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南在南方
老村的荒芜是因为光棍的增多。到城里去,到女孩多的地方去,打工,赚钱,找媳妇……老村因此光鲜起来。
两座山一挤,我们村就这么在秦岭深处窝着,不知道窝了多久,看上去稳当、安静,除了人一来(生)一去(死)的哭声和结婚时的笑声,好像什么都是平铺直叙的。
我小时候喜欢看人结婚,喜欢坐下来吃宴席,那是嘴巴难得的福利。那时候穷,唯有红白喜事,不管怎样,都得大方一回。
后来,这样的婚宴少了,不是我们村没有小伙子,小伙子很多,但不少打着光棍。姑娘都上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让村里的老人生气,指着那条盘山公路说,顺着公路跑光了!
这是一条修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公路,通车之初,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这条公路会改变什么,不过,马上感觉到了,是退婚——去城里打工的姑娘发现原来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那是她们想要的。接着,长大的姑娘们顺着公路天南地北地闯。
光棍们心急,父母更加心急,认为是穷的原因。于是,年轻男子都想着出门挣钱。这群年轻男子有两个去处,一是到山西下煤窑,二是到河南灵宝背矿。他们有力,也肯出力,遇到好老板,一年到头总能挣些钱,至少比待在家里强多了。几年下来有了积蓄,掀了旧房盖起高高大大的新房,装玻璃窗、刷白灰墙、打水泥地。问题是,有了这些之后,依然找不着媳妇。
这个问题在赵家很突出,赵家兄弟五个,只有老大、老二成家了,剩下的三兄弟都打着光棍。
村子如果长时间没小孩的哭声,就沉闷了。这沉闷好像是为了等着赵年来一个突破。
赵年是赵家老大的儿子。赵年参加了高考,分数不高,却收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录取通知书,赵年见一张撕一张,说:这都是催款单嘛。
赵年背个包去了广东,半年之后给他家三个叔叔写信说,南方女子多得像地里的包谷!大意如同那封著名的电报:人傻钱多速来!
三个叔叔不相信赵年,这乳臭未干的小子肯定吹牛!等到赵年领回来一个漂亮的四川女友,大家都傻了。那姑娘左一声爸右一声妈叫得赵年爹娘差点哭了——像电视里那么好看的女娃真的成了赵家的媳妇?
赵年找到媳妇让村里人高兴坏了,当然也让那些光棍羡慕坏了,没事就上他家取经。那阵子,赵年简直太忙了,像 百家讲坛 里的主讲嘉宾。
他的三个叔叔诚恳地问他南方媳妇的行情,他说那叫谈恋爱,不是用钱买的。他说:你们只晓得上山西挖煤,下河南背矿,那些地方有女人吗? 问得叔叔们哑口无言,同时在心里佩服,然后齐齐动心了。
赵年领着三个叔叔,去街上理了发、刮了胡子、洗了烟熏牙,每人买了两套西服、一双皮鞋,面貌一新,看着像小虎队。
等过完年,赵年喊一声:三叔、四叔、五叔,走,到城里找媳妇去!这口号虽说鼓舞人心,但大多数光棍却按兵不动。
一年过去了,赵年和他的叔叔们回来了,那阵势有点像得胜还朝,虽然只有四叔领了福建女子回来,但三叔和五叔脸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说婚事都有了眉目。
赵家又有喜事!村里的光棍闻风而动,连邻村的光棍也看到了光明。于是,赵年成了更香的饽饽,可他讲不出更多的道理,只说这事儿不要媒人,得靠自家的本事。
到城里去找老婆 成为村子里年轻人的口号。一晃几年过去了,光棍们大多结束了单身生活,每逢过年,他们都拖家带口回来,都说普通话,那些外地女人和家人通话时,才说着各地的方言。
年纪不大的赵年在村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大家都夸他带了个好头,让光棍们尝到了甜头,而他们在城市生活的经历,让老村落不知不觉光鲜起来。村里人说:赵年啊,你要是不想在城里干了,到时候选你当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