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萨达姆“致敬”

2012-06-26 08:04澳大利亚蔡成
读者·原创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萨达姆

文 _ 〔澳大利亚〕蔡成

1

这一日是2006年12月30日,地点在澳大利亚悉尼西部的奥本市。这天,全球所有报刊大概都在头版头条高调宣布一则国际要闻,这则轰动世界的新闻必将以重大历史事件的面目载入史册,关键词是:萨达姆、绞刑。

关于老萨之死,全球媒体上两类点评:其一,大独裁者终被绳之以法,罪有应得;其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被美帝和伊拉克傀儡政权联手用政治阴谋的手段夺去生命。

哈桑认同后一种说法:他是英雄,我们阿拉伯人全都尊奉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哈桑是黎巴嫩的男子常用名,尤在南部黎巴嫩,男子十之八九都用这名。哈桑在黎巴嫩时叫哈桑,来到澳洲后依旧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他的脑海中没 入乡随俗 这个词。比不得我们中国人,往往一到异国即迫不及待给自己取个响亮的洋名。

自打宣判老萨死刑的那刻起,悉尼警方就开始紧张,等老萨正式走上绞刑架那天,警方如临大敌。事先有报道称数个临近市镇警力将借调去支援奥本——哈桑的杂货店所在的城市,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暴力冲突。

哈桑的店铺本打算关门停业一天,后来计划改变,营业半日——他也高估了事态的严重性。

2

奥本是悉尼西部的一个卫星城,原本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2000 年悉尼奥运会后来了个华丽转身,朝着商贸业和现代工业并重的经济模式转化。工商业发达导致物质生活丰富,自然吸引民众目光,再加上房价较低,奥本也就成了新移民的聚居地,其中华人占16% ,阿拉伯人占13% ,土耳其、越南、印度、非洲等众多族裔随处可见。

多民族杂居难免招致文化冲突,该地也就成了悉尼人传言的社会治安最差的城市。若论人数,华人虽坐当地少数族裔头把交椅,可要说到影响力就远远不及阿拉伯人了。在悉尼只要说起中东人,没有人不提奥本,此地俨然成了中东人在悉尼乃至新南威尔士州的大本营。而以奥本为大本营的黑帮组织有好几个,如年轻人唱主角的 奥本小子。其实该地数个黑帮组织的中坚力量未必全是中东人,可曝光的几起大案要案中,挑大梁的恰恰是中东人,一粒老鼠屎足以搅坏一锅汤,就是这么个意思,哪怕多数中东人挺友善。

3

如上所述,奥本 臭名 在外,加上确有人放出话来,老萨 光荣 那日要整出些响动,悉尼警方严阵以待也就理所当然了。事实上,这天除了黎巴嫩人的抗议外,奥本还有流落异乡的伊拉克人的狂欢庆典,他们旗帜鲜明地拥护将老萨送上断头台,人数也不多——约300人而已。有枪声划破街市,后来警方找到了空弹头,但无人知晓,究竟是谁的手指扣动了枪的扳机?也许这是一颗愤怒的子弹,出自高喊为萨达姆复仇的抗议者之手;也许它是一颗形同礼炮的喜悦子弹,是诅咒老萨的狂欢者开枪为他送行。

游行当日,在奥本街头,不成形的队伍奔涌过来,又蜂拥过去。每张绷紧的脸上愤怒和痛苦并存,呐喊此起彼伏。队伍的规模比想象中小太多,我原以为数目至少成千上万呢。尖利的汽车鸣笛声声入耳,我正琢磨这究竟是警车还是救护车,警笛却销声匿迹了;有烟蹿起,伴随着听不出细节的嘶喊 别慌,有人焚烧国旗和画像而已。随处可见警察的身影,或站或行,三五人成一小团体——在澳大利亚,很少碰到单枪匹马出动的警察,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提倡一个好汉三个帮。

