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容,陈美如,蔡育璇,陈路佳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汕头 515100)
胎儿体质量达到或超过4 000 g者称为巨大儿(fetal macrosmia)。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胎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胎儿大,母儿并发症也相应增加,严重威胁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为了提高临床上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性,现对沛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近3年分娩的巨大胎儿4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寻找识别巨大胎儿的高危因素,争取产前做出正确诊断,指导产程中妥善处理,降低母儿并发症。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分娩6 358例婴儿,其中巨大胎儿47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相应时间分娩(2日内)的477例出生体质量<4 000 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巨大胎儿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孕期的体质量增加、宫高、腹围、股骨长、双顶经、分娩方式及并发症。
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2007年至2009年总共出生6 358例婴儿,其中男3 302 例,女3 056 例,男女比例为1.08∶1,总共发现巨大胎儿477例,占总出生例数的7.48%。3年间巨大胎儿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χ2=6.218,P<0.05),见表 1。
表1 2007~2009年间每年巨大胎儿的发生率Tab.1 Incidence of macrosomia between 2007 and 2009
观察组孕妇年龄在 22~40岁之间,平均(29.03±3.66)岁,对照组年龄 24~39岁,平均(28.67±3.56)岁,两组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6,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产妇大多数为第一胎,观察组初产为415例(87.00%),经产为 62例(13.00%)。对照组初产为 411例(86.16%),经产66 例(1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 >0.05)。
因产前就诊时间不同,故本研究第1次测体质量在孕20周,第2次为分娩前最后一次测体质量,观察孕妇自孕20周到分娩前体质量增长情况(表2)。孕20周及分娩前观察组孕妇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至分娩前,观察组孕妇体质量平均增长(13.90±4.19)kg,对照组增长(9.97±3.87)kg,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1,P<0.01)。
表2 孕20周母亲体质量分布及增长情况Tab.2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status of the body weights of 20 weeks pregnant mothers (n)
两组孕周均在37~42周之间(40周按280 d计算),孕周分布见表3。两组平均妊娠天数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1,P<0.01)。
表3 两组孕周分布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gestational weeks between two groups
两组分娩前有宫高加腹围记载者,观察组415例,对照组409例,宫高加腹围者≥140 cm者,观察组252例,占60.72%,对照组71例占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2,P=0.00)。
两组分娩前1周有B超记载胎儿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及股骨长度(femur length,FL)者,观察组 419例,对照组 428例,BPD+FL≥16.5 cm 者,观察组373 例,占89.02%,对照组98例占22.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02,P=0.00)。
477例巨大胎儿中,手术助产 303例(占63.52%),其中剖宫产 245 例(51.36%),阴道助产58例(12.16%)。对照组手术助产 106例(占22.22%),其中剖宫产 69 例(14.47%),阴道助产37例(7.75%)。两者相比,观察组的分娩方式以手术助产特别是剖宫产为主,手术助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9,P=0.00)。
477例巨大胎儿中,阴道分娩232例。剖宫产245例。剖宫产组死产2例,其中1例因第二产程大于20 h,胎头娩出阴道已2 h,肩难产入院,断头后剖一男婴,体质量是5 500 g;1例经产妇子宫破裂入院,剖腹取胎,体质量是4 300 g,子宫切除。巨大胎儿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分别为25例和9例,发生率为10.77%和3.4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较高(χ2=9.08,P<0.05)。巨大胎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伤分别为0和22例,发生率为0%和9.48%,见表4。
表4 巨大胎儿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并发症Tab.4 Complications of macrosomia by vaginal delivery and Caesarean section (n)
477例巨大胎儿中,男婴334例(占70.02%),女婴143 例(占29.98%)(χ2=58.29,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4 500 g者58例,最大体质量5 500 g,见表5。
表5 477例巨大胎儿体质量分布Tab.5 Sex distribution of 477 fetal macrosomia [n(%)]
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内杨林东等[1]的报道为13.97%,在加拿大的某些地区,巨大胎儿发生率甚至达到了34.3%[2],在尼日利亚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仅为2.5%[3]。提示了巨大胎儿发生率与人种、地区生活情况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国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也在相应增加[4]。本研究资料显示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为7.48%,与国内报道相比较低,这可能与我院地处基层地区,城镇的经济状况较差有关。
本研究发现,巨大胎儿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孕妇的体质量及孕周的长短。孕妇在妊娠期间,自身的营养,胎儿的生长发育,分娩和产后哺乳的营养储备等均必需须加强营养补充,但孕期营养过剩,孕妇活动减少,使营养与消耗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孕妇体质量增加过快,巨大胎儿发生率增高。因此,为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科学地控制能量摄入,指导合理饮食。本研究孕周为40~42周者观察组占60.4%,对照组占34.6%。孕晚期为胎儿生长发育最快时间,孕龄越长即孕晚期时间越长,胎儿快速生长时间越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及头颅等必然越大。应采取积极措施,适时终止妊娠,尽量减少延期妊娠及过期妊娠的发生,降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目前,对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无统一标准[5]。477例巨大胎儿孕末期宫高腹围之和≥140 cm者占60.72%。宫高腹围之和受先露高低,羊水多少,腹壁厚薄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误差较大。分娩前一周B 超记载:BPD+FL≥16.5 cm,观察组89.02%,对照组22.90%。以BPD+FL≥16.5 cm 为诊断巨大胎儿标准,对2010年2 286例胎儿体质量进行预测,并与出生后的实际胎儿体质量进行比较。结果:2 144例正常体质量儿中,BPD+FL≥16.5 cm 488例,假阳性率22.76%,其中体质量3 900 g~4 000 g者121例。142例巨大胎儿中BPD+FL≥16.5 cm者119例,符合率83.80%。因此,本研究认为,BPD+FL≥16.5 cm可作为判断巨大胎儿的一项指标。
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巨大胎儿者,应严密观察产程,若宫缩良好,而活跃期停滞或延长,减速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破膜后胎头仍不下降或下降不理想,应重新估计体质量,尽量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6]。本研究阴道分娩232例,新生儿窒息23例(9.91%),阴道助产占15例。在阴道助产者中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以及会阴Ⅲ度裂伤均有发生。而剖宫产组无一例出现上述并发症。巨大胎儿头围,腹围均较大,且头骨较硬,不易变形。母体由于胎儿过大,子宫紧张力增大,收缩乏力,腹部过度膨隆,腹肌收缩无力,这些都给阴道分娩带来困难。本研究巨大胎儿难产发生率高达63.52%,新生儿窒息率6.71%,肩难产发生率2.31%。随着目前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在巨大胎儿的产妇中,应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因此,提高巨大胎儿的产前预测率,综合评估产妇的条件,为产妇提供合适的分娩方式将会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并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1] 杨林东,吴元赭,林锦芬.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8):613-615.
[2] Rodrigues S,Robinson EJ,Kramer MS,et al.High rates of infant macrosomia:a comparison of a Canadian native and a non-native population[J].J Nutr,2000,130(4):806-812.
[3] Kamanu CI,Onwere S,Chigbu B,et al.Fetal macrosomia in African women:a study of 249 cases[J].Arch Gynecol Obstet,2009;279(6):857-861.
[4] 王晓兰.巨大胎儿337例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86-87.
[5] Poon LC,Karagiannis G,Stratieva V,et al.Firsttrimester prediction of macrosomia[J].Fetal Diagn Ther,2011,29(2):139-147.
[6] 庄依亮.巨大胎儿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581-582.