗属的重要经济来源。

学校给的抚恤金是有时间和金额限制的,规定期满后抚恤金还发不发?李家的遗属仍住在北平,生活极其贫苦,谁能忍心看着她们孤儿寡母沦落街头?

就延长对李大钊遗属抚恤金发放的问题,北京大学召开过一次校务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延长李大钊遗属抚恤的议案刚一提出,就有人表示反对。反对者抬出了规章制度:北京大学从来无此先例,不好独为李大钊遗属网开一面,要是别的遗属攀比怎么办?反对者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李大钊是政治犯,学校“划清界限”犹恐不及,反而延长了他的抚恤金,会不会被政府理解为对着干呢?

时任校长的蒋梦麟静静地坐在会议桌旁,听完了反对者的理由,然后轻轻地、一句一顿地说道:“诸位同仁说得也许有道理。但如果本校之中,谁要像守常那样,为了主义而被他们绞死,我们也可以多给一年的抚恤金。”

蒋梦麟人长得小小的,瘦瘦的,貌不惊人,他本人不是共产主义者,也未必赞成李大钊的学说,甚至跟李大钊本人也没什么深的交情。但他的这番话却像锤子一样,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良知。

会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没有人再说话,仿佛大家都在扪心自问。

议案表决的时候,反对者的手再也没有勇气举起来。

李大钊的灵柩整整停了6年,最后才被安葬在北平西郊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蒋梦麟为李大钊的公葬和遗属赡养发起了募捐。曾经的北京大学同仁蔡元培、马叙伦、许德珩等以及李大钊的生前好友鲁迅、李四光等100多人为李家捐了款,款额达600余元。李大钊出殡的时候,送葬队伍越聚越长,以致“车辆拥挤,不能通行”。共产党北方地下组织送来了刻有镰刀斧头的石碑,当时不敢明摆,仿照六朝墓志的办法,将碑埋在了墓内。

李夫人在丈夫下葬一个月后,因思念成疾、贫病交加去世,安葬在李大钊墓旁,由好朋友刘半农写了墓碑。两次葬事开销以外,捐款还有节余。钱交给北京大学会计课,后又存入北京金城银行,以所得利息供李大钊的孩子们生活。

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进占北平,北京大学南迁,这笔钱不知所踪。

(摘自北岳文艺出版社《红色账簿》作者:马祥林)

猜你喜欢
绞刑遗属抚恤金
抚恤金可作为遗产分割吗
校园危机发生后的心理管控技巧
江苏教育(2018年96期)2018-01-29 06:47:25
龙里县发放2016年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基金
晚晴(2017年2期)2017-03-09 20:02:54
抚恤金是遗产吗?
抚恤金是遗产吗?
提留遗属补助费透支后应继续支付
Design of a House Lease Management System in Cloud Computing
鲜为人知的绞刑师
向萨达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