如果那天奥本敌对的两支游行队伍狭路相逢,会发生什么爆炸性的情节呢?实际上,那天敌对双方并没互掐,他们错过了相逢,因为他们事先就有意识地选择好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各走各路,相安无事。抗议也罢,欢庆也罢,节目一完,演员观众均作鸟兽散,街面上遍地狼藉,难免给人脏乱差的视觉效果,而商贸随即恢复,街市顷刻繁荣。

这有什么用呢? 哈桑的眼里没泪,脸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伤感。一个女人脸上云山雾罩的忧伤易让人沉醉、着迷;一个男人脸上层层叠叠的痛苦却只会让人不忍卒读。

4

游行和示威 有什么用呢 是哈桑的见解,也是读懂了 政治 二字个中真味的明白人的彻悟。实际上早在 伊战 之前,全世界各地都有反战游行示威,都有人焚烧美国国旗、布什画像,然而战争的话语权当然不会掌控在平民手里,政客嘴里轻轻吐出的一句话才举足轻重。不管战争维系的利益方仅仅是一个集团、一个党派,甚至不过是个人而已,可只要是以国家名义舞动指挥棒,战争就迟早会打响第一枪。

哈桑对老萨的故事了如指掌。说起来,黎巴嫩与伊拉克说不上有多亲密,但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以色列。几次中东战争,使得以色列成了阿拉伯的全民公敌,而哈桑一口咬定以色列不过是站前台亮相唱戏的,祸首是美国。我估计太多的中东人抱同样观点。大家敢怒也敢言,而敢真枪实弹跟美国对着干的,是萨达姆。正因如此,老萨成了阿拉伯人心目中的民族之魂和孤胆英雄。

我不反驳哈桑一味唱红老萨同志,毕竟哈桑的祖国被以色列折腾得千疮百孔了,好不容易有条汉子扬言学习阿拉伯的前辈民族英雄萨拉丁,要把红旗插到以色列的心脏耶路撒冷去,不值得追捧吗?

无可否认,萨达姆是强人,他始终心怀英雄情结,可他的英雄梦里带着更多的私心杂念,他梦想恢复老巴比伦王国的荣耀,希望自己跟随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萨拉丁的足迹,用一己之力打败欧洲的 十字军。遗憾的是,老萨仅学了前辈的皮毛,他坚信血腥的武力征服,却无视萨拉丁的武器不仅是铁血,还有为敌我双方都敬重的慷慨和仁爱。于是萨达姆一意孤行地把整个国家和自己的个人命运捆绑一起,先和伊朗打了8 年 两伊战争 ,在喘息期间用坦克飞机攻占科威特,再鼓足勇气跟美国叫板 他一步步走上不归路,也将伊拉克引入至今仍遍地狼烟的悲惨境地。

5

萨达姆好斗,我的耳边经常听到悉尼人对黎巴嫩人的评价也是 好斗 ,我心生疑惑:是否中东人都好斗。我小心翼翼问哈桑:都说你们黎巴嫩人勇敢好斗是真的吗? 哈桑苦笑:不这样我们就没法活下去。

今天的贫困国家黎巴嫩曾经是中东最富庶的国家之一。黎巴嫩曾有中东小瑞士 之称。后来黎巴嫩脱离法国统治后独立,独立不久就爆发内战,内战一熄就与邻国交火不止 黎巴嫩跑步进入民不聊生的境地。

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出生长大,能扔下斗争的武器吗? 哈桑握紧拳头。

哈桑的杂货店面积不大,摆设和华人小超市没啥两样,硬要找出点差异来,那就是他的店里亚洲食品略少,而多了许多五花八门的豆类,其中有些我之前不曾见过。黎巴嫩人爱吃豆子吗?我没问哈桑。

猜你喜欢
萨达姆
审判萨达姆:伸张正义还是一场表演
美看守出书曝光萨达姆最后生活
印度“萨达姆”难找工作
美国审讯专家眼中的萨达姆
传萨达姆被捕前已不问政事专心写书
提克里特战火摧毁萨达姆坟墓
萨达姆与哈泽尔
少年萨达姆的求学路
“当然是萨达姆,他收到了余生免费食宿。”
萨达姆与西方传媒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